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基本素养>

一个记者的素养

炜基分享

  当一名记者,尤其是当一名好记者,除了在学校学到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记者的素养,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者的素养:采访情绪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或者说,情绪是人在过去经验中所形成的愿望与渴求的系统对当前认识活动的影响。

  情绪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但又不是由客观现实直接、机械地决定的,而是通过认知活动的“折射”而产生的。这种“折射”受到每个认识主体过去生活经验的制约,从而对事物产生不同的判断和评价。同一新闻事件,对不同的人或者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发生,可能会被作出种种不同的评估或判断或料想,从而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一位司机违章驾驶发生车祸身亡,这一消息传到他的亲人、朋友、同事以及原就读中学的老师耳中,就会引发截然不同的情绪,原因是这些不同的群体都受到了过去不同经验的制约。

  记者的情绪也脱不开这一范畴,都是对当前客观事物的认识,通过“折射”而产生。他们都要受过去经验的制约,各自不同的认识和愿望系统对当前同一事物会产生或肯定或否定的、完全不同的情绪。记者在采访活动中产生的种种情绪,我们称之为采访情绪。

  心理学又把情绪的种类分成心境、激情和应激。这里也将采访情绪相应地分为记者的心境、记者的激情和记者的应激三个部分。

  1)记者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一切其他体验和活动都感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特点是弥散性。所以记者的心境好、坏、顺、逆,就会以不同的情绪色彩去看待事物。

  当处于肯定情绪色彩时,在待人接物中会产生兴趣,工作效率高、效果好;当处于否定情绪色彩时,心绪烦躁,接物待人不容易处理好关系,容易激怒,遇到困难也不易克服,会影响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比如,有些记者前一阶段报道搞得顺手,几篇大稿子受到表扬,心境就特好;或者因报道失实,与同事闹纠纷,有家庭矛盾,心境就不好,等等。顺意或不顺意,会明显地影响到记者的下一步采访工作。

  记者的工作突击性强,时效要求高,平时要重视调整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不要让无谓的琐事干扰自己的情绪,影响采访效率。

  2)记者的应激

  应激是突如其来的紧张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在生活中并不是经常出现。但一旦遇上了,如果没有一点应变能力,不能迅速调节紧张情绪,是很糟糕的,不仅会给采访工作带来损失,而且会使记者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比如某次一位外国首脑来华访问,得到我国群众的夹道欢迎,一位摄影记者在主宾车旁抓拍特写,拍完后转身,肩上的摄影包一不小心把插在车头的友国国旗勾到地上。因为情况太过突然,当时这位记者站在原地,呆若木鸡,濒于休克,根本作不出任何反应。迎宾车队为此停顿了几分钟,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事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位记者一直走不出此事的阴影,一想起来就嘴巴发苦,太阳穴直跳。

  心理学告诉人们,应激状态要求人在一瞬间作出决定,一点选择的余地也没有,必须集中注意力,果断地作出反应。因此,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应变能力十分重要,要善于从心理上去战胜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巨大压力。

  3)记者的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所引起。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都容易引发激情。比如,狂喜、暴怒、恐惧、剧痛、绝望,都是激情的表现。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引发激情,一般有新闻活动和新闻内容两方面的原因。如一位年轻的女记者采访人大、政协“两会”,一天接到通知说晚餐提前,饭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要接见大会全体工作人员,这位记者激动得连晚餐也不想吃了;又如另一记者采访某领导人追悼会,走入追悼大厅,缅怀先辈业绩,追忆他对新闻工作者的厚爱,记者悲上心头几乎泣不成声。这样的激情,难能可贵。激情是一种强烈、短促的情绪状态,很容易消逝,但只要及时抓住它,反复体验它,就能够将激情变成一股巨大的积极的动力,促进采访成功。

  而另一种情形下的激情,则是不可取的。有一次两位实习生在上海采访,在会餐时被服务员从餐桌上硬拉下来,只因他们没有领上加餐券。当时,其中一位万分窘迫,委屈加上沮丧,竟然哭出声来,而另一位则暴跳如雷,大闹餐厅。这都是激情失控的表现。

  采访激情对于一个记者而言,是难于避免的。但记者对激情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做到有促有控——当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激动人心,或令人感动、鼓舞,记者采访时却无动于衷,冷若冰霜;人们满怀激情,记者却不出现任何激情,或者甚至出现相反的激情,显然都是不行的。但放任自己的激情,也不是一个成熟的记者。如果是电视或摄影记者激情失控,岂不是连机器也端不稳了?因此,对采访激情的控放自如,应当是记者调节自身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的素养:采访表情

  现代心理学认为:与情绪和情感相联系的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变化称为表情动作。作为交际工具的表情动作,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表情是人的情绪的外部反映。如哭泣时眼部肌肉收缩;悲哀时嘴唇下垂;愤怒时眼、嘴张大,毛发竖起;盛怒时胸部挺起,横眉张目,紧握拳头;困窘或羞愧时面红耳赤;震惊时脸色苍白等。这些有关表情的知识,对于记者调节自我心理、搞好采访很有帮助。

  采访表情的总体原则是要适度、得体。因为记者的表情可对采访对象产生十分微妙的感染和影响,刺激其感官,引起其相应的心理反应,所以记者在采访中要做到主动调节和自控表情动作,引导着采访气氛向融洽、圆满的方向发展。

  1)采访高级领导干部或著名人物时,要显得不卑不亢。

  在这些采访对象面前,有些记者常常在心理上的一种压迫感,十分紧张,神情呆滞,语言嗫嚅,手脚无措。原来准备好的访问提纲也全忘了,有话不敢说,有问题不敢提。这样的采访是不会有大收获的。此时,记者要努力做到语言尽可能平坦些,提问尽可能简洁些,身段动作尽可能放松些。切忌强作笑容。

