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白居易描述唐都长安城的诗
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那么在他的众多诗作当中,有哪一首诗作是描写唐都长安城的布局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错过了这篇文章哦!
诗作简介
《登观音台望城》讲述长安城百千家的分布像围棋盘一样,十二条大街把城市分隔得像整齐的菜田。远远望见官员们上朝打的火把,像一串星宿一样在大明宫门附近。
作品原文
登观音台望城[1]
拼音:dēng guàn yīn tái wàng chéng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2]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3],一条星宿五门西。
注释
[1]:城指长安城。
[2]: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这里“十二街”是虚指。
[3]:官员上朝打的火把。
翻译
唐长安城布局异常整齐,街道宽阔平正,城市绿化、美化都很讲究,有严格要求。唐长安城形如棋盘,城内各坊都有统一规格。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诗:“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作者小传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中国唐代诗人。生於唐代宗大历七年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籍山西太原,卒於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司马。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後卒於洛阳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晚年放意诗酒,号“醉吟先生”。初与元稹相酬咏,号为“元白”,又与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有《长庆集》诗二十卷,《後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诗人的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28]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猜你喜欢:
1.白居易 遗爱寺
5.白居易的成功秘诀
上一篇:唐朝诗人白居易《朱陈村》作品内容
下一篇: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诗歌《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