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邕是谁
李邕能诗擅文、才华出众,朱履贞曾评价他为“李北海正书笔画遒丽,字形多宽阔不平;其行书横画不平,斯盖英迈超妙,不拘形体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历史上李邕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李邕的简介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也称李括州,唐代书法家。字泰和,汉族,鄂州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其父李善,为《文选》(梁萧统编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
李邕的生平简介
李邕,唐代书法家,江夏(原属咸宁,今属湖北武昌)人,唐朝人牛肃在其所著的笔记《纪闻》中,为我们披露了一件跟日本遣唐使团有关的秘闻:唐江夏李邕也,日本国使至海州,凡五百人,载国信。有十船,珍货数百万。邕见之,舍于馆。厚给所须,禁其出入。夜中,尽取所载而沉其船。既明,讽所馆人白云:“昨夜海潮大至,日本国船尽漂失,不知所在。”于是以其事奏之。敕下邕,令造船十艘,善水者五百人,送日本使至其国。邕既具舟具及水工。使者未发,水工辞邕。邕曰:“日本路遥,海中风浪,安能却返?前路任汝便宜从事。”送人喜。行数日,知其无备,夜尽杀之,遂归。邕又好客,养亡命数百人,所在攻劫,事露则杀之。后竟不得死,且坐其酷滥也。七十时,为宰相李林甫所忌,含冤杖杀。他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传世作品有《端州石室记》、《麓山寺碑》、《法华寺碑》、《云麾李思训碑》、《云麾李秀碑》等。唐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时议云:“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得预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其为文,长于碑颂,多自书。唐人说李邕前后撰碑八百首。杜甫诗曰:“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李邕的书法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着。初学右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写碑。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写字课本就采用李邕的书法字体,作为浙江省义务教育教科书《写字》课本。相信不远的将来,李字也像王字一样丰美全国。
李邕的小故事
李邕从小便出名,他的成名也是因为李邕从小便开始学习书法,会读书,能写“书”。李邕在书写的时候,也是将“二王”之风发扬光大,不仅雄浑飘逸,更多的还是苍劲有力。能够巧妙的利用字体本身的特点,潇洒的落在自己的笔锋之下。
李邕因为书法的成功,带动了他在政治上的权威。有人曾经说过,在当时,李邕的文能和司马一战,“权”上,又能和张说并居。不仅如此,李邕刚烈,不畏强权的性格,也在他的书法以及人生中奠定了更加深厚的基础。一方面,李邕因为其性格上的棱角,影响到作品上,所以,李邕在书法上除却“二王之风”,更多的便是刚劲有力的笔锋;另一方面,李邕不畏强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朝廷削减大臣的势力,防止出现一家独秀的场景,所以,李邕在官场上也是越走越远。
但是,为什么最后李邕是以一个比较悲催的死法离开人世的呢?这就提到李邕的另外的故事了。也就是李邕在性格上的故事。李邕可以说在事业上已经到达很高的地位,但是,在性格上、在生活中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豪放奢侈,喜欢纵求财货。简单点说,就是太爱钱了,所以,也就导致李邕贪赃枉法,贪污受贿,最终也是奸赃事发,落得一个不好的下场。
李邕的历史评价
李邕非常擅长书法,尤其擅长楷书,“北海如象”一词就是形容他的书法技艺。他的书法惹得当时的多少寺庙道观和中朝衣冠请他去撰写文书、碑文,并以众多的金银财帛来做为酬谢。他这一生中为人一共只写过八百篇文章,而润笔费竟然高达数万元之多,可见他的书法作品深受当代人的喜爱和崇拜。而他的行书也对后世行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著名的书法家黄庭坚、苏轼等人就深受他的影响。
他的碑文有一股豪爽、潇洒之气,又有稳健、厚重。他完美地将北碑和二王派的行书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把自己的性情和人格投入到自己的书法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形成了“李邕书法”,正所谓“见字如见人”。因为他认为模仿不是一味机械模板式的模仿,要有创新,所以他的书法才有如此成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和标志。
他为人仗义,对人才十分的爱惜,经常用他的钱财去帮助那些孤苦、有才华的穷人,去不断的周济他人,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才情和为人也深受后人的敬重。
历史上李邕是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