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诗句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的著名诗人,那么在他的众多诗作当中分别有哪些经典的诗句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诗人刘禹锡的经典诗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典诗句
1)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4)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 刘禹锡《望洞庭》
5)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刘禹锡《望洞庭》
6)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乌衣巷》
8)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刘禹锡《陋室铭》
9)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0)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 刘禹锡《秋词二首》
12)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
13)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4)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15)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 》
16)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7)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8)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19)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20)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 —— 刘禹锡《始闻秋风》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名人评价
黄庭坚:"大概刘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翁方纲:“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极为确论。
蔡百衲:刘梦得诗,典则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见少拙。
白居易:“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繇是每制一篇,先相视草,视竟则兴作,兴作则文成。一二年来,日寻笔砚,同和赠答,不觉滋多。”
刘克庄:“雄浑老苍,沉着痛快”指出刘诗风格之“豪”。以“精华老而不竭”一语指出了刘禹锡人品之“豪”.
哲学成就
唯物主义倾向
刘禹锡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著作是《天论》三篇。在宇宙论方面,他的唯物主义思想比柳宗元更进步。关于自然与人的关系,刘禹锡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认为,人之所以产生唯心主义思想,是与社会现实有密切关系的。“法大行”的时候,社会上“是为公是,非为公非”,人们就不会产生祸福来自天命的思想;“法大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颠倒,人不能胜天,天命论就在人间得到了宣扬的条件;“法小弛”的时候,社会上是非不清,人们就会对天命将信将疑。刘禹锡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会根源的看法。他认为,在法大行的社会里,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人们就会说,祸福决定于人的行为,与天没有关系。在法大弛的社会里,是非颠倒过来,赏恒在佞,罚恒在直,人们对不合理的现象找不到解释,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之于天。他又认为,当“理明”时,人们就不会讲“天命”;当“理昧”时,就不会不讲天命。刘禹锡从法弛和理昧来解释有神论产生的根源,可谓见解独到,他指出神是人在一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他在所写的《天论》三篇中,力求把柳宗元与韩愈的论战深入下去,进一步探索天人关系问题。他认为,“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自然),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与人各有其自身的自然特点,“交相胜”,“还相用”。人虽不能干预自然界的职能和规律,但却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尊重自然规律
刘禹锡以自然科学为根据,补充了柳宗元的自然观。在对自然界的认识方面,刘禹锡认为整个自然界充满了有形的物质实体,天地之内不存在无形的东西。他批驳了魏晋玄学和佛教、道教关于“空”、“无”是宇宙本原的理论,认为“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空”不能超越物质形体而独立存在。这是对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发展。在关于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发展方面,他认为万物的生长、发展是一种自然过程,动植物和人类是天地阴阳之气交互作用产生的。他还认为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宇宙万物是在互相矛盾和互相依存中无穷地运动发展着的。他据此建立了天人关系学说,指出天地万物各有其不同的职能和作用。自然界的职能在于生长繁殖万物,万物在生杀、壮健、衰老的自然发展过程中,遵循强胜弱败的竞争规律;人的职能在于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质资料,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向自然界谋取人们生活的需用品。刘禹锡提出:“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天论》上)他认为天不能干预人类社会的“治”或“乱”,人也不能改变自然界的运动规律。他还以科学知识为根据,宣传无神论,批判有神论。
猜你喜欢:
1.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
上一篇:唐代诗人刘禹锡个人简介
下一篇:诗人刘禹锡的诗《望洞庭》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