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文献>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嘉豪分享

  在我国按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出来的应试教育,在西方形成了注重培养个人能力的素质教育,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能否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创出一种更合理、更趋于完美的教育模式,是人们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而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对其日后良好习性的养成和智力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对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的比较,希望从比较中能得到一些对中国家庭教育的提升有所帮助。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家庭教育文献综述

  篇一: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文献综述

  中西方家庭教育差异文献综述

  【关键词】中美家庭教育教育观念 教育方式 教育结果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当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们一开口就会问:“你在学校听老师话了吗?你的家庭作业做完了吗?”而孩子总是对这样的问话习以为常甚至相当反感;然而,在美国,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们会问:“你今天在课堂上问了哪些问题?”孩子总是兴致勃勃地向家长们讲述自己问的问题,如果让老师为难的话,还会感到很有成就感。这也许只是一个很典型的事例,不足以说明中美家庭教育的存在差异,那么以下将就教育观的差异、教育方法及教育结果的差异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一、中美家庭教育的不同观念上的差异

  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喜好、选择、隐私、交际圈。在我国,毋庸置疑子女是属于父母的,一切得听父母的;

  在美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孩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人。美国家庭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诸如劳动锻炼、坚强意志的锻炼、忍耐力和吃苦精神等等。父母对子女是有限责任,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摆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挣钱,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给钱。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孩子将来有出息,父母对子女照顾是无限责任:从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房间、陪读,双休日都搭在里面了。当父母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做得心甘情愿,我们一辈子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有个好前途、好发展,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父母对孩子的有限责任教育: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尊重和守纪。

  二、中美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

  观念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教育方式方法。美国从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出发,对孩子的教养采取放手而不放任的方法进行。这一般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家富而不奢,美国家庭经济条件多数优于中国国民的家庭,但他们对孩子的零用钱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第二,严教而不袒护。美国人对孩子的缺点错误绝不听之任之,更不袒护,而设法教孩子知错改错。

  三、中美不同的家庭教育结果

  由于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同,其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中国式的传统教育是手把手的,用极其精确的装备和耐心来指导孩子并且有着精确的目的性。中式教育让孩子们学到的更多的是技术,而不是由孩子们自己内心发出的情感而成的艺术。这也就是在中国随处可见神童式的优秀的儿童艺术家——漂亮的画作,钢琴演奏,小作家等等,但却很少能在他们长大之后见到他们的优秀作品。

  而西方的教育是散养,发挥天性,任其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西方的孩子们都被鼓励大胆的探索然后逐渐掌握传统的技术,他们标榜创意创造力和独立性。因此他们大多数都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很强的自立能力、适应社会环境的本事

  中国的老师们担心的是如果孩子们不早早掌握好技术的话,他们将来就掌握不好了;而西方的教育者们担心的则是如果不在孩子们小的时候交给他们创造,这种火花将永不再出

  现,技术则是可以以后再学习的。

  从以上比较中得出启示:我们要借鉴美国家庭教育的宝贵经验改善、提高我国的家庭教育。

  篇二: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文献综述

  教学科研方法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系:

  文献综述 专业班级:职 称:

  2013 年12月6日

  题目名称: 院任课教师:

  关于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文献综述

  一、家庭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概念

  家庭教育是一个常用的概念。研究者们对这一概念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和界定。多数人把它界定为: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一界定告诉人们:家庭教育的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还可能是祖父母等年长者;受教育者主要是未成年的子女,还可能是孙子女等其他年幼者;教育环境是未成年子女或其他年幼者生活于其中的家庭;而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影响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自觉的有意识的,而后者是自发的,无意识的。

  广义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接受的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作用;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事实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有增强的趋势。

  (二)国内外的界定

  随着家庭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概念也在不断深化,1985年郑其龙等编著的《家庭教育学》把青少年家庭教育解释为“是家长对子女的培养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或分支”。由于当时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极为欠缺,所以并未明确给出家庭教育的定义。在《家庭教育学》一文指出:“青少年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中的长者(主要指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这个定义说明了家庭教育的组成人员及其不同地位。

  叶立群(2003)在《家庭教育学》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教育功能在不同方面可能表现出强化或弱化的趋势。但只要家庭存在,家庭的教育功能就不会消失。可见,家庭教育是家庭的永恒功能。3

  2000年陈建强研究员主持的《21世纪初上海家庭教育发展预测研究》课题采用了如下家庭教育质量指标:家庭德性质量;家庭智能质量;家庭审美质量;亲职教育和亲子教育质量。骆风在《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综述》一文中从四个方面表述了青少年家庭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的演进,这些都是对青少年家庭教育概念内涵与外延发展的重大突破。

