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亚洲历史>日本历史知识>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的阶级历史是怎样的

睿柠分享

  日本的武士是不是很帅气呢,一把刀,仗剑走天涯,长路漫漫,唯剑作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日本武士的阶级历史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武士的出现

  说道日本武士的出现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庄园公领制,所谓庄园公领制是一种介于土地纯公有制与纯私有制之间的土地制度。在庄园公领制度中,庄园与公领并列存在,庄园是私有的,而公领则是以前的公田(庄园公领制之前,日本实行班田制)由于中央不再过问公领事务,因此公领实际上就成为了国司的领地。

  在庄园公领制之下,庄园的土地享有不输(免税)不入(国司无权干预庄园内部事务)的特权,同时负有按时交税的义务,而只有获得了不输不入特权的庄园才是被合法的,因此为了获得特权,也为了对抗国司,庄园领主不得不抱大腿,他们选择将土地赠送给中央权门势力,仰其成为领主,而他们自己则作为庄官实际支配这庄园,因此形成了明确的阶级层次,即领主—庄官—被剥削的农民。对于庄园而言,不仅庄园内部具有矛盾(阶级层次之间的矛盾),庄园外部也有矛盾(即中央权门间、地方领子间以及庄园与国司之间的矛盾)。

  而同样作为与庄园并存的公领,不仅也具有阶级层次,同样也具有内外部矛盾。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庄园与庄园、庄园与公领之间明争暗斗,庄园主之间经常动用武力争夺土地,而庄园与领主之间同样具有武装斗争,国司以武力强行进入庄园,庄园豪族主动袭击国衙。由于双方都有抱大腿,因此各方之间冲突激烈,但又势均力敌,谁也干不掉谁(主要是庄园与国司之间),而双方又都希望找到一种超出当时地方水平的有组织的强大武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武士应运而生,最开始主要是土地上的百姓被武装起来,没事时干农活,打架时拿武器,后来则变成了职业的武士。

  武士开始形成正式的武士阶级并最终建立政权

  话说武士出现后,慢慢的开始由分散走向集中,小的抱大的,大的吃小的,最终大家聚集在一个地区最强大的的豪强旗下,形成了武士集团。而武士集团最后又集中在了源氏与平氏两大家族之下。

  我们所说的武士阶级一般以武士政权的建立为其形成标志。那么武士政权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根据沈仁安先生的《武士阶级形成史论》一文,他将武士形成为一个阶级并建立政权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土着扩张阶段,939年平将门之乱以前;

  第二、对抗朝廷阶段,平将门之乱----1028年平忠常之乱;

  第三、充当鹰犬阶段,平忠常之乱----1156年保元之乱、1159年平治之乱;

  第四、形成新贵阶段,保元、平治之乱----1185年平氏灭亡;

  第五、建立幕府阶段,平氏灭亡----1192年源赖朝任征夷大。

  土着扩张阶段

  话说恒武平氏始祖高望王,于889年被赐予平姓,下放关东,任上总介,脱离皇室而列为人臣。本来呢这只是朝廷加强东北边防的一个措施而已,谁知道高望王任期满后赖在这不走了,利用这儿远,朝廷鞭长莫及优点,平氏在这鸟不拉屎的边陲搞起了势力扩张,

  怎么扩张呀?首先生儿育女呀,高望王这老色鬼光儿子就生了8个,到其子代,势力已达于上总、下总、常陆,8个儿子中,有3人任镇守府,到其孙代,势力更扩大到下野、相模、武藏、陆奥等地,这就是人多力量大。

  其次联姻,与地方豪强进行政治联姻,也就是卖女儿啦,

  最后就是打架了,不仅打外面,还窝里斗。比较有名的就要数将门了不仅敢发兵打自己的伯父兼岳父等一堆子亲戚,还时不时插手一下其他豪族与国司之间的斗争。

  总之就这样经过平氏三代人几十年的奋斗,平氏形成了称雄坂东,足以发动反乱的实力。

  武士对抗朝廷

  我们现在总说这男人有钱了就变坏,你说恒武平氏现在又有钱又有势力,还有一堆土豪朋友的支持,还能坐的住吗?

  939年,常陆国新资族藤原玄明不服从国司,“素为国之乱人,至官物叫柬把不济。行文多次,竟敢对抗不服”,于是被国司藤原惟几派兵追捕,结果玄明就跑到了将门的据点下总国丰田庄求救,将门一看这还得了,奶奶个熊,我的人你也敢打,于是一不小心就率兵打了常陆国衙并夺取了印镒,而这个时候好基友武藏权守兴世王一看打胜了就建议将门攻占整个坂东,“既已背朝廷,取常陆,则掠取坂东,其罪亦同”。将门一听,咦,有道理。于是一挥兵就占领了下野国。至此,将门己控制了下总、常陆、下野、上野四国,于是将门又一不小心就登基称皇了。

  朝廷一听这还得了,东海、东山道追捕使给我打,什么!没有出发,参议、修理大夫藤原忠文你也给我去打,狠狠地揍一揍将门,于是藤原忠文的讨伐军浩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但到达坂东时将门已被平贞盛与藤原秀乡的联军打败。而将门首级被送至京都,挂于东市广场示众。平将门之乱结束

  1028年还是恒武平氏之人,平忠常又发起了一次叛乱,小常同学也不是盖的,第一次朝廷讨伐讨3年也没打赢它,最后还是听说朝廷派出了自己以前的主人源赖信来讨伐自己,自己投降了。

