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孔门七十二贤>

关于曾子的人生典故

炜基分享

  曾子的品行和名声在外被人广为流传,当时处于乱世时期,很多君主都有招揽人才的心思,于是鲁国君主便请人前去请曾子到鲁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关于曾子的人生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曾子的人生典故:曾子衣蔽衣以耕

  曾子家境清贫,经常穿着麻布旧衣服,自己在田里耕地,鲁国国君知道之后就派人对他说:“你所居住的附近区域就当做你的封地吧,然后你在这里收租金,就可以买好点的衣服,过好一点的生活了。”曾子没有接受,鲁国国君不放弃,又派人去了好几次。国君派出的特使劝他:“这不是你自己求来的,这是国君赠予你的,你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呢?”

  曾子摇摇头:“接受别人的馈赠但是又没有什么回报,如果不接受又会对不起人家一番好心,让别人觉得傲慢,虽然你们真心相邀,但是我仍然感觉亏欠。”来使心悦诚服的离开了。孔子后来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很是敬佩,觉得曾子保全了气节。

  这件事情体现出曾子无功不受禄,他要靠自己的实力吃饭。鲁国君主给了他一片封地,虽然是为了帮助他修饰仪容,但是如此丰厚的馈赠,让曾子不敢接受。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馈赠都会有亏欠之心,过分的拒绝也会让亲友之间的感情受损伤,如果接受了,又会让自己的品行有损伤。不过亲友之间多是情谊,这和君主对自己的馈赠是完全不一样的,自己接受亲友馈赠还有可能不谈报答,但是用城镇想赠送,真的没有办法接受。

  关于曾子的人生典故:曾子拜母噬指

  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快到数九了。外面狂风凛冽,曾子在家中搜索一圈也没有发现多少粮食,米缸已经空了,他把家里的玉米做了一碗面糊糊,给床上躺着的母亲吃了,自己就只能把刷锅水囫囵喝了下去。

  但是刷锅水怎么能填饱肚子,为了不让母亲听到自己肚子咕咕叫而伤心担忧,他骗母亲说要出去砍柴,想躲起来。但是母亲不让他去,外面风那么大,上山砍柴会有危险。

  曾子安慰母亲说道:“娘,您在家歇着,我看外面风现在变小了。咱们家没有过冬的柴火了,趁现在天气还好,我去多打一点,然后结冰就不用出去了。”于是拿着砍刀,搓搓冻疮的手,出门了。

  曾子砍了一半,突然觉得一阵心疼,他担心是不是母亲出了什么事情,便赶紧收了柴刀,背起打好的柴往山下跑,回到家一看,原来是家里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母亲有病在身不好起身,又怕失了礼数。于是情急之下咬烂自己的手指,希望曾子能感受到,然后回家。

  曾子招待了客人,把客人送走之后,他跪在母亲床前说道:“娘,您以后想儿子就轻轻地咬一下手指,儿子就能感受到了,别用力咬了,儿子会心疼的。”周围人知道了,都赞叹他的孝行。

  关于曾子的人生典故:曾子杀人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也是儒家的一位代表人物,鲁国也有一个人叫做曾参,也就是重名了,有一天这个人在外面杀了人,被人传到曾子的家乡,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杀人犯,流言可畏。

  首先是曾子家的一个邻居,听了一个目击者说他在案发现场看见一个行凶的人叫曾参,但是曾子的邻居并不知道这个曾参是同名,下意识认为是自己认识的人。邻居听完之后慌里慌张的回到家,敲开曾子家的门,当时只有曾子母亲在家。

  她听到儿子杀人的消息之后并没有多惊讶,因为她不相信自己引以为傲的儿子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知子莫若母,曾子的母亲知道曾子一直以来都是克己复礼的人,又是孔子的学生,和孔子出门游学,怎么可能杀人呢?于是她安之若素的织布蓑衣,斩钉截铁的回答道:“我儿子是不会杀人的,你们一定搞错了。”

  没过一会,又有一个乡邻过来了,敲开门说:“您儿子在外面杀了人,现在官府正在缉拿他。”曾子的母亲还是原话回答道:“我儿子不会杀人的。”然后还是没有停下织布的手。

  但是之后,又有第三个第四个人出来了,他们紧张的跑过来高速曾子母亲:“现在外面都传开了,都在议论曾子杀人的事情。”曾母开始慌张起来了,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当时杀人是要连坐的,她母亲怕受牵连赶紧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