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杨炯是谁
杨炯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杨炯小时候很聪明,还被人称之为神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历史上杨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杨炯的简介
杨炯(650—692),字盈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诗人。唐初文坛“四杰”之一。他自幼聪明好学,博涉经传,尤爱学诗词。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10岁应神童试登第,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再应制举试及第,补授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他为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则天连废中宗、睿宗,自己临朝称制。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杨炯的堂弟杨神让跟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执政,结果兵败被杀。杨炯由此事受到牵连,大约在685年被贬为梓州(故治在今四川三台县)司法参军。秩满后,于天授元年回到洛阳,在司艺馆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阳宫中拿出盂兰盆分送佛寺,武则天与群臣在洛阳城门楼上观赏,杨炯立即写成《盂兰盆赋》一篇,进献给武则天,极力歌颂武则天的周王朝,并希望武则天“任贤相,淳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披图策,捐珠玑,宝菽粟”等成为帝王的风范。
杨炯的文学作品
杨炯的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长诗词。他在长安期间写下了不少文学佳作,很受当时人的称赞,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王、杨、卢、骆。杨炯对人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名士张说对杨炯的文才评价较高,他说,杨盈川之文,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其实,从诗来看,杨炯的诗不如王、卢、骆;从赋和文来看,四人不相上下。因为王勃和杨炯在五言律诗方面有突出贡献,而五律又是唐初诗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评价“四杰”时,人们便把王、杨排在前面,而把擅长歌行体的卢、骆排在后面。杨炯长于五言诗,著名的作品有《出塞》、《紫骝马》、《战城南》、《夜送赵纵》等,《从军行》是其代表作。他的诗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之风,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特色。他的作品原集为30卷,大多佚失。明朝人皇浦汸辑成《杨盈川集》。后来传世的只有诗、赋、序、杂文等八十余篇。杨炯的诗,现存34首,其中29首为五言律或排律。《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 郡斋读书志》著录《 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
杨炯的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
初唐上官体所代表的宫廷诗风在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龙朔年间(661-663)达到鼎盛。上官体之风气过分关注声律对偶,讲所谓“六对”、“八对”,忽视了诗歌本质。杨炯虽出身寒门,但才华横溢,性气豪纵,怀才不遇而轻视权贵。因此,他与上官仪为首的宫体诗派有着分明的界线,歌咏的是自我遭际与心声,抒发的是自己真情的自我流露,与之歌咏大唐气象大异其趣,形成鲜明对照,他冲破了上官体流风,开拓了新的诗风。杨炯在内的初唐四杰,他们以革除诗坛浮靡之习为己任,以对上官体批判的姿态,从狭窄的宫廷天地引到广大的市井,从狭小的台阁到山川边塞,开拓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清新刚健的诗风。如《送梓州周司功》呈现出作者在送别友人后夜望西南,担心蜀路艰险,何时才能再相见的场景,感情真挚;如在渴慕功业的心态下写的《从军行》可谓杨炯诗作中的上乘佳作,此诗笔力雄劲,感情豪放率直;杨炯还有一组三峡诗,状景抒情也较真实自然,且托物明怀,借史抒志,含意比较深刻,亦是挣脱宫体诗束缚的佳作。杨炯的送别诗中,没有雍容华贵、闲适自足的情趣宫体式,而是总是渗杂着自己郁郁孤寂的身影及奋发向上的激情,大多写得质朴真切,颇有真情实感,如《夜送赵纵》,全诗语言洗炼、质朴,用典贴切。杨炯是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他的《从军行》,无论从平仄声律、文字对偶以及起结作法等方而来说,都是成热的五言诗。其现存的14首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近体的粘式律,是一种有意的追求,廓清了齐梁以来绮媚华靡之风,促成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辞赋方面
杨炯现存赋八篇,其中《老人星赋》、《庭菊赋》和《孟兰盆赋》三篇都是歌功颂德的作品。《老人星赋》是借老人星(即南极星)以称颂皇恩浩荡、天下安康之升平景象。这篇赋一开头便对“至德承天”的皇权竭力加以歌颂,最后借老人星作喻,对皇恩圣德大加颂扬,并恭祝皇帝万寿无疆。《庭菊赋》借高洁芬香之秋菊来颂扬中书令薛元超。杨炯之于薛元超,可谓终生怀知遇之恩,此种感戴之情,便是其创作这篇赋的动力及感情流淌的源泉。赋前的一篇小序,交待写作背景,表明众学士是受薛元超之邀,在门下内省左春坊东厅,即薛元超官邸,举行赋菊盛会。杨炯便借此机会,竭力赞扬秋菊之内在品性,借以颂扬薛元超高尚的道德人品。此赋虽然通篇均为赞美之辞,内容托物状人,藻饰可谓典雅华丽,且是应命之作,未突破官场应酬常套。而《盂兰盆赋》以歌颂武则天的圣德,与《老人星赋》一样,也是一篇歌颂文章。除了三篇颂德之赋之外,杨炯亦有几篇借物明志之赋,大概都写于出仕之前。由于长期“待制弘文馆”,入仕无门,其内心自然会萌发出一种怀才不遇的郁愤与受到冷落之后的哀怨,于是借物抒怀,来表明自己的心志。《青苔赋》、《幽兰赋》、《浮沤赋》便是这种背景及心态之下的产物。这三篇赋的结构形式及内容寓意基本相同,均是通过对所描写事物进行赞美,以抒发自己的志向。
骈文方面
杨炯现存骈文类46篇,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为死人所写,
包括神道碑、墓志、行状和祭文。此类文章数量最多,共27篇,其中绝大多数均是受人所请,为死者立传。因是受人所托,对死者生平事迹本不甚了了,多是笔录加工而己,并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可言。第二类是为寺庙所撰写的碑铭,共4篇。此类文字亦是受人所请,代为捉刀,但因碑铭均镌刻于寺庙的石碑上,供游人及膜拜者鉴赏吟诵,是为作者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亦是时人对作者文才作出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杨炯写这几篇文章时,态度还是非常认真的,铺叙排陈,引经据典,力图显示出自己最高水平。但终因碑铭内容大同小异,形式亦基本统一,纵然他努力展示自己才技,还是鲜能有所突破。第三类是表、议、诗序,共14篇,其中序言11篇,表、辩、议各1篇。此类文字无论从形式,还是到内容均无固定程式,可根据作者思想情趣自由发挥,纵横驰骋。其中,如《王勃集序》、《公卿以下免冕服议》等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的文字,形神并茂,充分显示了其为文的高超才技。
历史上杨炯是谁相关文章:
1.中国唐朝历史故事
5.古代好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