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亚洲历史>印度历史知识>印度文化>

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乐平分享

  婆罗门教印度古代宗教,现在流行的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由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有人就问了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讲一下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是什么,供大家阅读!

  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是梵我一致。

  婆罗门教是多神教而又带著一神教的色彩,崇拜各种自然的神碉,盛行祭祀祈祷以招福禳灾,而以梵(Brahma)为创造宇宙万物的主宰。梵从口生出婆罗门,从肩部生出刹帝利,从腹部生出吠舍,从足部生出首陀罗,以此定四姓的贵贱,这就成为种姓制度的根据。人应当服从梵天的意旨,因此应当信奉《吠陀经》,奉事婆罗门,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后来婆罗门教义有所发展,它把‘梵’抽象起来做为宇宙的本体,或宇宙生起的最高原理;一方面又从个人观察,认为‘我’是个人的主宰和本体,人的身体由‘我’而生,人的活动由‘我’而起,外界万物也都因‘我’而存在。由此推论出‘我’与‘梵’本来不二,人所应当努力的就是经过修行以达到梵我一致的境地,这样才能免去轮回之苦而得到大自在。

  婆罗门地位职责

  印度四姓中,最高级种姓、祭司和学者的阶级。为古印度一切知识核心人群,印度社会中最崇高的种姓。长阿含卷六小缘经、卷十五种德经、慧琳音义卷二十九等皆载此阶级由梵天之口生,颜貌端正,清净高洁,以习吠陀、司祭祀为业。依摩奴法典规定,四姓中婆罗门有六法,即学习吠陀、教授吠陀、为自己祭祀、为他人祭祀、布施、受施。故四姓中除最下之首陀罗族外,其余三姓皆得诵吠陀、自作祭祀,然为他人祭师、教他人吠陀、受施等则仅限于婆罗门。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他们可以免交各种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他们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祝福,他们将在今生或者来世,获得一定的善报。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常常是整座村庄。

  婆罗门多数为素食者,但阿萨姆婆罗门有许多非素食的食物,其中大多是鱼、鸡、鸽、羊肉和鸭蛋(多数是祭神后的牲礼)。孟加拉的婆罗门吃鱼。

  除了祭司外,他们也担任宫廷文士、科学家(星象家,数学家),教师和公务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婆罗门在某些领域政府职位占75%。

  婆罗门起源

  古代的印度社会洋溢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祭司被人们仰视如神,称为“婆罗门”。“婆罗门”源于“波拉乎曼”(即梵),原意是“祈祷”或“增大的东西”。祈祷的语言具有咒力,咒力增大可以使善人得福,恶人受罚,因此执行祈祷的祭官被称为“婆罗门”。

  婆罗门特权

  婆罗门由于职责和地位的特殊可享有许多特权。可以免交各种捐税,因为人们认为,婆罗门已经以自己的虔诚行为偿清了这种债务,不得被处以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因为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向婆罗门赠送礼物的人则得到保证,将在今生和来世获得一定的报答。最受欢迎的礼物是土地,它可以“解除赠送者的一切罪孽”。因此婆罗门占有大量地产,包括整座的村庄。 音译又作婆啰贺摩拏,意译净行、净志、外意、承息、静胤等。为印度社会阶级制度中之一阶级。此一阶级之人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平素读诵《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种阶级)之最上位。在印度的阶级制度中,除了四姓中的最下层贱民之外,其余三姓(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皆可读诵《吠陀》,且可为自己行祭祀供牺。但只有婆罗门可以教授他人《吠陀》,为他人行祭祀,接受布施。故印度宗教上的权力可说完全掌握在此一阶层之中。印度以婆罗门阶级最具势力,故该国又有婆罗门国之别称。其民众所奉之宗教,称之为婆罗门教。《长阿含经》卷十五,种德婆罗门曾说婆罗门成就五法,谓生为此阶级者,具有五项条件︰一者婆罗门七世以来父母真正(种姓纯正),不为他人轻毁。二者学习《吠陀》,讽诵通利,种种经书尽能分别,世典幽微靡不综练。又能善于大人相法,明察吉凶祭祀仪礼。三者颜貌端正。四者持戒具足。五者智慧通达。

  婆罗门分期

  婆罗门的一生可分四期:(一)梵行(梵brahma -ca^rin )期,八岁就师,其后十二年学吠陀,习祭仪。(二)家住(梵gr!ha -stha )期,返家结婚生子,祭祖灵,营俗务。(三) 林栖(梵va^na-prastha )期,年老则家产让子,栖居树林修苦行,专心思惟,入宗教生活。(四)遁世(梵sam!nya^sin )期,绝世俗之执着,被粗衣,持水瓶,游行遍历。遁世期婆罗门之行法,其后为佛教沿用者不少,如游行、乞食、雨安居等即是;又此期行之婆罗门称比丘(梵bhiks!u )、沙门(梵s/raman!a )、游行者(梵parivra^jaka )亦是例证。杂阿含经卷十七、卷二十九、中阿含卷四十八马邑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等,更以沙门与婆罗门同义。长阿含卷十六‘三明经’列有诵持流布吠陀之婆罗门阿吒摩、婆摩、婆摩提婆、婆婆悉、毗婆审、伊尼罗斯、蛇婆提伽、迦叶、阿楼那、瞿昙摩、首脂、婆罗损陀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更别婆罗门为三类,即:(一)生于婆罗门种之家者称为种姓婆罗门,(二)假呼为婆罗门者称为名想婆罗门,(三)驱摈恶不善法而行善行者称为正行婆罗门。

  婆罗门影响

  婆罗门教对缅甸文化影响较大。首先婆罗门教是缅甸人最早信奉的宗教,婆罗门教神被作为佛教的保护神而引入佛教的范畴,帝释天作为缅甸至今仍然信仰的37位传统神的第一位大神而备受崇拜;其次,婆罗门教的宗教仪式被广泛吸收和应用在缅甸封建王朝的各种仪式中,缅甸历代封建王朝宫廷中都聘用婆罗门祭司,用婆罗门教礼仪主持宫廷大典和国家大典;再其次,婆罗门教的花纹图案普遍被应用在缅甸的佛教和民用建筑艺术上;第四,婆罗门教的占星术传入缅甸,至今流行于缅甸社会;第五,婆罗门教的神话故事传入缅甸,形成了传统节日;最后,婆罗门教的故事对缅甸文学也有较大的影响,罗摩衍那戏剧至今长盛不衰。

婆罗门教的最高理想是什么相关文章:

1.菩提达摩到底是谁

2.印度种姓制度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