  张文新在《青年发展心理学》中进一步研究了积极青少年发展观(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Perspective,PYD)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以来迅速推动了发展心理学知识的创新与应用,其中发展资源框架(The Developmental Assets Framework)是研究者进行深入探讨与应用研究的一个重要模型。发展资源是指一系列能够有效促进所有青少年获得健康发展结果的相关经验、关系、技能和价值观。1

  对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国外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家庭教育,在美国通常称为家庭生活教育。夸美纽斯称之为母亲膝前的教育。在美国,长期以来人们把青少年家庭教育称作青少年家庭生活教育,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者大都认为,青少年家庭教育就是青少年家庭内部的事情,是对家庭成员进行家庭中的角色与责任的教育,以使每个人承担自己的义务,保证家庭的和睦。70年代之后,美国有的学者强调青少年家庭教育应当增进人际关系,如莱温认为青少年家庭教育是“增进家庭生活并协助个人更加了解各种人际关系中的自己的一种教育方案”。 8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更倾向于把青少年家庭生活教育当成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手段,如达翎指出,青少年家庭生活教育就是“透过个人与家庭其各层面环境资源间的互动状况,来保存及改善人类生活品质。

  杨志华(2007)《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中提出在家庭教育目的上,中国家庭教育由于受到群体本位意识的影响,强调个体与整个家族的联系,因此,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家庭本位,并形成了要求孩子通过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而“成才”的教育目的。美国家庭教育由于受到个体本位意识的影响,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倾向于个体本位,并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家庭教育内容上,由于受不同的成功观的影响,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对孩子进行功利性的文化知识教育,而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对孩子进行生存和社会实践教育。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群体本位意识和个体本位意识以及两国不同的家庭观导致了中美两国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为家长主导决定型,美国则为民主型。4 二、对青少年家庭教育内容的研究现状

  在青少年家庭教育内容方面,强调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强调家庭教育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指出, 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奠基作用, 他还提出了101条家庭教育原则, 提出了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是培养训练儿童良好的习惯。

  石军(2012)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青少年家庭教育研究综述》中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方面文献的研究,对青少年家庭教育领域的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概括、梳理和总结,以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5郭燕(2012)在《青少年家庭功能、自尊与人际信任关系研究》中研究以青少年家庭功能为基础,探讨了青少年自尊、人际信任发展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旨在为青少年家庭功能、人际信任研究提供更多资料,丰富国内这些领域的研究;同时帮助青少年及家长了解自身家庭功能、

  17 人际信任的状况,进行更好的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A.C.马卡连柯(2005)

  《家庭和儿童教育》家庭在亲子活动、家庭教育关注、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家庭青少年入学前的准备以及今后的发展。7

  三、对青少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研究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两者构成教育的主体,缺一不可,又不可分割。相对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马红斌(1994)在《论社会干预青少年之家庭教育》中提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传世之作《理想国》中曾经写道:“子女教育是社会的基础”。一语道破了家庭教育的社会本质,闪烁着亘古不灭的智慧之光。20陆春(1996)在《社会变迁中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中提到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及其社会化过程中至关重要已成为一种共识。从国内目前青少年家庭教育状况来看,出现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新问题,其中尤以独生子女、双职工家庭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最为突出,并已成为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尝试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就这些问题做一些分析与思考。1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于学校和家庭两种教育力量紧密配合的意义有精辟的论述;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中,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田美玲(2012)《浅谈学校与家庭在教育中的合力关系》提到社会教育是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并存的三个基本教育形式之一。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第一个主要单位,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社会作为社会化能力的实战场是最为关键的社会化载体。三者尽管其实施主体有很大不同,但在总的教育任务与目标方面,一致性逐渐加强,各自承担的教育内容、分别实施的教育方式也逐渐在各有分工的互补性的基础上增强了支持性和融合性。14

  四、对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

  青少年家庭问题主要表现在“子女是父母的影子”,家庭的精神环境对子女的身心发展既有现身说法的直接影响,又有潜移默化的间接影响。父母与子女关系是最原始的人际关系,如果父母教育不良,如望子成龙心切,只批评不表扬,过分严格,易导致强迫人格的发展。杨晓莉,邹泓(2008)《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中提出亲子互不关心,彼此怨恨,互不理解,过分相互依赖,相互等价交换观念支配等都会促使人格障碍的产生和发展。许多父母总是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进行比较,说自己的孩子怎么笨,怎么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8

  齐芳(2010)在《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中

  论述了当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庭教育存在的脱节问题,并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军奋战”观念,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受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青少年家长的错误认识四个方面阐述了原因。最后提出当前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16 陈文(2008)在《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与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兼论《弟子规》与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中谈到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职能至上,重视个体自我教育和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现代家庭教育的德育职能则逐弱化,出现家庭道德教育空白的现象,导致个体人格的缺失。因此,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成为必然。以《弟子规》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在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和青少年家庭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8

  刘波在《走出误区----教育孩子的100个误区》中具体探讨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盲点,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对青少年成长和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做了阐述。6章国宾(2009)在《浅议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文中指出: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

  是“问题父母”。10丁瑜(2001)在《青少年家庭教育若干矛盾探析》一文中指出当前的青少年家庭教育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家长,在其家庭教育的期望水准、家庭教育的目标定位、价值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与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相违背的新倾向。13

  五、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6,66,19.

