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案例问题分析(2)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
平等交往
平等,主要指交往双方态度上的平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做人的尊严和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如果一方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那么他很快便会遭到孤立。大学生往往个性很强,互不服输,这种精神是值得提倡的,但绝不能高人一头,因同学之间在出身、家庭、经历、长相等方面的客观差异而对人“另眼相看。”
坚持平等的交往原则,就要正确估价自己,不要光看自己的优点而盛气凌人,也不要只见自身弱点而盲目自卑,要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更不能“看人下菜碟”。
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并期望在各种场合中得到尊重。尊重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情感,缩短交往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大学生的自尊心都较强,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尤其要注意尊重的原则,不损伤他人的名誉和人格,承认或肯定他人的能力与成绩。否则,易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冲突。
坚持尊重的原则,必须注意在态度上和人格上尊重同学,平等待人,讲究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不开恶作剧式的玩笑,不乱给同学取绰号,尊重同学的生活习惯。
真诚待人
真诚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以诚相待,才能使交往双方建立信任感,并结成深厚的友谊。
坚持真诚的原则,必须做到热情关心、真心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对朋友的不足和缺陷能诚恳批评。对人、对事实事求是,对不同的观点能直陈己见而不是口是心非,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肝胆相照、赤诚待人、襟怀坦白。
互助互利
人际关系以能否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为基础。如果交往双方的心理需要都能获得满足,其关系才会继续发展。因此,交往双方要本着互助互利原则。互助,就是当一方需要帮助时,另一方要力所能及地给对方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可以是脑力的,也可以是体力的。
坚持互助互利原则,就要破除极端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乐于帮助别人。同时,又要善于求助别人。别人帮助你克服了困难,他也会感到愉快,这也可以进一步沟通双方的情感交流。
讲究信用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是无形的资本,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信用原则要求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说真话,言必行,行必果。答应做到的事情不管有多难,也要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办到。如果经再三努力而没有实现,则应诚恳说明原因,不能有“凑合”、“对付”的思想。守信用者能交真朋友、好朋友;不守信用者只能交一时的朋友或终将被抛弃。
坚持信用原则,要做到有约按时到,借物按时还,不乱猜疑,不轻易许诺、信口开河,让人家空欢喜。
宽容大度
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产生误解和矛盾。大学生个性较强,接触密切,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交往中不要斤斤计较,而要谦让大度、克制忍让,不计较对方的态度,不计较对方的言辞,并勇于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吵,你不吵;他凶,你不凶;他骂,你不骂。只要我们胸怀宽广,发火的人一定也会自觉无趣。宽容克制并不是软弱、怯懦的表现。相反,它是有度量的表现,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化干戈为玉帛”,赢得更多的朋友。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及其现状
[摘 要]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性,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不容乐观的状况及其改善的思路。
[关键词] 大学生;人际交往;重要性;现状
人际交往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式活动,是人际关系的构成要件和个体获取知识、信息不可或缺的途径,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很难想象,个体离开了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其生活将会怎样。可以说,现实社会中的每一个体都是生活在一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之中,其成长与发展都是依存于人际关系这一张大网的。
人际关系的状态往往是个体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正处在学习、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其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正是同学、室友、老乡、师生、个人与班级以至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其大学生活的需要,而且使其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一个没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就像抛锚在大海里的一只船,是永远不能做好波浪壮阔的大海航行的。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1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感情丰富、思想活跃,进行正常人际交往的主观需求极为强烈,他们渴望通过人际交往这一途径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精神上的需要。一个大学生,如果心胸狭隘、目光短浅,缺乏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容易形成心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难以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病态心理。 “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悲伤胃。”这用来形容有人际交往障碍大学生的交往实践或体验,或许也是适合的。反之,具备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大都能保持乐观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和热情的品质;能够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化解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迅速适应并顺利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1.2是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完善的重要途径。个性品质的形成,除了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外,更重要的还来源于后天环境的塑造,生活、学习环境对于一个正在铸就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大学生,如果长期生活在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中,就会形成其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从而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享受大学生活的健康快乐与成长进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圣人孔子的这一言论从反面道出了人际交往对人的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人际交往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并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彼此可以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去认识对方;同时,又可以从对方的反应和评价中去认识自己,而且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深刻。可以说,大学生只有全面认识他人,深刻反思自己,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愉悦心灵与和谐关系,从而获得其个性品质的发展和完善。
1.3是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类信息,其量之大、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并加以合理利用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增长。毫无疑问,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通过人际交往,可以相互交流、传递信息,使自己知识增长、经验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从而使思想得以升华。所以,人际交往也是大学生认识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人际交往实际上就是一种获取和交流知识信息的社会活动。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假如不与他人交往,就必然会在自己与社会之间筑起一道屏障,从而使自身变得孤陋寡闻。事实上,人际交往是实现人际信息沟通的基本途径,可以克服人的认识盲点,拓宽人的知识视野,使信息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便捷通道,而信息沟通又必然成为个体成功道路上的高效润滑剂。所以,大学生人际交往既有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全局观念,彼此互相在学习、工作中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取长补短,汇聚起大家的聪明才智,更好地增长见识,从而得到共同的进步和提高,为将来取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幸福做好准备。
2、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现状
