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春秋五霸>

齐恒公姜小白历史典故

炜基分享

  齐桓公,春秋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在内乱中饿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齐恒公姜小白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

  齐恒公姜小白历史典故:拜管为相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这一时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长、尽忠职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杰”。

  早在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欲拜管仲为相时,管仲便提出:“建成大厦,决不能单凭一根木材;汇成大海也决不能仅靠几条涓涓细流。君欲成就大业必须任用五杰——举动讲规范、进退合礼节、言辞刚柔相济,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司行,负责外交;开荒建城、垦地蓄粮、增加人口,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为大司田,掌管农业生产;在广阔的原野上使战车不乱、兵士不退,擂鼓指挥着将士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统帅三军;能够断案合理公道,不杀无辜者,不诬无罪者,我不如宾胥无,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刑律;敢于犯颜直谏,不避死亡、不图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任命他为大谏之臣主管监察谏议。想要富国强兵有这五位就足够了,想要成就霸王之业,还要有我管仲在这里。”桓公听从管仲建议,令五人各掌其事,并拜管仲为相,组成了强有力的领导集团。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领导集团决策英明,深得人民拥护。

  齐恒公姜小白历史典故:东征西讨

  齐桓公改革之后,齐国国力大为增强,齐桓公开始走上称霸的道路。他先是与邻国修好,归还给鲁国以前侵占的棠、潜两邑,让鲁国作为南边的屏障;归还卫国以前侵占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让卫国成为西边的屏障;归还燕国以前侵占的柴夫、吠狗两邑,让燕国成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另外,齐桓公还灭了郯、遂等小国。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陈历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齐国,桓公想任命他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为工正。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游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听,晃个不停。齐桓公出船,大发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国也不高兴,把蔡姬又嫁给别人。桓公发怒,兴兵讨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齐桓公带领鲁、宋、陈、卫、郑、许、曹七国诸侯伐蔡,蔡国臣民反叛。又讨伐楚国,楚成王起兵迎战,问:“为什么来到我国?”管仲回答说:护城河,和你决战。你还能打赢吗?”于是和屈完讲和退兵。

  齐恒公姜小白历史典故:昏庸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问他:“群臣中谁可以代你为相?”管仲说:“了解臣下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说:“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杀掉孩子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说:“开方如何?”管仲回答:“背弃亲人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近。” 桓公说:“竖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阉割来讨好君主,不合人情,难以亲爱。”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三人,三人专权。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于齐,齐令各国诸侯发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齐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齐君无亏才把桓公收敛。

  齐桓公小白陵寝非常豪华、随葬品极多。他的陵寝被人掘开之后,发现里面有殉葬者的骸骨,横七竖八地躺在地宫里。小白死于宫廷政变,被竖刁、易牙、开方三个奸贼禁闭在寝殿里活活饿死,死后数十天,直到腐尸上的蛆爬出室外,才被人发现。死得如此悲惨,仍要杀人殉葬,可见当时以活人殉葬,是必不可少的丧葬礼制之一。

  齐恒公姜小白历史典故:管仲拜相

  桓公虽然登上君主高位,但前景并不容人乐观。襄公留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国语·齐语》中这样写道:“襄公筑台以为高 位,田、狩、毕、弋,不听国政。卑圣侮士,而维女是崇,九妃六嫔,陈妾数百。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戎士冻馁,戎车待游车之裂,戎士待陈妾之馀。优笑在前,贤材在后,是以国家不日引,不月长,恐宗庙之不扫除,社稷之不血食。”真可谓齐桓公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了使齐国走出荆山棘海,桓公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 任管仲为相。 任用管仲,在当时既非一件小事,亦非一件易事,因为横亘在桓公面前的有三大障碍。其一,管仲虽为姬姓,然而家道中落,早已丧失了贵族身份。他本人不过是一普通“四民”中的商贾。在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时代,管仲低贱的出身框定了他的仕途。这是制度障碍。其二,桓公姜姓,管仲姬姓。从大处看,姬姜固属姻亲关系,然具体到桓管个体而言却无任何亲戚瓜葛。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观念占统治地位的古代社会,任用异姓的管仲 诚为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是传统心理障碍。其三,管仲作为纠的辅佐,是为桓公的政敌;又曾一箭射中桓公的带钩,差点要了他的命,是为桓公的仇敌。对身兼政敌加仇敌的管仲,非碎尸万段不足以解其恨,怎谈得上任为宰相呢? 这是桓公恩仇障碍。

  然而管仲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其一,管仲有才,而且是匡世大才。当时鲁国的大谋士施伯这样 评价管仲说:“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其二,齐桓公欲作中兴之主,称霸诸侯,非用管仲其才不可。对此,施伯看得很清楚:“管仲天下之大圣也,……”返齐、天下皆乡之”(《大匡》)。鲍叔牙说得更明白: “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齐世家》)。其三,鲍叔牙的力荐。鲍叔牙既是桓公的心腹重臣,又是管仲的知己好友,有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从中斡旋,事情往往会发生戏剧性变化。其四,桓公其人,性急,且有远虑。这种性格对改变管仲的命运也是有利因素。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改变了桓公诛杀管仲的初衷,坚定了他委之以重任的决心。于是囚管仲于鲁,释管仲于堂阜,斋祓三浴,桓公亲迎之郊,厚礼相待,任为宰相。旋即又赋三权,即贵为大夫,富有三归,亲如仲父。齐桓公在任用管仲一事上所表现出来的豁达大度与知人善任。

  齐恒公姜小白历史典故:九合诸侯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于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在位。在位期间,他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迅速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他助燕败北戎,援救邢、卫,阻止狄族进攻中原;联合中原各国攻楚的盟国蔡,与楚在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会盟;又安定周朝王室内乱,多次会盟诸侯。

  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了太子郑的地位。不久,又拥立太子郑为王,即周襄王。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宋、鲁、郑、许等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对齐桓公极力表彰。在葵丘之会上,齐桓公代表诸侯各国宣读了共同遵守的盟约。其主要内容是,不准把祸水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内容,有些是各国在经济上互相协作的要求,有的是维护宗法统治秩序的需要。条约规定,“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通过葵丘的盛会,齐桓公终于达到了联合诸侯、称霸中原的目的。这是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会盟中最盛大的一次,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是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在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至关重要,正如孔子所说:“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