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是怎么死的

学康分享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那么李治怎么死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李治怎么死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治怎么死的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执政期间一度历经了废立中宫、改立太子等大事,在武则天的辅佐下政绩斐然,因而高宗时期为唐朝版图最大之时,太宗皇帝所创下的贞观之治,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延续和光大。

  永淳二年十二月,时年五十六岁的唐高宗李治在贞观殿龙驭殡天。

  关于李治的死因,据史料记载是病逝。李治在位时,日常主持朝政,批阅奏章之时,常犯头痛顽疾,侍医秦鸣鹤曾以针灸刺穴之术为帝王治愈。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一度辅佐李治整顿朝纲的武后逐渐展露出难以驾驭的政治野心,有逾越君王主导朝政之势,高宗看在眼里,逐渐兴起废后的念头。

  岂料早在天子身边布下耳目的武则天知悉后,立刻向李治痛陈己过,申诉辩解。在她的巧妙周旋下,废后一事不了了之,然而拟诏大臣上官仪却遭到诛灭九族的下场。至此之后,李治无力再制约武后,加上长年累月的劳累,旧疾复发,一度竟发展成目不能视的地步。

  帝王难以操持政务,遂命太子李显监国,代行政务。昏聩无能的李显难以担此重任,而此时,锋芒毕露的武则天实际上已完全掌控了李唐江山的军政大权。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李治之死,一半是由于他身体孱弱被风眩症疾病所累,另一半也是因为其后半生一直生活在强悍的妻子武则天的阴影里,内心绝望而又无力改变现状,只得忍气吞声,郁郁而终。

  李治给人的印象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有人在太原发现一块奇石,纹理天成,呈“治万吉”三字,一时传为佳话。不过,当时李世民尚未有立李治为嗣的考虑,所以并未过多关注。随着形势的发展,瑞石之兆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李世民也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件事蕴含的神秘意义。

  更为走运的是,在李治登场之前,争储的双方已两败俱伤。大哥李承乾被废黜,政治生命已经结束。四哥李泰占有优势,但锋芒过露,成为众矢之的。再有,李治还拥有两个有利的条件,其一,当李承乾与李泰争储时,李治置身事外,虽没显示出多少才能,但也没引起非议,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如果说这位皇子给过人们一些印象的话,那便是他的“宽仁孝友”,这对亲身经历玄武门之变、又经历承乾与李泰争储的群臣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筹码。其二,对握有大权的元老重臣而言,李治的“仁孝”更受欢迎,这不仅在于他们认为这是守成之主必须具备的美德,更在于他们需要一位易于摆布的君主以保证他们得到的权势和地位不被剥夺。

  李治的生母

  唐高宗李治的生母为唐太宗的正妻——文德皇后长孙氏。长孙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她本是将门之女,大唐宰相长孙无忌之妹,也是唐太宗一生敬爱的女子。

  民间关于长孙皇后的传说很多,相传她十三岁初为人妇之时,正值隋末群雄纷争的年代。唐国公李渊颇有威望,因而四方豪杰纷纷前来投奔。此时年少气盛的秦王李世民凭借他出色的个人能力和强大的政治手腕招揽了不少有识之士,其中就包括秦叔宝、程咬金等当世豪杰。

  为了帮助丈夫赢得良好的人缘,长孙氏每逢征战之时,便亲往战地勉励前方诸将,鼓舞三军士气。私下每有地方官员敬献金银财帛,她也坚决不受,亦或者将财物分送贫苦百姓,赈济灾民。身为官宦小姐的长孙氏却能如此体恤民情,这在当时饱受隋末暴政之苦的百姓看来,自然是铭感于心。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称帝。前朝诸臣之中,有一位以直言进谏著称宰相魏征,常劝李世民要以江山社稷和天下万民为重,不能玩物丧志。

  一次,魏征又在朝上进谏君王不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盖离宫,否则与隋炀帝暴君无异。唐太宗一下朝即龙颜大怒,声称要“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得知内情后急忙换上朝服向唐太宗叩拜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直言不讳,全因君王乃是明君,明君得贤臣辅助,犹如得明镜以正衣冠,理应珍而重之,怎能妄开杀戒?太宗当即幡然醒悟,羞愧不已。至此之后,更为励精图治,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对魏征越发珍爱敬重。

猜你感兴趣:

1.李世民怎么死的

2.唐太宗李世民是怎么死的

3.唐睿宗李旦当了几年皇帝为什么两次退位

4.隋唐历史人物唐高宗李治简介

5.唐朝皇帝有哪些

6.唐朝皇帝唐高宗李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