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人际交往>

古代日常礼仪常识你了解多少呢(2)

雪锦分享

  古代五大传统日常生活礼仪

  一、行走之礼——在行走过程中同样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因此有行走的礼节。

  【趋礼】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

  传统行走礼仪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样既表示对尊者的礼敬,又可避让行人。

  二、见面之礼——人们日常见面既要态度热情,也要彬彬有礼。

  【拱手礼】用于一般性的打招呼。即双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作辑礼】

  揖让:如果到人家做客,在进门与落座时,主客相互客气行礼谦让,这时行的是作揖之礼。向人致谢、祝贺、道歉及托人办事、身份高的人对身份低人的回礼等也常行作揖礼。

  即两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时低头,上身略向前屈。

  【跪拜礼】传统社会对至尊者。

  即双膝着地,头手有节奏触地叩拜,即所谓叩首。现今跪拜礼只在偏远乡村的拜年活动能够见到,一般不再施行。在当今社会人们相见,一般习用西方社会传入的握手礼。

  三、入坐之礼——传统社会礼仪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种身份坐何位置有一定之规,盲目坐错席位,视为失礼行为。室内座次以东向为尊,即贵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东席上作陪。年长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辈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

  入坐的规矩是,饮食时人体尽量靠近食案,非饮食时,身体尽量靠后,所谓“虚坐尽后”。有贵客光临,应该立刻起身致意。

  四、饮食之礼——先秦人们以“以飨燕之礼亲四方宾客”,后代聚餐会饮也常常是一幕幕礼仪活剧。

  迎宾的宴饮称为“接风”、“洗尘”,送客的宴席称为“饯行”。

  所谓:“与人同饮,莫先起觞”。客人需待主人举杯劝饮之后,方可饮用。所谓:“与人共食,慎莫先尝”。在进食过程中,同样先有主人执筷劝食,客人方可动筷。

  古代还有一列进食规则,如“当食不叹”、“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投骨于狗”等。

  五、拜贺庆吊之礼——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仪礼俗规。

  【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诞生礼】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自然隆重热闹。

  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冠笄之礼】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

  【加冠礼】男子20岁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会事务的资格。

  【绾发加笄礼】女子15岁行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婚嫁】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 亲迎礼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

  【生日庆生礼】亲友送寿礼致贺。

  【丧礼】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敬人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

  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

  古代的饮食礼仪

  礼仪产生于饮食,同时又严格约束饮食活动。尤其古代的饮食礼仪,真可称得上是繁文缛节,不仅讲求饮食规格,而且连菜肴的摆投也有规则,还有饭菜的食用规定、上菜的礼仪等。下面,小编就分别详细的罗列出来。

  古代的菜肴摆放规则,凡是陈设便餐,带骨的菜肴放在左边,切的纯肉放在右边。干的食品菜肴靠着人的左手方,羹汤放在靠右手方。细切的和烧烤的肉类放远些,醋和酱类放在近处。蒸葱等伴料放在旁边,酒浆等饮料和羹汤放在同一方向。如果要分陈干肉、牛脯等物,则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这套规则在《礼记·少仪》和《礼记·曲礼》中均有详细记载。

  中国古代,在饭、菜的食用上都有严格的规定,通过饮食礼仪体现等级区别。如王公贵族讲究“牛宜秩,羊宜黍,象直穆,犬宜粱,雁直麦,鱼宜涨,凡君子食放焉”。而贫民的日常饭食则以豆饭藿羹为主,“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此外,古代菜肴的品种也有等级分类,用来体现各个阶层的区别。

  古代上菜时,要用右手握持,而托捧于左手上;上鱼肴时,如果是烧鱼,以鱼尾向着宾客;冬天鱼肚向着宾客的右方,夏大鱼脊向宾客的右方。

  古代在用饭过程中,也有一套繁文缛礼。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就要检查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搓饭团,不要把多余的饭放进锅中,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不要吃得喷喷作声,不要啃骨头,不要把咬过的鱼肉又放回盘碗里,不要把肉骨头扔给狗。不要专据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黍蒸的饭用手而不能用筷子,湿软的肉可以用牙齿咬断,干肉就得用手分食。吃炙肉则要撮作一把来嚼。不可以大口囫囵的喝汤,不要当众剔牙齿,也不要喝腌渍的肉酱。

  此外,在请客吃饭的过程中,如果有客人在调和菜汤,主人就要道歉,说是烹调得不好;如果客人喝到酱类的食品,主人也要道歉,说是备办的食物不够;吃饭完毕,客人应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盛腌渍物的碟子交给旁边伺侯的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

  以上这些古代的饮食礼仪,虽说有些繁琐,但有一些直到现在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平时饮食中注意一些礼仪还是很有必要的。


猜你感兴趣:

1.古代礼仪分为五大类

2.古代礼仪分为哪五类

3.古代结婚礼仪

4.古代书信中的礼仪

5.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礼仪常识

6.中国古代礼仪的故事有哪些

7.古代结婚礼仪

8.古代礼仪小故事简短

11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