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和考古学

其芳分享

  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是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的有关信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博物馆学和考古学

  考古学(后改为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培养目标

  考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应系统掌握考古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宽广和坚实的基本技能,了解考古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最新动态,能承担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就业方向

  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文化部门,国家及省市机关(公务员),全国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门(编辑、记者)。同时,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在相关领域工作。

  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文物、考古、博物馆系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目前全国范围内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势态。只是前些年的毕业生大都留在北京等中心城市,许多省市文博系统长期得不到相关的毕业生。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0%以上,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小城市或地区毕业生的需求始终供不应求。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的学科相关

  吉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东北考古及东北亚考古、田野考古及考古学方法、考古人类学、西亚考古及计算机考古。

  东北考古及东北亚考古领域是该学科最具特色的主要研究方向。

  该学科在东北考古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居国内高校同类专业之首,在该课题的研究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鲜卑考古、高句丽、渤海考古、辽金考古、日本考古、朝鲜考古、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考古等。

  田野考古学及考古学方法论也是该学科的一个优势研究方向。20多年来,先后在10余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许多项重要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收获,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该学科同美国、以色列等国的学者在内蒙古赤峰地区进行的合作研究中,运用航片、卫片和全球卫星定位仪(GPS)、全站仪等设备进行考古调查,并将调查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进行分析,便是该方面的有益尝试。

  考古人类学是该学科的一个优势研究方向。该学科先后应国家文物局和国内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考古科研部门的邀请前去做了数十项考古人类学鉴定,同时与日本、俄罗斯科及美国威奇塔大学等单位的同行学者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去年,该学科又同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共同组建了吉林大学考古DNA实验室,这是目前国内研究该课题的第一个专业实验室。

  西亚考古也是该学科的研究特色之一,尤其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史前考古方面,该学科的研究实力目前居国内领先地位。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也是该学科具有特色的优势研究方向之一,在国内同类研究领域中名列前茅,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文物局的地上、地下文物保护数据库的设计和制作任务。

  目前,该学科师资力量比较雄厚,人员配置较为合理,共有专业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含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7人、讲师6人,学术梯队建设较为完善。这里面,既有张忠培教授、林沄教授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作为老一辈的学术带头人,又有一大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中年学者作为梯队的中坚力量,更有许多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

  1996年至1998年期间,该学科获得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国务院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国家文物局横向项目、重庆市文物局三峡考古横向项目、湖北省文化厅三峡考古横向项目、吉林大学笹川良一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总计获得科研经费277万元,人均约14万元。在科研成果方面,1995年发表论文18篇,出版专著2部;1996年发表论文40篇,出版专著部;1997年发表论文49篇,出版专著1部;1998年发表论文57篇,出版专著2部、学术论文集2部。

  总计4年内出版学术专著7部、论文集2部,发表学术论文164篇,人均约8.2篇,其中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

  招收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的院校

  1、北京: (10001)北京大学 (10002)中国人民大学 (10027)北京师范大学 (10028)首都师范大学

  (10052)中央民族大学 (8020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天津: (10055)南开大学

  3、山西: (10108)山西大学

  4、内蒙古: (10126)内蒙古大学

  5、辽宁: (10140)辽宁大学 (10165)辽宁师范大学

  6、吉林: (10183)吉林大学 (10200)东北师范大学

  7、上海: (10246)复旦大学 (87903)上海社会科学院

  8、江苏: (10284)南京大学 (10319)南京师范大学 (10320)徐州师范大学

  9、浙江: (10335)浙江大学

  10、安徽: (10357)安徽大学 (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1、福建: (10384)厦门大学 (10394)福建师范大学

  12、江西: (10408)景德镇陶瓷学院 (10414)江西师范大学

  13、山东: (10422)山东大学 (11066)烟台大学

  14、河南: (10459)郑州大学 (10475)河南大学

  15、湖北: (10486)武汉大学

  16、湖南: (10533)中南大学

  17、广东: (10558)中山大学 (10559)暨南大学

  18、广西: (10602)广西师范大学

  19、重庆: (10635)西南大学 (10637)重庆师范大学

  20、四川: (10610)四川大学 (10656)西南民族大学

  21、云南: (10673)云南大学 (10691)云南民族大学

  22、陕西: (10697)西北大学 (10718)陕西师范大学

  23、甘肃:730)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