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古代诗人>

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_曹丕托孤的故事

学康分享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著名的相煎何太急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曹丕曹植相煎何太急典故

  同父异母的曹丕与曹植,为了获得曹操的认同,互相竞争,因此失去了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他们各自聚集了文人谋士,为自己谋划策略,为争取曹操死后的继承权而彼此斗争。

  两人个性不同各有优劣。在文学造诣上,曹操气魄昂然,曹丕却文风婉约,字里行间始终带有一丝公子哥作派,曹植则文采过人,字词透露着壮志报国的傲骨。文才上曹丕始终比曹植略差一点。建安十五年,曹操带领子臣们游玩铜雀台。心情一高兴叫曹丕曹植各自写文助兴,曹植文思敏捷,挥笔而就,所写之文为臣子里最优秀的。曹操很是为之骄傲,想好好栽培曹植,希望他除了能写诗作赋之外还能具备治国才能。因此曹植被封为平原侯,赐予招纳人才的资格。曹丕则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虽然没有被封爵位,可是却因此进入朝政,由此积累了治理国家的经验

  杨修、丁仪是曹植的拥护者。然而曹植等人始终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不善权谋,没有到达政治家的高度。曹植在为人处世方面任性为之,不加约束。接待邯郸淳时竟然顾着梳洗,轻慢他,乘公车又不守规定,只为好奇,故意从禁令的司马门出宫,行天子礼,虽然是无意为之却仍然胆大妄为。曹操因此大怒,斩杀公车使,对曹植也心存不满。曹植团队中的杨修也恃才傲物,作风得罪曹操。在这场夺位之争中,暴露了曹植不善权术的性格缺点,说明他不具备政治家的能力。

  曹丕颇有心计权谋,得到了贾诩,司马懿和吴质的支持。自身性格又善于矫饰;为了权力能够隐忍而不择手段。曹丕处心积虑,最终得到了曹操的继承权。曹操死后,曹丕心狠手辣,意欲杀害曹植,当面逼迫曹植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处死。所幸曹植聪颖,立马就写下一首暗讽曹丕残害手足的诗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历史上流传的著名的相煎何太急的故事。

  曹丕托孤的故事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丕因为出兵攻打吴国而兵败,回来之后一病不起,曹丕感觉自己时日无多,因此就想在自己临死之前安排好后事,这些后事中最重要的就是安排国家的接班人。

  因为自己的子嗣还很小,在政治方面没有足够的资本来统领一大批的文臣武将,所以为了接班人能够顺利的接班,就只能够选择重臣来辅政,这些重臣,就是托孤之臣。

  曹丕将自己的儿子曹睿主要托付给了曹真和司马懿。在曹丕的安排上,曹真的权力要比司马懿大很多,所以司马懿刚开始也并不能兴起太大的风浪。但是,历史往往是非常巧合很有意思的。曹丕去世不久,诸葛亮为了能够统一全国,连续多次出兵攻打曹魏政权。前期都是以曹真为主将,但是曹真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往往就吃了很大的亏。为了能够抵挡住诸葛亮的兵锋,曹魏政权最终都会选派司马懿出兵,而司马懿虽说不能够打败诸葛亮,但是他都能够成功的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就在这种不断的进攻当中,司马懿在军队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很多掌握实权的将军们都乐于听从司马懿的指挥。

  由于司马懿实力膨胀,所以在内部斗争中,曹真等托孤重臣就被打压了下去,最终司马懿一人掌握了朝政。后来司马懿的儿子就夺了曹家的权,将政权改姓做司马氏了。可以说,曹丕托孤,是非常缺乏眼光,也是非常不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