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历史名将>

骑兵战三天才卫青

炜基分享

  卫青,西汉汉武帝时期著名的。他是卫子夫皇后的弟弟,一生英勇荣耀,官至大司马大,被汉武帝封为长平候。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骑兵战三天才卫青,希望对你有帮助。

  骑兵战三天才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

  骑兵战三天才卫青童年故事

  卫青的母亲在平阳公主的夫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就被称为卫媪。

  注:颜师古在《汉书》的注解中写明“媪者,后年老之号,非当时所呼也。卫者,举其夫家姓也。”以汉高祖刘邦之母被称为“刘媪”为例,卫青卫子夫的生母“卫媪”是以夫姓尊称,即卫老夫人之意。卫媪的儿女们并非其父不详,“冒姓”为卫的只有卫青、卫步、卫广三人(《史记卫骠骑列传》:后子夫男弟步、广皆冒卫氏,也有认为卫步广为一人)。

  卫媪与卫姓男子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君,长女卫君孺(《汉书》作卫君孺,《史记》作卫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丈夫死后,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家的生活艰苦,于是卫青被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这个年幼的私生子放羊,郑家的几个儿子也不把卫青看成手足兄弟,随意苛责(青为侯家人,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史记卫骠骑列传》)。

  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回到母亲身边,并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卫青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

  (青尝从入至甘泉居室,有一钳徒相青曰:“贵人也,官至封侯。”青笑曰:“人奴之生,得毋笞骂即足矣,安得封侯事乎!”《史记卫骠骑列传》)

  骑兵战三天才卫青历史评价

  文人之笔

  后世文人对卫青评价较为微妙

  司马迁在《卫骠骑列传》中很强调卫青的外戚身份,更多描写卫青低调怀柔的处世作风,对其战功的叙述却远不如李广事迹详细;

  《史记评林》中黄震(宋)评:“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黄淳耀(明)则认为:“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认为司马迁对李广和卫青的评价不公。

  陈仁锡:“太史极不满于开边生事,恩幸滥宠,而卫霍二将却正坐此,故篇中屡有微言。然白登之围,天骄之横,向非卫、霍两,终汉之世边境无宁日矣。卫霍之功安可以外戚没乎?且卫霍纵能以外戚贵,宁能以外戚胜乎?使帝以外戚之嫌裁减封爵,何以竞才之用,何以为武帝乎?传中屡以“皇后”为言,何其浅也。须知武帝不独以戚贵青,青亦不独以戚呈身。”

  另一方面,司马迁在《淮南衡山列传》中也曾引用旁人对卫青的赞誉:“遇士大夫有礼,于士卒有恩,众皆乐为之用”、“骑上下山若蜚,材干绝人”、“虽古名将弗过也”,赞扬卫青才干绝人、爱护将士,是古来少有的良将。

  班固在《汉书》中以‘长平桓桓,之元’高度评价卫青,而后世被误传的一些墨客却常以卫青‘不败由天幸’等形容作诗,寄情于自己事业失意的不满。

  其实,司马迁同情李广之悲勇数奇,是和韩安国等相比的;并没有拿李广比卫霍 认为他足以败匈奴的意思,但因描写时的带上了主观情绪,让后世之文人因爱太史公之文而被其情所动,以贬低卫青、推崇李广的结果,也实非太史公所料。

  (“史公虽许广,然止言其勇,悲其数奇,与论韩安国意同;论之称许亦张季、冯公之等耳,未曾有用广已足御匈奴之意也……史公于此传及卫、霍传颇抑扬其词,乃其偏习,与好事者则喜之,与不好士者则贬之,观两论已可见,此岂论世知人之定准哉?后世好史公之文,为其情气所动,因慷史公之慨,而极贬卫霍、推李广,非史公意也”刘咸炘《太史公书知意》)

  军事家赞誉

  与文人毁誉参半相比,后世的军事家则一致对卫青十分推崇,古时常有“孙吴白韩,颇牧卫霍”(孙武、吴起、白起、韩信、廉颇、李牧、卫青、霍去病)的说法。

  毛泽东:作战在我不在敌,关键不拘于泥,昔汉将卫青、霍去病勇于革新战法,远渡绝漠,运动于敌之软肋,出敌不意,攻敌无备,故百战百胜。

  唐朝李靖: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寥寥数人耳。

  何武上疏汉元帝曰: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卫青在位,淮南寝谋。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於亡形。

  唐太宗《大赦诏》:有隋灾乱,凭陵转甚,疆场之萌,曾无宁岁。朕韬干铸戟,务在存养。自去岁迄今,降款相继,不劳卫霍之将,无待贾晁之略,单于稽首,交臂藁街,名王面缚。归身夷邸,襁负而至,前后不绝。

  岳飞: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又云: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

  北宋宗泽元帅:为将者当学卫青

  曾国藩:《与李次青》,《曾文正公书札》卷五,第32页:有为者“不宜复以资地限之。卫青人奴,拜将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奇倔男子乎!”

