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人际交往>

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礼仪和艺术

燕华分享

  导读:俗话说,瞎子还有个跛朋友。人人都有相好的人,不过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而交友的情况又是千差万别的,不过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同规律的。这里我们从礼仪的角度谈谈日常人际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从思想上重视人际关系。有人说,头几年的工作是为事业成功打基础的阶段,这个基础就是建立自己的信誉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到工作认真负责,能拿得起,能放得下,获得上司的信赖和群众的认可。人际关系在东方文化环境中表现得十分重要和突出,搞好了就大大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第二,关心自己周围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同学等。要主动关心、主动帮助,有些还需要主动体贴关照。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氛围,使你周围的人时刻在关怀着你,指导着你,这就会使你感到前进有方向,工作有劲头。

  第三,时刻牢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典。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人际关系中,这一点要大力提倡,在礼仪修养中也是要必须遵守的。人生活在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时刻处在人际关系的包围之中,人们相互间以德报德,以恩报恩,关系必然是融洽的;如果人们相互间总是以怨报怨,以牙还牙,必然弄得人心四散,鸡犬不宁,还哪有心思搞工作,搞事业!

  第四,求人帮忙时,要选好时机。当别人心情好、方便、闲暇时提出要求,如实说明情况,态度要谦和、礼貌,语言要恰当、周全,不要给别人造成麻烦,更不能使别人冒什么风险。如果条件不具备,没能帮上忙,也要理解别人,说些理解的话,礼貌的话,化解别人的失落感,等以后条件具备时再帮忙。

  第五,当别人求助时,要热情对待。在具体做法上,应该了解清楚有关的情况以后再做决定,不要大包大揽,更不能违法乱纪,损公肥私,毁坏自己的形象。如果真实情况了解以后,有条件帮助,也不一定能帮成,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以免万一帮不成时,失了自己的面子,也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如果条件不具备,就要如实说明白,只要是有诚实的心情和符合事实的言词,会取得别人的谅解和理解的,当然也需要表示出自己的歉意。

  第六,对于较熟悉的人和交往较频繁的人要十分注意自己的信誉,说话算数,办事可靠,答应了的事情就要认真办好,办不好的事情要核实说明情况。好友帮的忙要时刻记在心上,并表示感谢,以后有机会时再图回报。经常沟通感情,节假日互送纪念卡、贺卡等。

  第七,每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所以,再亲密的朋友也要相对保持一定的距离。这里所说的保持距离,不是说思想感情、理论认识、对某些事物的态度等,而是说在个人生活方面。事实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不论是个人爱好、秉性、品格、情操,还是家庭教育、为人处事等差异的存在总是绝对的,所以,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能在某些方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相互影响,友好关系才能长久维持。

  第八,与什么人相好,与什么人交朋友,要进行十分认真的选择,尤其是年纪轻、阅历浅的人更要十分注意。古语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农村还有一句更通俗易懂的话是说:跟上好人学好人,跟上巫婆跳家神。孔子也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道理。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社会氛围,造成什么样的人。所以,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当然这是针对教育小孩子说的,但是也适合于用在重视人际交往和选择朋友的问题上。

  第九,好友之间要真诚赞美优点,欣赏特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对于缺点要相互容忍,主动克服,求大同存小异。

  第十,不论是对什么人,初次认识,既要热情、真诚,也要谨慎。人总是需要有个相互了解的过程,相互了解的过程也就是建立感情的过程,了解得越深,基础就越好。要真正了解一个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较长的时间,切不可轻信花言巧语。不是有一句古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吗,这是千真万确的。了解一个人除了需要较长时间之外,还要看他的行动。看行动不是看一两次行动,而是要看一贯的行动和实际表现,一贯的言行是否一致。历史和实践归根到底是检验事物的试金石。

  总之,对待好友要真诚、热情,我们不是有个成语叫“倒履相迎”吗,说的是东汉时期的大学问家蔡邕,他是蔡文姬的父亲,文史、辞赋、音乐、天文无不精通,官任皇室右中郎将。人称“人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但他从不摆架子,从不傲慢,很善于和人交往,好朋友很多。有一次,他的好友王粲来拜访,正逢蔡邕睡午觉。家人告诉他王粲来到门外,蔡邕听到后,迅速起身跳下床,急急忙忙踏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踏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踏到了右脚上,而且两只鞋都倒踏着。当王粲看到蔡先生是这么个模样,便抿着嘴笑起来。倒履相迎这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说明对待朋友的热情和一片诚意。

    21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