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
试卷讲评课是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希望大家喜欢。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欣赏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1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2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3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4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5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一
一.精耕细作的中国古代农业
一)农业的起源和产业结构
1.起源:从采集向种植发展而来
2:农耕经济的地域差别:北粟南稻
3.产业结构:以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 ,“六畜”
二)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技术的改良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石器、骨器
2.商周:青铜
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出现(牛耕西汉普及推广)
4.唐:曲辕犁——标志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5.灌溉工具:翻车(三国曹魏)、筒车(不用人力)
三)著名水利设施
1.春秋战国:都江堰(李冰父子)
2.西汉西域:坎儿井
四)小农经济(非常重要!!!)
1.原始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
2.小农经济
1)产生时间:春秋
2)产生原因:①铁农具、牛耕②私有土地出现
3)特点:①拥有部分土地②以家庭为单位③与家庭手工结合,“男耕女织”
④勉强自给自足⑤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对社会经济有一定阻碍
五)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
2.夏商西周(奴隶社会):井田制
1)实质:名义国有,实际贵族所有
2)内容:“公田”,实际贵族占有;
“私田”,劳动者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3)崩溃、瓦解:由于铁农具使用,
“公田大量抛荒”,“私田”大量开垦并私有
3.土地私有的确立:商鞅变法“除井田,民得买卖”
4.土地私有形式:
1)土地私有三种形式:君主土地私有,地主土地私有,自耕农私有土地
2)地主私有土地主要来源:土地兼并
3)北魏、隋唐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措施:均田制
5.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1)东汉的庄园经济:“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
2)租佃关系:战国产生
明清普遍化,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劳动者有一定生产自主权
六)经济重心的南移
1.西汉四大经济区域:
1)区域分布:山东、山西经济实力强,是经济重心
江南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龙门碣石以北,半农半牧区
2)特点:多样性、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
2.中原人口的三次南迁: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两宋之际
3.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②南方相对稳定③南方蕴涵巨大经济潜力
2)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 初步开发
中唐后 开始超过北方
南宋 成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 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
必修二历史知识点二
列举古代中国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的主要成就。
冶炼: ①青铜器铸造 夏商周-春秋(青铜时代)
数量多、种类齐、工艺精、造型生动
司母戊鼎
②冶炼生铁和钢 发明于春秋时期
春秋-块炼钢;杜诗(东汉)发明水排,提高了生产效率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前,世界领先;大大推动生产发展
③燃 料 煤 冶 铁——世界最早,汉代开始,北宋普遍
焦碳冶铁——南宋末开始,明朝流行
纺织: ①丝织-上古 学会养蚕缫丝 世界最早
西周 丝织工艺突飞猛进,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汉代 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丝绸之路)
唐代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明清 鼎盛时期 苏州、杭州
②棉织-宋末元初 棉花向内地传播,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
元 代 黄道婆 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 明 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明 后 期 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制瓷: 新石器时代 开始烧制陶器
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世界最早)
东汉晚期 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南北朝 烧制出白瓷
隋唐 陶瓷工艺臻于成熟,瓷窑遍布南北,
唐三彩(陶)
唐代 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工艺的发明又推进了生产技术的提高,粉彩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猜你喜欢:2.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上一篇:历史知识框架高中必修一图
下一篇:必修二历史知识点框架结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