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仪容仪表礼仪(2)
拓展小贴士:摸准中学生3大特点,家长应该这样当
孩子特点1:对多元文化具有包容性,但甄别力不足
家长对策:倾听是亲子沟通的关键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00后一代的见闻和视野远远超越了他们的前辈。他们受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小,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多元文化往往采取理解和接纳的态度。不过,这枚硬币的另外一面是: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他们的社会阅历还浅,心智尚不成熟,还不足以明辨是非,抵御诱惑。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是否顺畅,是高中阶段家庭教育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沟通不顺畅,遑论家庭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季洪旭发现,高中时期的孩子与家长沟通顺畅的大约只有1/2。
“有人说,男孩子进入青春期,就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了,其实这些都是家长自己造成的。”季洪旭说,沟通的前提是倾听。倾听二字,就是家长和高中孩子相处的秘诀。
“高中生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成人感,如果在他们还没把话说完的时候,就被家长贸然地打断,或者家长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无条件地倾听,不要急于开口,等孩子说完后,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以建议的口吻启发他们该如何做,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季洪旭强调,倾听是最有效的心理疏导。在倾听之后,家长甚至可以缄口不语,孩子内心的矛盾同样会得到缓解,因为倾诉的过程本身就在帮助他们梳理思路和自我思考。
孩子特点2: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发展自我的愿望,但应付挑战的能力不足
家长对策:帮助孩子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
“帮助孩子正确地规划自我、诊断自我、发展自我,对高中生家长来说责无旁贷。”为此,季洪旭为家长支招“四步走”。
第一步:自我诊断
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诊断,让他们对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做一个客观的评估。近年来,不少高中陆续开出学生成长规划的课程,比如奉贤中学就有一门关于人生规划的体验课程;学校没有条件的话,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到正规的社会机构做诊断和分析。
第二步:职业体验
分析结果出炉,这只是孩子了解自己的第一步。接下去,家长要为孩子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比如,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通过亲戚或朋友的推荐,带孩子参观职业场所,让他们对实际的工作状态产生直观的认识。
第三步:读名人传记
与此同时,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读一读相关行业的名人传记,通过思考和体会前辈的成长轨迹,了解成长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矛盾,从而对自己的未来形成切实的规划。
第四步:实地探校
此外,家长还应该带孩子到高校进行实地访问,有条件的话,最好带孩子见一见相关领域的教授,让他们提前了解可能进入的高校、心仪专业的发展方向、要学习的课程、实验室和资料室设备等情况。
孩子特点3:可以补偿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扎实,但难以补偿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身体素质不足
家长对策: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意识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初中成绩优秀的孩子,到了高中成绩却掉下来了,其实原因就在于高中学习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季洪旭说,和初中相比,高中的学业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时,家长该做的,是教孩子掌握高中三年的基本学习规律,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季洪旭坦言,高一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时候,学生要从被动地接受转为有意识地建构,从机械地学习转为主动地探究。因此,家长首先要督促孩子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归纳的习惯。
季洪旭认为,造成高中学习差距的原因,常常不在于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基于整体知识的架构,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和运用的能力。
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
“为每一次测验做一份‘化验报告单’,这个活儿只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季洪旭说,做题目固然重要,分析错题更加重要。
常见的错误分两种类型,一类是知识型错误,即对知识点的原理没有搞懂,或者虽然理解但是不能迁移和运用;还有一类是非知识型错误,比如审题不清、计算有误、解题不规范等,这些不能用粗心的理由一言以蔽之,而是要让孩子诊断出思维上的漏洞,以免下次再犯。
“坚持对每次考试做分析的学生会发现,如果能够克服非知识型的错误,那么一个学科提高十分八分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季洪旭说。
“顺利地度过高一,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到了高二的时候,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季洪旭看来,高二学生还不能体会到高三的紧迫感,同时又失去了高一的新鲜感,经过一年的学习,往往已经产生了疲劳。
“学会时间管理的孩子,学习起来既轻松,又高效,未来一定会成为很优秀的人。”季洪旭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讨论放学回家后的几个小时该怎么用,比如,看新闻多少时间,做作业多少时间,自主建构知识多少时间,看课外书又是多少时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等。
“高一和高二打好基础,高三拼的主要就是心态了。”正如季洪旭校长之前提到的,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的任何想法,及时疏导他们的情绪,和孩子肩并肩,共同迈过高考这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