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首因效应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生活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就是首因效应的表现。首因效应和人际交往是有很密切的关系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首因效应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首因效应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际知觉过程中,有关他人信息输入的先后顺序有重要意义,最先接受的信息占优势,对人际知觉的作用最大。这种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引起的心理效应,就叫作首因效应。生活中的第一印象作用,就是首因效应的表现。为什么人们相互认识的过程会出现首因效应?一是最先接受的信息形成的原始印象,构成了关于他人的记忆图式,人以这个记忆图式来整合、同化后来接受的信息,从而左右人们对后来信息的解释。换言之,最初的印象往往影响着对某人后来一系列行为的解释。二是最先接受的信息受到人更多的注意,在大脑中被更好地加工处理。“先入为主”最好地概括了上面这两点。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用编撰的两段文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首因效应现象。他编撰的文字材料,主要是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并外向的人;第二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在实验中,卢钦斯把这两段文字以不同顺序呈现给4个实验小组进行测试,让4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同样的内容,仅仅因为先后的顺序不同,形成的印象就因最先出现的内容不同而不同。这就是首因效应的表现。
我们在生活中认识人也是这样。在小说《红与黑》中,瑞那夫人第一眼看到于连时的印象,觉得他是那么的质朴可爱,如小女孩一样羞涩,出入凡尘,蹑手蹑脚,以至于像她这样一位大家闺秀也忍不住笑起来。于是,于连在瑞那夫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可是,于连在市长家走上了人生舞台,他大开眼界,看到了资产阶级的败行劣迹,看到了各种各样损人利己的阴谋诡计。谢朗神父这样开导他:“你也可能发迹,但那必须损害穷人的利益,奉承区长、市长,巴结达官显贵,卑躬屈膝投其所好,这种行为,就是尘世间所谓的处世之道。”当这一切和于连与生俱来的智慧和野心联系在一起时,他变了。可是,瑞那夫人不这样认为,于连在她心中还是那个穿着白衬衣站在门口的羞涩孩子。当然,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很多的。但不能否认首因效应的作用。
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挥首因效应的作用呢?
首因效应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首因效应会使人际知觉带有表面性。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初次接触,彼此会根据对方的外貌、表情、仪态、谈吐、穿着等,做出初步的判断和评价,形成某种印象,这就容易导致以貌取人。其次,首因效应容易使人际知觉产生片面性。第一印象体现为一种优先效应,重视前面的信息,忽视后面的信息。即便注意了后面的信息,也会倾向于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往往按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
所以,我们在与人初次交往时,应意识到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作用,尽量减少它对自己的消极影响,正确地认知他人。同时,利用第一印象的作用,表现自己的人格魅力,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基础。当然,这在人际交往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你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了。
人际交往的内涵及心理功能
对我们的祖先而言,他们相互依存,使族群得以生存延续,众人共同狩猎,建筑家园;对男性和女性而言,他们彼此吸引,因爱而结成家庭;对异国他乡的人而言,他们失去了亲密的社会联系,由此而感到痛苦,孤单和脆弱;对每个人而言,都需要有这样的伙伴――即使是在深夜,你也会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向他(她)倾诉心中的苦闷。亚里士多德将人称为“社会性动物”。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总会与社会广泛接触,与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这就是所谓的人际交往。用学术化的语言来解释人际交往就是: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之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
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强调,人际交往最基本的作用是传递信息。但是,信息传递是交往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由交往性质本身所决定的。重要的是,交往、传递信息,会对人们的心理发生影响,这就是交往的心理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协调作用
人们通过交往相互之间进行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协调共同活动的需要,使社会成员有秩序地生活,避免各种矛盾和冲突,人们在交往团体中制定了一系列团体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这些规范和准则作用的发挥,必须通过人际交往,把信息传递给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促使人们行为保持一致,所以说,人际交往有利于提供信息,调节情绪,增进团结。
(二)心理保健作用
人际交往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需求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赖以同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交往,保证了个人的安全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人都有归属的需要,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往,可以诉说各人的喜怒哀乐,这样就增进了成员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产生依恋之情。事实表明,“交往的剥夺”同“感觉的剥夺”一样,对人的心理损害是极其严重的。例如,长期关押在单人牢房的囚犯,由于交往被剥夺。从而导致精神失常的事例并不罕见。
(三)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人际交往关系到人的精神生活与精神富足,广泛的接触面也会带来相应较多的机遇,容易建立自信。有人将人生比成戏,戏中有主角、有配角、有导演、也有拉大幕的,这就牵涉到一个协作关系,作为主角,也需要每一个人的支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支持系统,如果一个环节运转不正常,大幕没拉上,则主角下不了台。通过交往,获得支持、友谊、认可、慰藉,这是提升自尊自信的必要条件。
(四)促进个体社会性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往,为个体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性刺激,从而促进个体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婴儿一出生,通过与父母的交往获得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交往的范围日益广泛,接受各种社会思想,形成一定的道德体系,逐渐完成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生发展课题,社会意识由低级向高级迈进,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以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
浅谈首因效应与人际交往的关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