  曾国藩文集笔记 英雄诫子弟:卫青遇士大夫以礼,与小人有恩,西门安于矫性齐美。关羽、张飞,任偏同弊。行已举事,深宜鉴此

  《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曹彰字子文,少善骑射,能手格猛兽。操尝戒之曰: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曹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操尝闻诸子之志。彰曰:好为将。操问:为将何如?彰曰: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操大笑。

  左羽林大臧公神道碑故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韩国公张府君,年位不侔,志业相许,引之入幕。辟以论兵,抗礼肃庭,握手密坐,尝谓 人曰:“此子才经文武,气荩华夷,逸翮将抟,巨鳞必纵,虽赵有李牧,汉有卫青,练彼朔方,剿于獯虏,无以居其右也。”由是声闻于天,威震于朔,凡欲追讨,皆籍率先。

  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五

  《中国历代军事家 》

  对于卫青的评价(选)

  杰出的指挥艺术

  汉武帝即位之后,对匈奴的战略,开始由消极防御转为反攻。第一次马邑诱击战虽然劳师无功,但却获得了不少启示。首先是发现了步兵机动性太差,无法与匈奴骑兵相比,使用于马邑伏击的军队,绝大多数为步兵,设伏时行动缓慢,准备费时,不易保守秘密,而当敌军退走时,虽距离不远,也无法实施有效的追击。

  其次是发现这种“守株待兔”的战法过于被动,必须主动出击、寻敌决战,才能真正解决边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汉军宿将战术思想保守,缺乏积极进取精神,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如当匈奴北撤时,老将王恢,虽有截敌辎重的想法,但囿于以往消极防御思想的影响,明知可行,“亦不敢出”,使汉武帝不得不提拔一批年轻有为、英勇敢战而又不受旧的战术思想影响的将领,置于领导岗位,以执行他的反攻任务。

  年轻且‘才干绝人’的卫青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出。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组织了一次塞前近距离出击,共分四个方向。由卫青等四将统帅。各万骑。此役只卫青袭击了匈奴的圣地‘龙城’,歼敌七百。其余三将,或无所得,或损失过半,老将李广亦战败被俘(途中抢马夺弓,驰回本军)。充分显示了卫青的将材,使他初露锋芒,“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卫青受封关内侯。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发动了河南战役,由卫青统一指挥。出云中,至高阙,实行了进军二千余里的一侧大圈转包围,聚歼了河南匈奴军,仅跑掉白羊、楼烦二王。

  这是一次远距离的侧敌进军,随时有受到右贤王侧击的可能,所经大部分是从未到过的沙漠、草原,要从一侧压迫河南匈奴军于河套而歼灭之,更需行动迅速,组织周详。卫青对如何封锁消息,秘密行动,捕捉匈奴暗哨巡骑,寻找可靠的向导,了解水草位置,以及解决大军供给等等,都计划得很周到,从而达到了收复河南、聚歼白羊、楼烦王所部的战役目的,显出了卫青指挥一个较大战役的卓越才能。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汉武帝又发动了袭击右贤王庭战役,此役卫青指挥四共十余万骑,已是大军统帅了。在卫青的指挥下进行了一次非常出色的远程奔袭。十余万骑的大军,出塞六七百里,秘密迅速,做到了完全出敌意外,而且情况摸得很准,真是“飞将从天而降”。到达目的地后,卫青又十分果断和迅捷的展开兵力,四面合围,除右贤王仅率数百骑得以突围逃走外,其余右贤王所部、包括裨王十余人,全部被歼。

  此役打得干脆利落,的确很出色、很成功。可以这样说,卫青的指挥艺术已经成熟,已掌握了在沙漠草原地带、在广正面大纵深中,以大骑兵集团捕捉和歼灭敌骑兵集团的要领。

  汉武帝立派使者至塞上,授卫青以内朝最高的职位大,诸将皆受大节制。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六两出定襄,袭击单于本部,未捕捉住匈奴主力,但斩获一万余人,苏建三千骑兵遭遇匈奴主力。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心在漠北与匈奴主力决战。命卫青率四、五万余骑出定襄求左贤王所部决战,命霍去病率五万精骑,出代郡求单于主力决战,另有步兵数十万掩护辎重在后跟进。

  这次关键性的漠北决战,卫青把沉着谨慎与大胆猛进和谐的结合起来,表现了很高的指挥艺术。

  卫青大军一出沙漠就遇单于主力严阵以待,卫青沉着应战,首先环车为营,自立于不败之地。假如匈奴发起冲击,则汉军可依托武刚车阵,发挥强弩的威力,先以防御作战消耗敌人,然后后发制人发动攻击,这就大大削弱了匈奴以逸待劳的有利条件,夺得了战场的主动权,正合乎孙子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当大风骤起之时,对双方造成的困难完全相等。取胜的因素主要看双方指挥官的智勇和军队的素质。卫青占敌机先,立即纵大军合围单于主力,充分显示了卫青的胆略。匈奴主力陷人包围。不知汉军有多少,战斗意志已完全瓦解。这时军队素质亦起重要作用。汉军训练有素,赏罚严明,纵然在两军互不相见的情况下,卫青的号令仍能层层下达,坚决执行。匈奴军则素来“不羞遁走”,善作鸟兽散,此时各级组织已失去指挥,各人自顾逃命,单于本人一走,胜败之局就定了。

  卫青不愧是西汉杰出将领,司马光评他“有将帅材” “故每出辄有功”,是很恰当的。他的战略战术的成就,可以归纳为:善于在沙漠草原组织骑兵集团的进攻战役;善于发挥骑兵的特长,实行远程奔袭,捕捉战机和包围歼敌。在此之前,汉族名将中没有人在沙漠草原地带指挥过规模如此巨大而又获得成功的战役。卫青的战略战术运用,是极其有创造性的。

骑兵战三天才卫青相关文章:

1.西汉卫青

2.卫青人物生平介绍

3.百家讲坛:关于卫青的爱国故事

4.霍去病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5.汉朝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