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记录>

湖南考古发现

嘉豪分享

  1996年的夏天,司门口平和堂商贸大厦动工,一个废弃古井内发现十万余枚三国孙吴简牍,震惊全国。下面由学习啦小编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湖南考古发现

  2016年8月26日至8月29日,国家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著名考古学家、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张忠培,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国际国内100余名知名学者将齐聚长沙召开学术研讨会,共同纪念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发现二十周年。此次活动也是“东亚文化之都”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8月26日 15:00

  单霁翔作“城市文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传承”专题讲座

  8月27日

  8:30-10:00

  学术会议开幕式

  20:00 赴长沙简牍博物馆观摩《湖南地区出土简牍展》

  8月28日 14:00-17:00

  学术会议闭幕

  8月29日 8:00

  赴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省考古所铜官窑基地参观交流。

  长沙吴简为什么能吸引这个多专家学者?

  这还要从20年前的一个古井说起 1996年10月上旬,古城长沙连日阴霾,长沙市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市中心五一广场东南侧走马楼街平和堂商厦建筑工地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已经进行好几个星期了,除发现夯土基址和零星散布的历代生活古井之外,考古收获并不很大。

  长沙五一广场走马楼街平和堂商厦工地照片

  10月17日上午,天朗气清,一名考古技工用小木棍轻轻检视一堆散落在施工现场的黑色淤泥,突然,一块长约20厘米的木板显露在他面前,木板上的墨迹隐约可见。

  经过简单清洗,几行墨书文字显现出来。随后,在建设工地的东南侧,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水坑,水坑的上层已被挖掘机掀开了半边,坑内积满了水,水面上露出黑黑的淤泥,泥土截面隐约可见层层相叠的木板。

  走马楼古井发掘现场的破坏状况(近景)

  经仔细查看,水坑原来是一处古代的井窖,这些带文字的木板是古代简牍,上面书有纪年“嘉禾三年”,“嘉禾”是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的年号。

  经过考古工作者10多天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抢救回来近3万枚珍贵的简牍。与此同时,在建筑工地现场,考古工作人员展开了30天抢救性发掘清理工作,从那口编号为J22的古井里,总共发现10万余枚三国孙吴纪年简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是吴国孙权时期长沙郡及所属县(侯国)的文书档案,且数量巨大,蕴含丰富,犹如打开了一座官方文书档案宝库,为正史的完备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对相对贫乏的三国史料给予了极大的补充,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与 “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发现”之一。

  走马楼古井内简牍考古发掘的工作现场

  长沙简牍保护人员有一项神奇的魔法

  长沙走马楼三国简牍保护整理工作受到了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保护这批吴简,2000年开始立项兴建长沙简牍博物馆,2007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世界上首个以简牍为专题开展收藏、保护、研究、陈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且功能齐备的大型现代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鸟瞰图

  你可能以为出土的吴简就是你看到的那样?

  其实刚从井中捞起来时,那些承载两千年前长沙图景的竹简已被水浸泡一千八百年,像是煮煳的面条;

  就像这样

  长沙吴简保护人员掌握了一项神奇的“还原”魔术,使它们竟然像一千八百年前刚刚被书写时那样鲜活自然

  吴简保护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1、揭剥清理

  2、脱色拍照

  3、脱水保护

  4、点交入库与日常维护

  一只竹简剥离下来,需要50分钟。算上前后工作耗时,一个人一天能剥七枚,而全部的简牍有十万余枚。

  这近十万枚有字简牍的耗费了文物保护人员近20年的时间,全部脱水入库建档保存,无一枚编号错乱,无一枚发生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