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襄子有什么故事
赵襄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秋战国之际晋国的大夫。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赵襄子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赵襄子的故事
赵、韩、魏三家瓜分智家的田土,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骨涂上漆,作为饮具。智伯的家臣豫让想为主公报仇,就化装为罪人,怀揣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宫室中打扫厕所。赵襄子上厕所时,忽然心动不安,令人搜索,抓获了豫让。左右随从要将他杀死,赵襄子说:“智伯已死无后人,而此人还要为他报仇,真是一个义士,我小心躲避他好了。”于是释放豫让。
豫让用漆涂身,弄成一个癞疮病人,又吞下火炭,弄哑嗓音。在街市上乞讨,连结发妻子见面也认不出来。路上遇到朋友,朋友认出他,为他垂泪道:“以你的才干,如果投靠赵家,一定会成为亲信,那时你就为所欲为,不是易如反掌吗?何苦自残形体崐以至于此?这样来图谋报仇,不是太困难了吗!”豫让说:“我要是委身于赵家为臣,再去刺杀他,就是怀有二心。我现在这种做法,是极困难的。然而之所以还要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天下与后世做人臣子而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赵襄子乘车出行,豫让潜伏在桥下。赵襄子到了桥前,马突然受惊,进行搜索,捕获豫让,襄子责备豫让说:你何必这么跟我过不去?想当初你不是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么,智伯把他们消灭了,但你为什么不为他们报仇,反委身做臣子,现在智伯死了为什么要偏那么卖力为他报仇勒? 豫让说:我侍奉范氏和中行氏,都曾像对待普通名士一样对待我,因此我只能像普通名士一样报答他。襄子听后感慨,流着泪说道: 唉!豫先生,你为智伯尽已得到世人承认,而我对你宽恕已到极致。你还是做个选择吧,我不能在放过你了!豫让说:从前你宽恕我,天下人都称颂你的贤德,今天的事情我应该伏法受死,这个我不怕:但是我没有完成自己愿望,死不瞑目,希望你给我一件衣服刺破他,以完成我替智伯报仇的意愿,既是死也没什么遗憾了。襄子十分赞赏豫让的义气,便脱下衣服,让人拿给豫让,豫让拔剑,三次刺破衣服。随后,仰天长叹;“我总算可以去九泉之下见智伯了!”于是伏剑自杀。
赵襄子学御的故事
《韩非子》卷七中讲了一个赵襄子学御的故事:赵襄子是春秋末期晋国的的大夫。有一回,他向当时晋国有名的驭手王良学习驾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渐渐掌握了驾车技术,便迫不及待地要与王良进行比赛。
他俩连续进行了三场比赛。赵襄子一心要赢王良,每次比赛都更换马匹,可是结果每次还是都落在了王良的后面。比赛结束后,赵襄子带着沮丧和不满的情绪埋怨王良说:“我向你学驾车技术,可从比赛情况来看,你并没有把你的驾驭技术全部都传授给我呀!”
王良连忙说:“哪里是这样呢!我的技术确实是毫无保留地全部都奉献给了您,或是您不能恰当地运用它。驾车,最重要的是使马的身体安稳地套在车内,御手用心地去指挥和调整马的方向和速度,这样才能跑得快走得远。可是当您落在后面的时候,一心要超过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惟恐被我撵上。驾车比赛,总是有前有后的。您却把先后看得过于重了,您把全部心思都集中在同我比个先后上面,哪里还能去指挥和调整自己的马匹呢?这就是您落后的根本原因啊!”赵襄子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不由地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赵襄子在与王良比赛驾车的过程中,接连换了三次马,很显然,他在客观条件上超过了王良,可是仍然落在后面。王良一眼看出了其中的原因,他指出:“您把先后看得太重了。”应该说,这个分析是十分中肯的。
从这里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抱着虚荣心,一心只想抢前占先、出人头地,是不可能全神贯注的。他们常常表现出一种患得患失的浮躁作风,胜则骄傲,败则气馁。靠小聪明也能掌握一些本领,但往往在关键时刻不能把潜能全部发挥出来。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在事业上做出显著的成绩,在工作上走在前面的人,大都是那些不图虚名、不图眼前利益、踏踏实实努力工作的人。
有些成功者看似一举成名,其实,哪里有那么简单?只不过他们付出的艰辛、努力外人不知道罢了。成功者往往是那些只知努力、不计结果的人。他们更注重做每一件事的过程和细节。太注重结果,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付出劳动,最终恰恰不容易得到好结果。这大约就是从赵襄子学御中得到的启示。
赵襄子在太子井的故事
从邢台市顺邢左公路西行四十余里,就到了邢台县的太子井村。为什么叫太子井呢?《邢台县志》说:“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猎于此,掘井得水。”
太子井村的河滩上,有一眼石井,青石铺的井台,条石砌的井帮,井深五丈有余。民间传说,这就是赵襄子当时留下的井。赵襄子是晋国正卿赵简子的太子,封地在邢。一年夏天,他带人马来此处打猎,人困马乏,但这里荒山秃岭,异常干旱,到处找不到一点水,赵襄子只好对天长叹。正好这时西北天空乌云滚滚而来,电闪雷鸣下了一阵暴雨。人马饱饮一番,齐颂太子有灵。这时有人祈求太子为民赐水,他便向河滩射了一箭,说箭落处即有水。当地民众集资挖井,耗粮数千担,历时几年,经过千辛万苦,才掘成了这眼“淋漓日夜,获水数十担”的“太子井”。
这个故事是民间流传,正史不载,确否无可考证。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区用水的困难和人民对水的渴望。可是,千百年来太子井一带的干旱缺水问题,并没有解决。《邢台县志》记裁这里“独灌苦溉之资,日绝井养之利。”“视涓滴之水,不啻仙掌之露。”只有在今天,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组织起来,修渠挖塘,低水高调,才基本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一部分农田也得到灌溉。这正是:"堪笑太子成追忆,而今愚公方展眉!"
赵襄子有什么故事相关文章:
5.史记中的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