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

菊珍分享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与人交往,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我们应该避免这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

  1.自负

  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不高兴时会不分场合地乱发脾气,高兴时则海阔天空、手舞足蹈讲个痛快,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另外,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上,过高地估计了彼此的亲密度,讲一些不该讲的话。这种过于亲昵的行为,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范而与之疏远。

  2.忌妒

  西班牙作家赛万斯指出:“忌妒者总是用望远镜观察一切,在望远镜中,小物体变大,矮个子变成巨人,疑点变成事实。”忌妒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强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不服、不悦、失落、仇视、甚至带有某种破坏性的危险情感,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当对方面临或陷入灾难时,就隔岸观火,幸灾乐祸;甚至借助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尔所说:“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忌妒的特点是:针对性—与自己有联系的人;对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职业、层次、年龄相似而超过自己的人;潜隐性—大多数忌妒心理潜伏较深,体现行为时较为隐秘。

  3.多疑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不好的心理品质,可以说是友谊之树的蚀虫。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的:“多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带着以邻为壑的心理,必然把无中生有的事实强加于人,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这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一种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如果各项活动取得成绩而得到老师、家长及同伴的认可、支持和赞许,便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求知欲,内心获得一种快乐和满足,就会养成一种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相反,他们会产生一种受挫感和自卑感。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

  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即缺乏自信。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现为能力差,相反是自已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必然容易导致失败。

  5.干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人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人人也需要有一个自我的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相处中,偏偏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这种人热衷于探听别人的情况,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而沾沾自喜的低层次的心理满足而已。

  6.羞怯

  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下来,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

  腼腆有三种情况:一是生性内向、沉静。二是由于过于自爱,过于重视自己的言行。三是曾遭受某种挫折,而变得消极被动。对第一种情况,要加强性格锻炼,对第二、第三种情况,要改变观念,树立生活的信心,并培养交际技巧。

  7.敌视

  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这种心理或许来自童年时期被家庭环境使人受到的虐待从而使他产生别人仇视我,我仇视一切人的心理。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

  8.孤僻

  这种人孤芳自赏,只是认为别人世俗浅薄。克服孤僻的关键在于打破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敞开心扉,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9.角色固执

  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种角色,不知道适时变通自己,就会形成社会角色固执。比如,有人在单位是领导,习惯向下属发号施令,可把这个社会角色用在对待妻子上,妻子就不会买他的账;用它来对待朋友,朋友更会认为他盛气凌人,不值得交往。

  人际交往中知觉偏见的纠正

  (一)刻板印象

  人们头脑里存在的“刻板印象”是多种多样的。如按年龄归类,认为年轻人总是举止轻浮,而老年人则是墨守成规,缺乏进取心;按性格归类,认为男性总是独立性强、竞争心强、果断、勇敢、自信、有抱负,而女性则是依赖感强、起居洁净、讲究容貌、细心、软弱。所谓“刻板印象”指在人们的头脑里存在着关于一类人的固定形象。

  当我们看待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从年龄、性别、职业、地区、民族等方面对其进行归类,并根据已有的关于这一类人的固定形象,作为评价和判断他人个性的根据。

  应该承认,“刻板印象”有时是人们认识某一交往对象的捷径,不失为人的一种智慧表现。

  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某一类人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生活、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准,容易产生许多共同特征。

  但是,由于他们各自具体生活经验多少有些差异,从而导致彼此都有其个性,而且这种个性有的相距很远,甚至截然相反。

  所以“刻板印象”看待人,往往看到人的复杂性,以致对人的行为品质做出错误的评价与判断。这种偏见存在与人们的头脑里,有其认识方面的根源。

  因为人的思维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如果在没有充分掌握某一类人全面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就作出概括,往往会形成不符合这一类人的实际特征的形象。

  而依据这种形象去评价判断时,又不考虑某个人的具体生活经验,自然就会产生“刻板印象”偏见了。

  (二)心理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曾做过一个实验:他给被试者一张列有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的表格,要求这五种品质的人想象为一个友善的人。

  然而,他把这张表格中“热情”换为“冷酷”,在要求被试者根据这五种品质想象出一个适合的人时,却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一个适合的人时,却发现被试者普遍推翻了原来的形象,而产生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阿希的实验揭示人际知觉中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在认识和了解一个人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种突出的品质,并因这个品质的影响,使人们看不到这个人的其他品质,从而由一点做出对这个人整个面貌的判断。

  此即“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当一个人某一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好”时,他就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心理效应”所笼罩,被主观地认为其他的品质都是好的。

  即“一俊遮百丑”。当一个人某一突出品质被标定为“坏”时,他就被这种消极“心理效应”所笼罩,主观地认为其他的品质都是坏的。即“一丑遮百俊”。

  这种心理效应的危害是一叶障目;但却常常无意识地左右着人们的交际行为,干扰着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不少见。例如,当发现一个平时表现不错的人犯了某种错误后,人们往往把问题看得较重,甚至夸大错误,并否定他以往的一贯表现。

  又如一个平时表现一般的人,突然做了一件好事,人们往往会其刮目相看,并肯定他以往的一贯表现。

  “近因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近期因素在时间上有时,它与“第一印象”主要产生陌生人,那么“近因效应”则主要产生于熟悉者,“近因效应”掩盖甚至否定一个人的一贯了解,从而影响对人的全面认识。

  (四)投射倾向

  所谓“投射倾向”,就是指由于自己具有某种特性,因而判断他人也一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

  在现实生活中,“投身倾向”有两种既典型又对立的表现形式。其一是有些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行及需要,认为世界尽是好人。

  例如东郭先生和唐僧,虽然上当受骗,仍不醒悟,原因是他们均有衣服菩萨心肠。即所谓“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其二是有些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行及需要,认为世上尽是坏人。

  当一个人知觉他人时,如果受到“投射倾向”的干扰,其认识、判断和看法,往往从“这样”、“一定会这样”等心理倾向出发,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架中,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理解,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陌入偏见的泥潭。

  (五)逻辑推理效应

  是指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有联系,因而有些人便在以知觉判断他人时,根据对方外部的一些表面特点为线索,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逻辑推理。

  其知觉判断模式是:“A的特点往往伴有B的特点,由于某人具有A的特点,所以他必定具有B的特点。”例如,有这种偏见的人认为:“老实人往往伴有爱讲话的特点,由于甲不爱讲话,所以甲肯定是个老实人。”

人际交往的九种心理障碍相关文章:

1.人际交往中与异性相处的九大原则

2.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

3.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

4.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有哪些

5.人际交往中的说话技巧有哪些

6.如何学会人际交往中的谈话技巧

    2495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