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青海考古发现

穗嘉分享

  在中国西部的青海民和县发现的齐家文化遗址,揭示了距 4000年前后在黄河上游出现的灾变事件,并为古史洪水传说找到了一定实证。关于青海考古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海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青海考古发现之位置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南端的黄河北岸二级阶地前沿。这是黄河上游一个河谷小盆地,海拔在1800米左右。这里分布着许多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喇家村遗址因早年出土齐家文化大型玉璧和玉刀而被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队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共同在这个小盆地里开展考古课题研究。从1999年开始对喇家遗址进行试掘,2000~2001年继续进行较大规模的发掘。该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可能是盆地内的齐家文化一处中心聚落。

  青海考古发现之发掘

  2001年8—11月的继续发掘,揭露面积700多平方米,清理出多处灾难场面。最多一处房内埋人骨14具,并发现了地震塌陷遗迹和地震裂缝穿过房址。房屋的堆积上部为黄河大洪水的洪积物红胶泥土层,下部为窑洞坍塌的黄土层,人骨遗骸呈不正常姿势被埋没于黄土层之中,证明是房址垮塌将人压砸而亡。地层关系表明,地震在先,洪水在后。在遗址其他多处地点也发现了地震裂缝、地面折皱起伏和地震的沙管现象,表明喇家遗址诸房址内的灾难现象应是地震所致。发掘显示,地震对遗址造成了灾难性的打击,洪水则对遗址造成毁灭性的冲击。是一处极为罕见的史前灾难遗址。被称为“东方的庞贝古城”。

  第15号房址是迄今齐家文化保存最好的,残存墙壁高达2~2.5米,喇家遗址的房址都不同程度地保留着15号房址这种窑洞式建筑的结构和特征,通过已发掘的20余座房址,目前可以肯定,喇家遗址聚落为窑洞建筑形成的聚落,但遗址的地质结构并不适合建筑窑洞。

  还发现具有广场性质的一大片硬土面,清理出奠基坑、人牲杀祭坑、埋藏坑、灰烬层、露天灶址等,伴出玉器、卜骨、石圭和精美陶器。说明这片硬土面应是当时人们举行仪式活动的重要场地。喇家遗址还出土了国内最大的玉刀和“黄河磬王”。“喇家村遗址”中大量而精美的文物,不仅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中国西北的黄河上游地区就曾经有古人类活动,而且也说明他们还创造了相当灿烂的古文明。

  2002年喇家遗址发掘中,从F20房址地面出土了一件面条状的遗存物。经鉴定,确认食物成分是大量的粟与少量的黍。当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2003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喇家遗址又发现一座罕见的齐家文化高规格墓葬。

  青海考古发现之意义

  喇家遗址灾难遗存的发现,揭示了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上游出现的灾变事件,反映出当时人地关系上不和谐所产生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