  [2]叶立群.家庭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9.

  [3]孟育群.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13,269.

  [4]杨志华.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5.

  [5]孟育群.亲子关系与家庭德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44.

  [6]刘波.走出误区——教育孩子的100个对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25.

  [7][苏]A.C.马卡连柯.家庭和儿童教育[M]. 丽娃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7,25.

  [8] 杨晓莉,邹泓. 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特点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

  [9] 石军,谢永德. 工读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教育转化[J]. 青年探索. 2012(01)

  [10] 章国宾. 浅议青少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2009(02)

  篇三:优化当代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的文献综述doc

  《优化当代城市幼儿的家庭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

  09级学前教育一班周素梅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教育政策以及现状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希望。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当今时代仍然是个很受人们重视的问题,然而因为当今城市中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城市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比如孩子的学习任务重,心理负担多,厌学现象严重等等。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便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先教育孩子,首先要父母受教育,父母也要学习。?为了让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更好的教育幼儿。这里重点介绍当今城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家长更好的教育幼儿,了解幼儿,让幼儿更好更健康快乐成长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对策

  一、当代城市幼儿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侧重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注重知识的传授多,而能力的开发少;知识的教育多,道德培育的少;注重书本的多,技能方面涉及的少;对幼儿物质方面注重的多,精神方面的少;身体关心的多,心理指导的少;特长培养的多,忽视全面发展的少;?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很大,家长大多存在攀比心理,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之龙凤,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里的感受,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同时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而平时父母的工作很忙而且回到家都很累,回到家也没有及时和孩子有一个交流学习的过程,孩子的父母大多数不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错过孩子的最佳学习关键期,使得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各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更是不一样。中国家庭的教育还存有大部分的教条主义,没有得到很好的创新和提高。

  二、国外幼儿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

  美国的幼儿园会定期举行家长会,幼儿教师不向家长告状,而是全说好话,挑孩子的亮点,尽量点出孩子的闪光点。而中国的现象则不同,家长最想知道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其次便是孩子的缺点是什么,好改正达到完美。德

  国的教育观则强调:别把孩子的教育当负担。日本更是不同,他们的教育模式简洁概括为:繁简有序。举个例子,开学的时候,幼儿园会让家长给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包包,有时候还让家长自己做包包,而不是买的,用来装各种各样的物品。这让许多家长感到麻烦繁琐,但是却有它独特的教育道理。而在教育课堂上,他们与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完全不同,他们的课堂上没有我们这里幼儿园的识字课本,没有音乐、数学英语,我们不禁想问他们学什么?那答案便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学着对人“笑眯眯”,学会说“谢谢”。?与此相比,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趋向于小学化,这里不再复述其具体缘由,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强烈要求。由此可见,家长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因素。外国的家长对待小孩子的态度与中国的也不一样,中国的家长们对孩子缺少鼓励与肯定,缺少沟通与合作,家长的爱有时候也会变成一种善意的错误,中外文化的差别也导致了各国幼儿在各方面的不同。

  三、优化当代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的美好展望:

  当今时代,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仍然有良好的愿景。首先它的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前提,为实现教育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个好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极盛先生对进两年的全国135 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得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全国有70%的高考状元来自普通家庭,并且有20%来自比较贫穷的农村家庭。这些状元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很高,父亲是高中以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3%,母亲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由此可见,成龙成凤主要不是父母的条件,而是家长对自己孩子龙凤的定位,家长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理解父母,这显得更为重要。城市中的家庭大多是小康家庭以及超越小康家庭的经济实力,这可以为孩子的发展可以提供一个经济保障。并不是只有贫穷的家庭才会出现勤奋好学的学子,比如富兰克林的家就十分富裕。当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高科技产品,比如诺亚舟学习机、单词学习机等等产品,这些对孩子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家庭条件好的可以给孩子买儿童读物,丰富孩子的视野。城市家庭的父母大多数素质比较高,懂得为孩子着想,也舍得花钱,但是书或者学习机买来一定要用,不能买来就放在一边。同时城市里也有很多现实的文明,可以让孩子在公园里随处可见的现象中懂得如何做人,比如和小孩子的

  玩耍中需要怎么交往,在公交车上可以随处学习到数字或者听到语言,可以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父母也可以在下班休闲时和其他父母进行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父母也可以和老师进行合作,实现最好的家园共育。