  2)采访一般群众,要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在这些采访对象面前,不可摆架子,身段动作不可过多、过大。如反剪双手踱来踱去,大幅度的手势语言,高谈阔论,无故打断对方话题等都会影响对方的心理,妨碍采访的顺利进行。遇到对方衣着不整,相貌丑陋,或有生理缺陷,或场面污秽等,切不可流露出冷淡、厌恶的情绪,伤害对方自尊心。

  3)采访异常情绪状态的对象时,表情动作要作特殊处理。

  如采访一位刚刚失去儿子的妈妈,记者进屋的步履要轻些、慢些,语调要深沉点,衣着朴素些,要表露出同情和怜恤的眼光,使其感到安慰。不可高声大气、吵吵嚷嚷地进屋,不可衣着太鲜艳、华丽。

  4)采访群体对象时,要做到“露而不耀”。

  如在大型集会、座谈会、宴会等场合,是一个结交各界朋友的好机会,记者应抛头露面,与各种人物周旋,不可猥琐地躲在旮旯里,自惭形秽,萎糜不振;但也不要挺胸腆肚、昂首阔步地穿梭于会议室或大会场,高声大气,唯恐人家不知道你是记者。

  记者的素养:采访意志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采访意志,指记者用意志力量来支配或调节自己的行动,借以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去达到预期的采访目的的心理素质。

  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借助意志力量去克服自身固有的内部困难,包括:固执心理(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他人意见);停滞心理(思想混杂不能自主,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麻木不仁);急躁心理(草率从事,丢三拉四,采访不深入,浮光掠影);自卑心理(胆怯,紧张,缺乏自信心);惰性心理(浅尝辄止,不思进取)等。而新闻采访任务的紧迫性、时间的短暂性、工作的独立性以及新闻传播的广泛性,构成了对记者意志力的特殊需求,这些属于外部困难。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坚强的意志至少可以产生下列效用:

  1)志向。即要做什么事和要达到什么目的的意图和决心;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要采集到能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重要事实,写出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满足人们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了实现这种预定目的,许多记者能做到志存高远,早早立下了为之毕生奋斗的抱负,并将这种志向反复锤炼,不断燃烧。在这中间,记者的意志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自觉。即有所认识而觉悟,从而具有责任心和主动精神;

  从搜集新闻线索到采访的全过程,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是独立进行工作的。因此,记者必须具有为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自觉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或缺乏主动性,就很难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相反会导致采访的失败或漏掉有价值的新闻。

  《纽约时报》有一名叫泰勒的记者曾去某剧院采访一位黑人女歌星的首场演出,到开演时剧院方面突然宣布停演。这位记者没有去询问停演的原因,只是扫兴而归。其实,演出取消是因为女演员自杀了。记者思想被动,漏报了这一重大新闻,成为深刻的教训。

  3)钻研。即为实现预定目标而深入研究;

  对记者而言,新闻采访必须具有“掘井及泉”的精神。如果说“井”代表着记者采访意志的存在条件,而每个人的环境都由各种不同的因素组成,都有自己独特的“掘井工程”,那么记者就要根据自己和特殊情况,靠自己的努力进行发掘工作,以达到“及泉”的深度,别无他法。因为,纵有别人的指点,纵有师长的教诲,纵有经验丰富的先行者的启发,最终还得靠自我认识、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探究的功夫,才能进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

  4)坚韧。即坚持到底,不怕困难和干扰;

  坚韧更是坚强意志的产物。如在战争年代,随军记者在战火纷飞、炮声隆隆中采访,不能因环境艰苦而退缩;新华社记者跟随我国登山运动员采访,一直到达喜马拉雅山北坳冰墙下海拔6600米的地方;唐山地震中余震不断,但仍有许多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报道。

  记者意志的坚韧还表现在采访中“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境界。要采集到与众不同的独家材料和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的深层材料,往往是有难度的,意志薄弱者就会遇难而退,造成采访的半途而废。

  去年底今年初,国内外许多新闻媒体发布了有关浙江天台患者范和志移植台湾同胞的骨髓获得新生的报道,但在对骨髓移植当天情形的报道中,浙江日报的消息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骨髓移植在当晚9时多开始,许多记者看到针头插进范和志的身体,就纷纷赶回单位发稿。浙江日报记者打听到骨髓要到次日凌晨1:45分才能输完,就决定在医院守候,将截稿时间推迟到“今天凌晨2时”。在寒冷的冬夜,这样的采访无疑是十分艰苦的,但这篇消息在同类报道中却显得出类拔萃。

  5)果断。即实现目标时具有决断精神;

  当然,这种果断是以正确的认识、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大胆勇敢深思熟虑为条件的。如果一位记者思路开阔、多谋善断、行动敏捷,采访就容易出成效,而优柔寡断、草率决定、患得患失、踌躇不前,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采访任务。

  6)自律。即严于、勇于和善于律己和自制。

  无论是单独作战还是集体行动,记者都应表现出忍耐克己的素质,随时检点自己的弱点或缺点,如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不讲礼貌、作风懒散、闹情绪、干不体面事等,自觉调节。要养成遵守纪律、有组织性、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思想敏捷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记者采访意志力的表现。

  实践证明,记者经常注意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节与锻炼是必要的。采访心理既是新闻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新闻采访学中的一门学问,而研究记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助于发展这两门学科,对新闻实践也有指导意义。

    2768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