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知识的书
历史是我们了解世界,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知识的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历史知识的书一
《苏东坡传》
大师林语堂,在书中讲述苏东坡:
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一位吾国吾民始终在心的国学大师,一位大江东去浪淘不尽的豪情诗人,相似的心灵是灵魂的转世,看东坡光风霁月,渡危抓机,从容应对,听林语东坡,显中国智慧。
关于历史知识的书二
《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并两次获得美国书卷奖历史类好书的提名。
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这就是士大夫吗?
《万历十五年》里描述了几个关键人物—万历、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有阴阳两面。
表明一套规则,实际上运营还有一套规则——潜规则。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技术之不及。
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一场场会议、对话中,隐含着类似的元素。比如祁同伟口口声声说侯亮平打破了政治生态。
很多历史学家对黄仁宇这本书是不以为然的,因为黄仁宇用了一种非常规的方式而不是传统的方式写史。
对读者而言却是幸运的,黄仁宇的妙笔下故事性极强,我想这也是这本书拥有这么好传播性的原因之一吧。
除了故事性,黄仁宇对历史事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论无疑是具有很强的原创性,角度新颖,十分值得一读。
关于历史知识的书三
《中国文学史》
钱穆“学问淹博”,被称为“一代宗师”、“一位通儒”,无论历史、文学、哲学、经济,还是艺术、社会,都有其卓识,且造诣高深。
钱穆曾多次讲到,他最爱的是中国文学。然而遍观其一生著述80余部,逾1700万言,却没有留下一部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系统专著。如今,这一憾事却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得到了弥补。
1949年,钱穆流落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人一起创办了新亚书院,目的是要“替中国文化讲些公平的话”。“在新亚书院,钱先生开过两次《中国文学史》课程,一次是1955年秋至1956年夏,一次是1958年至1959年,从中国文学的起源,一直讲到清末章回小说,自成一套完成的体系。”但因乱世流离加之校务冗忙,讲稿并未能整理成书。
所幸,钱穆先生的学生叶龙保存了当时所记的笔记。叶龙是江浙人士,学生中只有他能全懂钱先生的无锡国语,又恰好学过速记,所以笔记做得最好,“极为仔细,能做到尽量不遗漏一个字”。钱穆曾查阅学生笔记,两次是助教查看,一次是钱穆自己查阅,均给了叶龙高分。就是说,叶龙的笔记是得到过钱穆充分肯定的。
这些笔记就在叶龙先生的箱底静静躺了60年。他“在香港搬了十几次家,这些笔记本最不舍得丢”。
2014年,已经87岁高龄的叶龙感到了把这些珍贵资料整理并传下去的紧迫性。如果这些东西在他手里失传,那不只是一人之损失,而是“钱学”之损失,“中国文学”之损失。他逐字誊写、校订、整理,并决定一边整理,一边在媒体上连载。连载几期后,新华文轩北京出版中心(华夏盛轩图书)迅速联系到了叶龙先生。
终于,尘封60年,钱穆的文学史讲义辗转成书。
关于历史知识的书四
《中国哲学简史》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在美国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
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学生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
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在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候,这本书给了她很多依靠。
一本好的书籍在我们迷茫的时候就像人生的灯塔一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这本书能够将一本哲学简史,写得让无哲学基础的人读了心有戚戚,体会到中国哲学微言大义,并进而有可能对哲学产生兴趣,能做到的绝对属于顶级牛人了。冯老有这样二句话值得我们玩味: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这对于普遍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国人而言,从哲学里面探寻人生的意义意味着多了一种选择。
书中有我十分喜欢的一句话:
人往往要说很多话,才能归入潜默。
上一篇:高三美国历史知识整理
下一篇:关于历史知识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