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个人礼仪>基本素养>

春节走亲访友礼仪常识

雪锦分享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那么你们知道春节走亲访友的礼仪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走亲访友礼仪常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春节走亲访友礼仪常识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

  拜年习俗中最隆重的应该说是团拜。团拜,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了,甚至还带有国际性,一些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会致电中国政府贺新年;中国驻外使节也会举办春节团拜活动。“团拜”形式,大约起源于清朝时期,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曾说过:“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饭桌转盘不是方向盘

  在聚会吃饭时,经常会遇到带转盘的圆桌,转转盘这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也有学问,艾跃进教授表示,如果饭局上有长幼之别,为表敬意,一道菜刚上来,应先转到主人、主宾,或长者、尊者面前,待其享用之后,其他人再慢转转盘。并且,转盘应顺时针转动,忌讳时而顺时针、时而逆时针转盘,或快速旋转转盘。这样不但会使其他人的筷子“落空”,也会给人一种不尊不敬的感觉。

  “拱手抱拳礼” 双手有高低

  “过年好,给您拜年啦!”双手抱拳拱手,互相行礼,既表达一种尊敬祝福之情,又有几分传统味道在其中。殊不知,这双手的高低、左手右手谁压着谁还有说法。

  “奥运会开幕式上有一个情节是孔子三千弟子,演员们在作揖、行‘拱手礼’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其中左手压右手、右手压左手的情况都有。”艾教授指出:“在中国古代,很长时间里或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崇尚左、以左为大。《老子·三十一章》中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因此,大多数情况下的拱手礼应该是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即左手压住右手。这是因为,人们一般多使用右手来持兵器,用左手压住右手则象征或表达了中国古人热爱和平的意愿。”当然也有特例,艾跃进说:“在出席葬礼的时候可是右手压左手,平常可千万别搞错了。”艾跃进认为,“现在,我们正站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在崇尚和谐、爱好和平的今天,我们理应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精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赠送贺年卡

  现在的贺年卡,形式已是多种多样,作用也大有扩展。除了祝贺新春之意外,还起到宣传教育作用,有的印有名人语录,有的画有别致的图画,有的还可兼作书笺。过年之际,收到亲朋寄自外地的贺年片,可以增进友谊,从中得到教益,实乃一件趣事。贺年卡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之一。从元旦到春节前,有些人家总要到商店里买上印刷别致的贺年卡,馈赠亲朋,祝贺节日愉快。

  春节家宴礼仪

  一、客人未到齐,茶食、果品恭候。为了避免先到的客人受冷落,应递上热毛巾,以略解路途疲劳,同时端上茶,摆上几碟茶食、果品,如瓜子、花生、干鲜果品和糖点、糕饼等。

  二、冷盘案酒,进入佳境。客人到齐就座,接着上4 或8 碟冷盘,如香肠、彩蛋、小肚、海蜇、盐水虾、开心果、怪味花生米等,有的还可排成图案,以增添菜的品色和形美。针对不同客人的酒兴与酒量,准备相应的酒和饮料品种,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但敬酒劝酒切勿过量过度,以热烈气氛为主。

  三、热炒大菜,宴会高潮。饮酒正兴,可先上热炒,根据客人多少决定数量,4-8 盘不等,家常的热炒,一般为韭菜炒鸡蛋、韭黄炒肉丝、炒腰花、炒什锦等,等吃到大半时,就可上大菜,例如红烧鱼、“全家福”、“狮子头”等之类。 四、汤汤水水,爽口助消化。宴席尾声,可上点心、汤或火锅,有条件的,再做点甜羹,上1-2 款鲜水果(如西瓜、草莓、葡萄等),以解油腻,其后给来宾送上条热毛巾、餐巾纸。最后再端出桔子、香蕉、甘蔗,如果是苹果、梨子,还应备小刀以便削皮,亦可每人一杯绿茶,清爽宜人,同时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轻音乐,以增加节日的热烈气氛。

  春节串门礼仪

  串朋友的6个NO

  1.在朋友家,不要随便动朋友的物品,如果在朋友家小住,应该携带随身日用品。

  2.不要随意破坏朋友家的风俗习惯。

  3.饭桌上要注意礼仪,如不要发出不雅的声音。

  4.不随意接听朋友的电话。

  5.夫妻二人同去朋友家,不宜在朋友面前表现过度亲密。

  6.要适当帮助朋友做家务,尤其是小住朋友家之后,要清洗整理自己用过的卧具等物品,不能扬长而去。

  拜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礼节,也是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拜年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根据华人的观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看了春节走亲访友礼仪常识的人还看了:

1.春节走亲访友的礼仪有哪些

2.平日走亲访友的礼仪

3.春节串门的礼仪

4.春节期间传统礼仪

5.走亲访友的聚餐礼仪

6.过年走亲戚的习俗是什么

    157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