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外国历史人物>外国哲学家>

康德的相关资料介绍有哪些

学康分享

  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你还知道康德的哪些资料介绍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哲学家康德的生活轶事

  康德的生活,除了日常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他的业余生活倒十分活跃。他不断被邀参加城里主要家庭的宴会和聚会。他常去拜访凯泽林克伯爵一家,“连续多年,毫不间断”。伯爵一家也很尊敬他,因为康德懂得“高贵的生活方式”,而且他每次都坐在贵宾席,正好在伯爵夫人身旁。

  有一位地理学家兼天文学家伯努利1778年访问哥尼斯堡时写道:“我在伯爵家里和一位学者共进午餐,他是哥尼斯堡大学最伟大成员之一,受人尊敬的康德教授。这位著名教授在社交中是如此活泼有礼的人物。他拥有这样一种优雅的生活方式以致让人很难想象他身上会有这样一颗深深探求的心灵。可他的眼睛和面容流露出一种大智大慧,这与达朗贝尔的相似之处确实引人注目。……康德先生已很久没有发表哲学著作了。而他保证他不久便会发表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当然是指《批判》了。可当时,在1798年夏,康德还对这本书的篇幅会有多长还没有概念呢。

  跟当时十八世纪的习惯一样,康德午餐都到饭馆里去吃,而且很讲究美食佳肴。酒的选择对康德来说也很重要,早年中意于红酒,而晚年更喜爱白酒。他喜欢不慌不忙地悠然用餐,如果他喜欢某一道特别的菜,他会询问烹饪法以及它是如何预备的,也会随口评判一番。希佩尔后来开玩笑说:“迟早他会写成一部《烹饪术批判》。”

  “而且对于和别人共进午餐,康德还有一套学问。他说,如果单独一个人进餐,同时又埋头阅读或思考,那就会产生疾病之感,因为大脑的工作把胃的功能转移了。如果在街头行走时思考问题,那也一样。在这些情况下,只有同别人一起进餐,才能使精力得到恢复,同人们进行毫无拘束的谈话会使人不再想其他的事并使人得到快乐。”

  从《康德传》中披露出来的康德十年间生活细节,可以看出康德事实上也是一个很讲口腹之欲的人,可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看来很遗憾他没写成《烹饪术批判》,否则便有“四大批判”了)。康德是一个有着极丰富生活内容与细腻生活情调的人,由此看来,一般人对康德的生活状态有着极大的误解。

  2004年2月12日是康德逝世200周年,在此旁枝远出,钩沉一点康德生活逸事,也为康德“刻板”的生活故事增添一些神采。

  哲学家康德的生平经历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 、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是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作为德国唯心论的奠基者,康德虽然写了若干关于政治问题的有趣文章,但他在政治上取得的成就远没有哲学上重要。

  康德生于1724 年,家人都是虔诚的新教徒,他先后经历了“七年战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当政的初期,虽然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是动乱的,但他个人的生活环境却是平稳而有规律的、学院式的。

  1740 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最初,他接受的是莱布尼茨的哲学,由伍尔夫派传授,可是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却不是莱布尼茨,而是卢梭和休谟。从1746 年起,康德去了一个乡间贵族家庭担任家庭教师,之后又重返哥尼斯堡大学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取得编外讲师资格。1770 年,他被任命为逻辑和形而上学教授,后升任为哥尼斯堡大学校长,此后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哥尼斯堡。

  康德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每天早上5 点起床,然后头戴睡帽、身穿长袍在书桌前工作到7 点,晚上10 点准时就寝。每当他去上课时都要换上庄重的外衣,然后下课回家后就立刻穿上他的长袍继续工作。

  每天午餐后他一定要坚持散步。他的生活规律就如同钟摆一样准确无误,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这种生活规律都不会改变。当地的居民都在他每天下午3 点半散步经过时,来核对钟表。只有一次,邻居们没有准时看到他出现,都为他担心。当时他沉浸在卢梭的《爱弥儿》中,以至于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不过,在数十年间,这是他唯一一次没有准时出现。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康德很少受到疾病的折磨。同时,他还十分健谈,是一个非常好交际的人,经常邀请客人与他共进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