  四、实现良好家庭教育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1、首先是父母自身方面。

  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明确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位置,要知道自己的举手投足的现象都会在孩子的眼中起着大小不一的作用。父母要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机构或者学校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七大原则,④即:(1)让孩子体会自身的举动带来的后果。(2)承认孩子的感觉。(3)给予孩子正面支持。(4)缓和孩子急躁的脾气。(5)把持底线(6)别打击你的孩子(7)别想当然让孩子按自己的成长曲线成长。同时,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可以自己了解一些关于如何培育幼儿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自己也要学习,通过看书或者杂志、网络学习等等方式。

  2、其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

  早期教育关键是教中有养,养中有教,教养并重,为孩子营造既健康又安全快乐发展的生活环境。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不能一直约束孩子的行为,要注意懂得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艺术。⑤父母要随时给孩子以鼓励和表扬,支持孩子的正确的做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强加于孩子身上,因为这无形中会给以幼儿心理上的伤害,幼儿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父母要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创造温馨和新奇,不能单调乏味,更不能沉闷,懂得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父母的一门必修课。除了环境方面,父母还要为孩子打造一份合理的饮食套餐,针对孩子的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符合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特点。适时的带孩子一起运动,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戏。同时游戏也可以间接的运动到让幼儿学习或者运动的过程中。父母要正确处理孩子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关系,不能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可以向西方的父母学习,懂得把处理权力交给孩子。

  3、再次,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

  走进孩子内心,是父母赢得孩子亲近感的必要举措。这要求父母不仅要寓情

  于教,寓情于境,还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爱,学会尊重和想象,逐渐知道做人的道理。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具有良好感染力的的榜样。培养幼儿的爱好学问的兴趣是教育的基石,家长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与支持孩子的爱好。在不同的事件中对幼儿进行教导,让孩子知道与别的小朋友分享快乐或者食物、玩具,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父母也要接纳和关怀孩子的不良情绪,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智慧应对孩子的任性和耍赖等等行为,让诚信在孩子心中建筑起一座丰碑。⑥让孩子学会在犯错误时认错并改正。父母有时候也要让孩子顺应天性,让孩子开心的玩耍,其中接触大自然便是很必要的举措。同时要积极开发孩子的人际交往,在学习中优化其记忆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尽量保持微笑,笑容的魅力不容小觑,而父母们完全可以做到这点。亲子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跟幼儿园的老师们请教或者自学,或者在闲暇时自主研发,使得亲子游戏多元化,与孩子一起互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利于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让孩子在玩中得到开心快乐的成长,同时还能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效果。

  4、最后,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链接方面。

  如何实现最好的家园共育,是当今幼儿园不变的主题。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家长要定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就要与其他家长处理好关系,不能因为幼儿园里的一些小事件就让孩子脱离幼儿园。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老师的一些安排与活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互相监督和合作。毕竟人无完人,家长也可以为教室的工作做出合理的建议。幼儿园应该设置有专门的家长区域,即家园天地或者家园栏,家园信箱等等方式,家长有什么需要或者意见都可以与学校有一个交流的通道。老师也不能只知道吩咐幼儿需要带什么活动的材料,老师在家长接送幼儿时应该向家长说明带材料是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同时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也让幼儿能更好的进行活动。学校的运动会或者节日,父母尽最大的努力也要到场,那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学校的亲子活动父母也要积极参加。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修养也需要提高,用德语智慧教育孩子,父母也如此。教师爱学生要爱到细微处,学会用美德占领学生的心灵。幼儿园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宣传工作,及时给家长做各项工作的解释,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⑦

  五、优化城市幼儿的家庭教育小结。

  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而父母的作用则至关重要。父母正确的人生观是打造孩子爱的基础。家园关系中存在的不足父母要尽量克服,要明白家园关系的真谛在于和谐共生,互相支撑。⑧父母在各个方面加强和完善自己,同时在不同的领域正确教导孩子,老师在其中做好链接的桥梁,幼儿的明天将会赢来完美的曙光。让我们一起呵护孩子,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孩子在环境中得以发展和飞跃。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为孩子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六、文中标号前后内容源自参考文献:

  1、祝青主编,《家庭教育》2010年7-12期,家庭教育杂志社出版。

  2、纪大庆主编,《为了孩子》2003年7-12期,上海现代家庭杂志社出版。

  3、祝青主编,《家庭教育》2002年1-6期,家庭教育杂志出版社出版。

  4、程晓明主编,《早期教育》2004年7-12期,江苏教育报刊实业有限公司印刷。

  5、张彦春主编,《学前教育》2010年7-12期,北京音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

  6、欧新明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2003年6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7、张万祥编著,《德育智慧源何处》,2010年8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