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书法家>

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

淑航分享

  王羲之在我国的书法史上是一个神人般的存在,被人们称为书圣,你知道为什么吗?今天就让小编来告诉你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原因。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的原因

  魏晋时期,不仅是人的觉醒时期,也是艺术精神的自觉时期。王羲之自幼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得其精华,融会贯通,博采众长,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从而一改汉魏质朴的书风,被后人誉为“书圣”。并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为“二王”。

  王羲之对中国书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书法艺术开一代之风气,树百代之楷模,受到当代和后代书法家的膜拜。

  王羲之出生名门,又少有美誉,自然有名士脾气,其不欲为朝官,其实就是因为不愿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他又好服食养性,做了会稽的行政长官后,因其地多有名山佳水,于是,王羲之就打算终老会稽了。他与当时各名士名僧们游山玩水,吟诗作赋,清谈饮酒,十分畅怀。

  东晋有一个习惯,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稧”。

  晋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好友孙绰、谢娄,还有他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等社会名流四十多人,来到了会稽山阴,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西南三十里的兰渚山的兰亭。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一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不朽名作《兰亭集序》。兰亭也因此而成为了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的园林。

  《兰亭集序》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快乐心情,同时也抒发了王羲之感慨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情绪。

  文章写得清新朴素,语言简洁雅净,铿铿有致。首一段,王羲之写出了宴集的时间、地点和缘由,主要写兰亭集会上的欢乐之景。他看到的是山栾滴翠,千岩竟秀,清泉荡漾,万壑争流,草木葱茏,若云蒸霞蔚。崇山峻岭,茂密的林木,修长的翠竹。还有湍流股股的清泉,上下天光映照其间,感受到的是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植物的馨香气息。

  面对这大自然的无边美景,时贤名士,长幼不等,列坐水滨,流觞曲水,谈玄啸咏,饮酒赋诗。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音乐的演奏盛况,但是一杯美酒在手,一句佳句在喉,也足以使人畅叙这清幽的情怀。抬头仰观宇宙的宏大,俯身观察万物品类的繁盛,纵目游观,驰骋胸怀,足以让人开动所有感官,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博大慰藉与慈爱,真是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据说,《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在酒意正浓之时所作,那天他晃晃悠悠地站起来,走到案前,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作序一篇。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它是王羲之生平最好的手迹。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序文重书一遍,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他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不可能再超越它了。

  《兰亭集序》这篇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无论笔法】结构、姿态,都达到了最完美的境界。短短三百余字,却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兰亭集会之欢情与死生的感受。语句駢散结合,错落有致,简洁流畅,朴素自然,为后世所称道。王羲之“书圣”的美名,注定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精神之灯,照耀并激励着源源不断的后来者。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奇迹,其卓绝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用笔精巧炼达,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巍然成大家风骨。笔势优美娴熟,娟秀中蕴疏狂之气,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面对这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我们可以感到在点划笔墨之间,所流淌出来的清逸潇洒之美。王羲之的这篇书法作品,所显现的历史文化氛围,使我们感受到魏晋风度中所包含的宇宙般的深情,以及王羲之人生态度中的人格目境界。王羲之的大名及《兰亭集序》的绝世精彩,使得不少舞文弄墨,酷爱书法的士大夫们,对这件珍品朝思暮想,心驰神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集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娇若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大书法家,1990年以来,由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为古典园林式建筑,占地约5亩。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 《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 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 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王羲之的造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 熏陶。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 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 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 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书管窥》)

  王羲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己置身于新的历史层而上。他曾自述这一历史转折:“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爵、梁鹄书; 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从这段话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断开拓视野、广闻博取、探源明理的经历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王羲之心仪手追,但易翻为曲, 减去分势。用笔尚内抵,不折而用转,所谓右军“一搨瓘直下”。他学张芝也是自出机杼。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 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张芝草书“剖析”、“折衷”,对钟繇隶书“损益”、“运用”,对 这两位书学大师都能“研精体势”。沈尹默称扬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脚下盘泥,依样画着葫芦,而是要运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为我服务,不泥于古,不背乎今。 他把平生从博览所得秦汉篆隶的各种不同笔法妙用,悉数融入于真行草体中去,遂形成了他那个时代最佳体势,推陈出新,更为后代开辟了新的天地。这是王羲之 “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缘故。


猜你喜欢:

1.被称为书圣的古代书法家为谁

2.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王羲之书法作品

3.致书圣王羲之的一封信

4.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