道家人际关系论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不同程度的提出过人际关系的概念,其中数道家的人际关系论最为突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道家人际关系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道家的人际关系论之“无为”
多数人也许就望文生义的把这个“无为”理解为无所作为,这样去理解显然是消极的。因为在现代化社会中如果抱着这种“无为”而活,显然必将一事无成。然而,如果我们剥开表面去探究更深层次的“无为”就会发现老子是第一个看透世间争斗、尔虞我诈拥有宇宙平等观念的人。他看到人们的贪得无厌,争强好胜,为了个人的享乐而不惜互相残杀。因此,老子的“无为”,其实的对自身欲望的遏制。“天地不仁,以万物当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当刍狗”。老子认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然而,人又是最不尊重生命的,会因为一己之私儿随意践踏他人。
因此,老子提出的“无为”就是:倡导人们要尊重人人平等,和谐相处。这对我们在协调人际关系上无疑是起着非常重要的的作用的。抱朴守真,就是要以一颗纯真无欺的诚心去对待他人;谦下不争就是要谦虚谨慎,尊重他人,不争私利,不恃己功。人际交往是双向互动的,俗话说,人心换人心,爱的反馈是社会互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诚恳、谦让等友爱的言行,往往会引起对方相应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和行为。另一方面,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坦露心声,又有利于交往双方在心理上产生道德交流,加深理解,相互取长补短,形成道德认同,从而实现个体道德的升华,促进并保持人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与社会环境高度协调,与他人高度协调的和谐状态。
道家的人际关系论之重视个性
他所强调顺道、道统万物,即顺应自然之道,遵循客观外界的规律,又强调率性,即顺应人的内在本然之性,重视个性的发展。故其追求的是顺道与率性的结合。庄子在“庖丁解牛”从那些对高超的解牛技术的生动描写中,人们不仅感受到那位率性而行的庖丁“好道”的求索兴趣和热情,更体现出作者循道率性的思想主张和追求本质规律。对行为主体而言,“技”主要是谋生的工具,它是与世俗的功利联系在一起的,而“好道”、“率性”则是超越了功利层面而达到了精神的升华和人性的觉醒,它涵蕴着一种乐于探索的可贵精神。
“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故先圣不一其能,不同其事。”这就启示人们,万物各有特性,各有好恶长短,应该充分认识和应顺万物的自身规律。任何事物都是自己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的:“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无待”于任何力量的主宰。当今社会所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又与老庄的“顺道,道统万物”思想不谋而合。道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皆对现在我们所倡导的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克服错误的滥采滥用自然资源的观念,从而做到在天人合一的基础上求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道家思想中“我命在我不由天”强调了人的生命不是由天决定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强调了人的后天努力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道家的人际关系论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要为财货物欲或名利地位而抛却人格,丧失自我;庄子反对“丧己于物”。这种价值取向,不是来自外在的权威或舆论压力,而是出自主体对生命的珍爱、对自然的热爱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道家主张超越世俗的物质欲望,倡导淡泊名利、俭啬寡欲的人生态度。道家认为:人生真正的快乐不在于对外在的感官享乐。“借外物以乐之,外物虽丰,哀亦务矣。有主于中,以内乐外,虽无钟鼓,乐已具矣”。
依靠外在的物质享受所获得的快乐是短暂而且浅薄的,“有主于中”的精神充实和“以内乐外”的精神快乐才是持久和可贵的。这既是一种淡泊名利的高贵品德,又体现出宠辱不惊的心理调适能力。现实生活中,很多意志薄弱者因随之而来的荣誉、地位变得忘乎所以,在鲜花和掌声中走向平庸甚至陷入深渊。而不为物累、宠辱不惊的恬淡心态则可帮助人们从容坦荡地对待人生历程中的成败得失,既能从挫折和失败中较快地摆脱出来,又能在成功的喜悦中保持清醒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