2.1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交往主动性较差,在交往中表达理解、人际融合以及解决问题几方面的能力均有不足之处。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问卷调查中,当大学生被问及“你觉得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你最欠缺的是什么”时,“行为主动性与积极性”占首选,次选是“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信心”。可见,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已经成为摆在教育者面前的刻不容缓的课题。人际交往能力已成为备受社会重视的素质,而大学生这一能力的欠缺无疑是学校和社会都所需面临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2人际交往方式日益高科技化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人际间飞鸽传书、信件邮票联系的信息传递方式早就成为了历史,如今已是微信、电子邮件的互联网络时代。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手机微信是大学生与朋友保持联系的首选,占总比例的52%,紧随其后的则是占36%的网络信息传输;最不受青睐的方式即是最为古朴的邮政书信,占比不足5%。这样的信息交往方式虽然快速便捷,但其在大学生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方面,却是远逊于传统的书信交往方式的。可见,人际交往方式的日益高科技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也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3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成熟化表象背后隐藏的障碍与问题。置身于大学校园里,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之前的任何阶段相比,都有了跨越性的提升与进步。大学生在与同学、室友、伙伴、朋友、老师、家人之间、与萍水相逢者之间以及与情侣之间等各种交际关系中,人际交往能力和交往心理都日益成熟起来。但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尚有待提高,在其人际交往心理成熟化表象背后还隐藏着障碍与问题。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在社交场合中会感觉紧张与窘迫;在单独与异性相处时,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感觉不自然,以致语言表达也词不达意,进而害怕交往;更有甚者几乎选择不交往,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也会选择憋在心里。可见,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交往的心理还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待我们及时的去发现与解决。 3、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成因
3.1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此前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大人口政策下,家长给予的特殊待遇往往会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心理和行为模式。他们在与别人交往时,大都只顾及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好恶而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如在与他人相处时,不顾场合,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就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高谈阔论;不高兴,就郁郁寡欢,谁都不理,或是乱发脾气,不尊重他人,漠视他人的利益和处境。尤其是独生子女,长辈的溺爱导致其缺乏集体荣誉感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家长的包办代替使其上大学后缺乏起码的独立生活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言行偏激等。
3.2学校教育的影响。与中学相比,大学在管理导向上,虽然强调人个性自由与兴趣发展,为大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人文环境,但许多大学仍然把学习成绩作为对大学生占首位的衡量尺度,忽视了无法用分数来衡量的大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这其中,就包括忽视了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这些作为社会人之必备素质的培养。
3.3社会环境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是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二也助长了急功近利思想的膨胀,如在交往中过多地考虑个人自身的愿望和利益能否得到实现,以及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等因素,使个人交往带上了极其浓厚的功利色彩。这种思想意识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曾经有一篇名为《雷锋出国了》的文章,里面写到了当前社会里人情冷漠,人们不愿学雷锋,或者根本就不敢学雷锋的情况。而正是这样的社会负面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大学生,使他们从不敢相信人到不愿相信人。
3.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很多大学生由于认识不到人际交往的社会价值,导致不主动参与人际交往。也有些刚入学的大学生在新环境中适应较慢,尤其在异性和非同龄人面前会有所紧张,放弃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有的甚至有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大学生在交往方面缺乏技巧,不利于他们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这同时也就阻碍了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些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忽视了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人际交往活动。由此,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做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必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4、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对策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也是其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的依托。大学生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要在人际交往中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未来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每个成长中的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大学生对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状态,还远未成熟,正处于探寻思考的时期。这导致其在性格、能力、学识、体态、交际手段与社会经验等方面都有相当的欠缺,其人际交往现状及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都令人担忧。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当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交往原则,以指导自身的交往实践,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局限,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良好原则尚未建立完善起来。比如,以下原则都是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大有裨益的,而大学生在这些方面还有所欠缺。
第一,团结友爱原则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不可或缺的,它指导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时,应营造一种和睦相处、互帮互学的健康人际关系氛围,不应拉帮结派,去交那种无原则、不健康的酒肉朋友。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平等原则,就是要求在交往中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在人际交往中,应立足于双方人格上的平等,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自我尊严两个方面。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大学生的交往应当平等,平等才能深交;第三,诚信原则,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在人际交往中,要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做到襟怀坦荡;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的事情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建立深厚的友谊。可以说,诚信是大学生获取友谊的钥匙;第四,宽容原则,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而不能事事斤斤计较,或者得理不让人,否则,自己将会成为孤家寡人。第五,互补原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此即所谓取长补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互配合得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却不一定相处配合得很好;第六,换位原则,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处境,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这些交往原则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非常重要,但大学生的友爱、平等、宽容的精神仍不足,诚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建立,也不能更好地去做换位、互补性的思考。但大学生在交往中,往往考虑自己的想法或利益多一些,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少一些。
为了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以上缺乏交往指导原则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找到解决信任危机问题的办法入手,由此就需要一个总的指导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过思考,笔者认为刑事司法归罪原则之“无罪推定原则”的引入,并把它作为指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新规则,以指导大学生走出信任危机的误区,从而不断地促使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海萍,陶钧宜.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
[2]石睿.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和相关建议[J].成功(教育),2011(18),38.
[3]吴琦.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教育对策[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8-232.
[4]郭丽.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解析[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PSZI2027)《无罪推定原则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运用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军星,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黄朝勇,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教学与研究方向同李军星;陈保健: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教学与研究方向同李军星;谭 玺,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教学与研究方向同李军星。
猜你感兴趣:
4.人际交往障碍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