  从平将门与平忠常的叛乱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点,第一,叛乱的活动范围皆发生在偏远的关东地区,第二,目的明确:以武力夺取地方政权,对抗朝廷,建立政权的目标越加加成熟。第三,两次叛乱皆形成了一支有组织的武装力量,作为夺取政权的工具,如驱使、从类、伴类

  特别是从二、三点来看,即从夺取政权的明确目的即阶级意识,与具备独立的武装力量及主从原则在武力编组中开始起作用这两方面看,应该说武士作为一个阶级似已初步形成。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它又是不成熟的。

  从政治上看,夺取政权仍属于初步尝试。因为他们这时的目的仅限于地方政权,还没有夺取全国政权的明确意识。

  从组织形态看,虽然主从原则开始在编成军力上发挥作用,但尚未形成严格的规范。这不仅表现在伴类的集合离散(如将门称新皇帝,8000伴类离去,最后所剩不足1000人,以至被平贞盛等击败),而且驱使从类中也经常出现投敌的情况。与以后以严格的主从关系和家属结合原理编组的武士队伍相比,尚处于某种自发状态。

  但是,即使武士夺取的是地方政权,也毕竟宣告了它作为一个阶级开始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而也正是这两次反叛将武士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被引进了王朝国家体制

  武士充当鹰犬

  平将门、平忠常之乱的失败,让武士们意识到守于落后边远之地是无法进入中央政界的,武士自身的发展也必须借助于朝廷的威望。因此大家开始选择投靠权门,借机发展。

  其中源氏与平氏先后走上了这条发展之路,

  源氏投靠摄关家,为摄关政治的确立立下汗马功劳。同时利用与摄关家的关系,历任摄津等国的国司,积累了盖世之财,它有意识地挑动反乱,制造出征机会,名正言顺地组织地方武士,并成为院的近臣,上升为新的权门。

  其中尤以前九年之役(1051一1062)和后三年之役(1083一1087)最著名,在这两次战役中源氏凭借在战场上优越的表现以及源赖义与源义家威望赢得各地武士纷纷投奔,在这一时期,源氏取代平氏成为以关东为基地的最大武士团,而这个武士团的组织形态已具有主从原理与家族原理相结合的雏形。后三年之战中义家与其弟义纲反目的事情,更是表明为保护自己从者的利益而不惜兄弟相争,也就是说主从关系高于血缘关系。

  为寻求进一步的发展源氏由畿内向关东伸展势力,随后成为天皇的近侍、院的近臣,已接近于构成一个独立的新权门。然而源氏在源义家死后开始衰败,究其原因我们就会发现义家时,源氏还没有形成了组织严密而有强大制压力凝聚力的政治军事集团,因此不足以对付公家的各种阴谋诡计,而容易被分化利用,各个击破。

  与源氏衰落相反,平氏的势力开始上升。它也走上了跻身贵族世界,充当权门鹰犬的道路。不过与源氏不同他们的发展道路正好与源氏相反是从关东向京都发展。平氏在向中央政界发展的途中,利用院的殊宠,历任畿内及濑内地区多地国守,在西国培养自己的武士团。

  武士形成新贵

  这一阶段通称平氏政权。然而,平氏虽为武士 ,但他不是以武士身分,而是以新的贵族身分掌握权力的,因此不是独立的武士政权。

  平氏利用保元平治之乱即皇室内部对立和摄关家内部争权斗争以及1159(平治元)年爆发平治之乱,迅速成为京都最有力的武士团的首领,晋升贵族,奠定掌权的基础。而正是通过这两次战争,武士一跃成为左右政局的决定力量。

  但是由于日本贵族森严的门第观念,武士地位依旧很低,平氏平清盛并没有立马升进高位,他对院依然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而是再次努力12年之后,平清盛才逐步升为太政大臣(辅佐天皇的最高官职),由此获得了任官叙位的决定性发言权。

  但是平氏政权并不是独立的武士政权,首先其政权的存在是以与院相结合为前提的。因此,严格地说,平氏政权是平清盛与后白河院的联合政权。其次,平氏政权是王朝国家体制的变异,平清盛利用自己的外戚身份才成为实质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者,并且其依旧依附于旧体制之上,并没有真正的脱离旧体制。

  这种政体并没有解决王朝国家包含的各种矛盾,相反增力了武士与其他权门之间的矛盾。

  武士建立幕府

  这里的幕府指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建立是武士作为一个阶级形成的标志。

  1180年至1185年,源赖朝先后灭掉了源义仲和平氏,结束历时五年的全国性武士集团内战,并以武力征服全国,先后迫使后白河法皇承认他对东国的实际统治权,对全国派遣守护地头权,以及军事委任权,大家注意这里是使用武士集团的武力征服了全国哟,真正的武力夺取政权,而不是像平氏政权那样依赖于院,最终在全国性内战中成立的镰仓幕府

  于之前的政权不同,镰仓幕府具有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完备的幕府机构,一个独立的不受朝廷的牵制和干涉,独立地行使对全国的指挥权,控制分布于全国的御家人的行政机构。

  其次,在内战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总领制为基础的御家人制,这是一种主从原理与家族原理相结合的统制武士的制度。

  至此日本武士阶级正式形成。
猜你感兴趣

1.日本武士不跑步的原因是什么

2.什么是日本武士道精神

3.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

4.日本的重要历史事件

5.日本文学的历史时期划分

6.九年级上册历史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练习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