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历史上周亚夫是谁

炜基分享

  周亚夫是西汉非常有名的,军事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历史上周亚夫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周亚夫的简介

  周亚夫,沛郡丰邑人,西汉时期非常杰出的军事家、丞相,绛侯周勃次子。

  周亚夫之父周勃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因功被封为绛侯。周亚夫初只任河内郡守,并无野心去当王侯丞相,后遇一善于看面相的老妇人许负,说其命尊贵,三年后可封侯,过八年可做丞相,但再过九年后会饿死。周亚夫不相信许负的话,但巧的是,三年后,周亚夫的兄长周胜之因为杀了人而被削去侯爵,汉文帝因感念周勃的功绩,故令周亚夫袭父爵为绛侯。

  周亚夫有非常卓越的军事才能,汉文帝在位时期就对他非常赞赏,并在弥留之际告知汉景帝,周亚夫是可放心使用的将领。汉景帝时期爆发七王之乱,周亚夫领命平定叛乱,后果不辱使命,成功平定七王之乱,使西汉得以维护统一,中央集权得以加强,但也是此次事件,周亚夫因没有及时救援梁王而遭到梁王仇视。公元前152年,周亚夫被任命为丞相,公元前143年,周亚夫被冤下狱,因不愿受辱而闭食抗议,五日后吐血身亡,印证了许负当日的预言。

  历史上周亚夫的生平

  开始,周亚夫做河内郡守,限于自己的条件,周亚夫没有做王侯、当丞相的野心。但当时有个叫许负的老太太,以善于看面相著名。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

  许负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但您再过九年,就会因饥饿而死的。”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绝对不可能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轮不到我。说我饿死也不可能,因为既然我尊贵了,又怎么会饿死呢?”许负说她只是根据面相得出的结论,她还指着周亚夫的嘴角说:“您的嘴边缘有条竖直的纹到了嘴角,这是种饿死的面相。”周亚夫听了,惊讶不已。

  事情也有凑巧的时候,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所以不愿意就此剥夺了周家的爵位,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公元前158年,即汉文帝22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为了警卫京师,文帝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宗正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文帝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迎接时慌慌张张。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前边开道的被拦在营寨之外,在告知天子要来慰问后,军门的守卫都尉却说:“有令,军中只听命令,不听天子诏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自己的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只才命令打开寨门迎接。守营的士兵还严肃地告诉文帝的随从:“有令: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车夫只好控制着缰绳,不让马走得太快。到了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听了,非常感动,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向将士们行军礼。

  劳军完毕,出了营门,文帝感慨地对惊讶的群臣说:“这才是真啊!那些霸上和棘门的军队,简直是儿戏一般。如果敌人来偷袭,恐怕他们的也要被俘虏了。可周亚夫怎么可能有机会被敌人偷袭呢?”好长时间里,文帝对周亚夫都赞叹不已。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骠骑。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

  有一次,景帝要废掉栗太子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

  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

  在后来匈奴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这次是由于他的儿子。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感慨!

  最后的这个结局果真是饿死的,但是否有老太太相面之说还有待考证!

  历史上周亚夫的评价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可以说没有七国之乱的平定,就不会有诸侯王国割剧势力威胁中央政权问题的最终解决,同样也就难以出现汉武帝时的强盛局面。显然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仅从上述二事来看,称周亚夫为汉代杰出的军事家,似乎并不过分。

  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最后却落了一个凄惨的下场。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应该与周亚夫耿直的性格有关。在封建时代,一个人要想在官场中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就必须时刻与上级长官保持一致,对有权有势者只能顺从,对皇帝的诏令只能无条件地去执行。周亚夫不知是对此不了解,还是知晓但不愿那样做。无论为将、为相,均把是否符合国家利益作为行动的最高准则。这就不可避免地要触犯某些人的利益,因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的。前有冒犯文帝之举,后有得罪梁王、窦太后、景帝之事(即把皇帝和皇帝之母、妻、弟、大舅子均得罪了)。所幸的是文帝乃胸怀大度之人,能广泛地求谏选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因而对周亚夫要自己按军令行事的举动,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加以赞扬,予以提拔。

  不幸的是景帝与其父相比,相差甚远,为人较为心胸狭隘,有怨必报,听不得不同意见。早在为皇太子时,一次与吴王太子下棋,为争棋着用棋盘将对方打死。“吴王由是怨望,稍失藩臣礼,称疾不朝。”成为其后来发动叛乱的导因之一。再如刘启曾与梁王刘武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宫殿的司马门却不下车,被担任公车令的张释之拦住,并以他俩不下司马门为不敬罪奏请皇帝依法予以处理。刘启对此怀恨在心,在继位后不久便把张释之降职。在这样一个专横君主的统治下,周亚夫的命运可想而知。

  景帝尽管对周亚夫在平叛战争中拒不执行诏令一事心怀不满,但毕竟战争取得了胜利,使自己保住了皇位,最后还是提升有功的周亚夫为相。丞相一职在汉初的文武百官中权力最大,“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辅佐皇帝,总管政务。周亚夫不想做庸碌之辈,而想尽职尽责地干好本职工作。凡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他从不推诿,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结果多次与皇帝的意见相左,造成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最终还是皇权战胜了相权,周亚夫被加上谋反的罪名,身陷囹圄,抱冤而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称赞的同时,也为他惋惜,说他因为过于耿直,对皇帝不尊重,结果导致悲剧结局,令人感慨!

历史上周亚夫是谁相关文章:

1.历史名人周亚夫简介

2.周亚夫和他的细柳营

3.西汉周亚夫

4.七国之乱是谁发动的

5.汉朝名将排名有哪些人汉朝有十大名将,你知道有谁吗?...

6.刘邦手下的大将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