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其他历史人物>

程颢的故事有哪些

炜基分享

  程颢,学者称明道先生,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程颢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程颢的故事

  程颢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中世代为官,儒学气氛浓厚,因此程颢、程颐两兄弟从小就对儒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也是他们两人在日后成为第二次儒学复兴重要人物的原因之一。程颢出生在北宋年间,除了理学之外,他还是一个诗人和教育家。在北宋神宗年间,得势的是王安石,主张变法,但是从小受到传统儒学熏陶的程颢不同意王安石变法的意见,因此不被当时的皇帝神宗重用。政途失意的程颢便潜心研究学问,将自己放空在儒学经典中。

  因为当时程颢和程颐一起居住在洛阳,因此他们的学说也被人们称为“洛学”,这也是北宋理学的基础。之后程颢又潜心教育,把自己的思想著成书册,并且用自己的毕生所得开设学庠,自己创造了一套打着“程颢”风格的教育体系,以儒家经典书籍为课本,再加上自己对于儒学经典高深的理解,以让受教育者循天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

  1085年的时候,程颢去世了,年仅54岁,之后在宋宁宗年间给了程颢一个谥号叫做“纯公”,追谥他的弟弟程颐为“正公”。

  程颢的诗

  程颢的诗和程颢的理学成就比起来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因此程颢流传于后世的多为其杰出的理学理念,而人们对他的诗词歌赋却鲜有耳闻,但事实上,程颢除了是一个哲学家之外,在当时还是一个十分有名的诗人,这个身份和他哲学家的身份一样饱受关注。

  程颢的诗多是关于风景、四季、日月等自然景物的,然而因为其哲学家的身份,在其诗中或多或少都会掺杂一些诗人的哲学理念以及一些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但有些诗也单纯只是为了咏物罢了。

  在程颢的诗作《春日》中这么写道:“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短短数语便把自己轻快愉悦的心情描述得淋漓尽致,此时正值午时,风景秀丽,心情独好,自己就像一个年轻了几十岁的少年一般,清风拂面,这种感觉实在是令人羡慕、享受的很。

  在程颢的诗作《秋月》中,也先是对眼前的景色进行了一番描绘,用词十分吸引眼球、极致诱人:“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秋月》一诗把程颢自身留连山中美景的心情暴露无遗,有着清溪碧山的秋季,独自行走在铺满红叶的山中,耳旁只有风语和树叶碰撞间的簌簌声,再也没有红尘纷扰,也不再有官场中的烦心事,这里只有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在,能够看到最清澈的天空与自己,这便是自己所寻求的解脱。

  程颢的书院

  程颢书院是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程颢所创办的学堂,创办于公元1065年,程颢出任泽州晋城令的时候。程颢非常重视教育,因此创办了七十二所乡校、数十所社学。程颢书院就坐落于晋城市的古书院社区,是程颢创办的第一所书院,曾因战火而遭到毁坏,现在看到的书院是明清时期在原来的基础上重修的,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程颢书院主要有四个院落,现今能够看到的只有两个院落,二院和四院,这两个院落呈相对布局,四院在书院的北面,二院则在书院的南面,至于另外两个院落一院和三院早已经被毁于战火。为了重现书院原来的风貌,在2013年开始晋城开始了修缮工程。

  由于书院内曾有住户,所以四院院内堆满了杂物,现今院内的住户已经搬出,东西两间侧方已经无人居住,院内西边的屋子二楼的楼梯口因为被杂物阻塞而很难上去二楼。据传,院内的西屋曾被抗日战争牺盟会驻扎过。

  程颢书院不管是对晋城还是历史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程颢书院是晋城的文脉,特别是书院内的壁画标语不仅展现了晋城拥有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见证了晋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那些壁画和标语使早已过去很久的历史重新鲜活了起来,让世人看到了更加真实鲜活的战争,因此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已被国家纳入文物保护范围。

程颢的故事有哪些相关文章:

1.关于拜访礼仪的小故事有哪些

2.程门立雪寓言故事

3.有寓意的成语故事

4.宋朝历史名人

5.程门立雪的成语故事

6.程门立雪有什么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