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外国历史人物>外国诗人>

俄国诗人叶赛宁被称为什么

学康分享

  叶赛宁是俄国和苏联的著名诗人,在俄罗斯叶赛宁是田园派的诗人。那么叶赛宁被称为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搜集叶赛宁被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叶赛宁被称为什么

  很多人对叶赛宁做过研究,所以对叶赛宁的评价有很多。叶夫图申科称叶赛宁是“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因为他认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诗歌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的神奇色彩,充满着俄罗斯大自然的味道。而且叶赛宁的诗歌中有很多俄罗斯的语言,如童话、歌谣、民语、俗语等,所以叶赛宁是俄罗斯的独产儿。叶夫图申科之所以能这么透彻的分析叶赛宁的诗,主要是因为他了解了叶赛宁气质和叶赛宁气质形成的原因,那就是叶赛宁对俄罗斯乡村有着浓浓的眷恋。

  美国斯洛宁曾称赞叶赛宁是一位以牧羊人的天真烂漫的眼光来观察大自然的诗人,因为叶赛宁的自然诗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叶赛宁将自己完全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用心的体会着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所以他捕捉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乡土气息,然后用无比清新的诗句描绘出了大自然的万千气象。

  叶赛宁还被称为是俄罗斯天才抒情诗人,是俄罗斯田园风光的代表,也是俄苏诗歌的重要奠基人,在世界的各国,叶赛宁都享誉盛名,有很多学者都为叶赛宁的诗歌痴迷,他的诗歌作品也被翻译成很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

  叶赛宁生平简介

  叶赛宁简介上提到叶赛宁全名是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生于公元1895年,是俄罗斯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其代表作品有《白桦》、《莫斯科酒馆之音》等。

  叶赛宁出生在俄国的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1904年到1912年期间叶赛宁在小学和教会的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的时候叶赛宁就开始诗。1912年,叶赛宁到莫斯科生活,在莫斯科他当过店员、印刷厂的校对员,在工作期间叶赛宁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课余时间叶赛宁也非常热心的加入文学活动。1915年叶赛宁前往彼得堡拜见著名的诗人勃洛克、客留耶夫等人,第二年他的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就正式出版了。1916年叶赛宁应征入伍,一年后退役,退役之后就结婚了。

  在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时期,叶赛宁也写了很多著名的诗集,如《变容节》、《乐士》等。1919年叶赛宁参加意象派,还成为了其中的中心人物,在这段时期他写了《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等,1921年叶赛宁正式离开意象派,后来还认识了美国的舞蹈家邓肯夫人,两人还结了婚,曾一起出游西欧、美国等地,度过了不少甜蜜时光,但是后来二人频繁争吵,于是二人便离婚了,1923年叶赛宁便回国了。

  1925年,叶赛宁和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但是这年的11月他就因为精神病而住院了,在住院期间他写了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1月28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自尽。

  叶赛宁给母亲的信写了什么

  叶赛宁是俄罗斯著名的田园派抒情诗人,出身于俄国的梁赞省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由他的外祖父养大,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富农。史书上对叶赛宁母亲的记载其实并不是很多,但是叶赛宁却写过一首给母亲的诗,诗歌的名字就是《给母亲的信》。

  这首诗和普通的直抒胸臆的书信体略有不同,叶赛宁在是个中插入了一些对话,这些对话非常的真切和感人,让人读起来就有一种母亲仿佛就在身边的感觉。如诗歌的第一句“你平安吧,我的老母亲?”这似乎就是在和母亲说家常,在关心母亲,从中也可以体现叶赛宁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因为亚赛宁已经离开那个低矮的小屋八年了,所以叶赛宁心中其实是非常想回到家乡的,想回到小屋,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可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他无法回去,于是他只能将这种感情寄托在诗歌中。

  作为乡村的最后一位诗人,叶赛宁非常反感现代文明对乡村的破坏,所以在这首叶赛宁给母亲的信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叶赛宁在受折磨,在城乡文明的冲突中,叶赛宁其实是非常痛苦的。而他和故乡和家人渐行渐远的现状也让他痛苦不已。在这首诗中有不少叶赛宁的美好展望和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他希望自己的母亲不要担心,他在向母亲展示自己的成长,这都是叶赛宁理想的幻想,和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猜你喜欢:

1.诗人叶赛宁的简介

2.关于本真的散文3篇

3.叶赛宁是什么派的诗人

4.俄国诗人叶赛宁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