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春秋五霸>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有哪些

学康分享

  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不是偶然机遇,你知道背后的原因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主观原因

  齐国盛产食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管仲改革。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常备军。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攻灭一些小国。

  一方面,齐桓公之所以能称霸,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他在打败了自己的兄长之后成功夺去了齐国的王位,之后他在进行屠戮不服从自己的人时,没有对他兄长的第一谋士斩杀而是礼贤下士,成功夺得了管仲的辅佐,管仲建议他欲称霸必先有一只强大的军队和强生的国力,并且建议齐桓公奉周天子为正统利用周天子的合法地位来进行约束他国,从而名声享誉诸国。另一方面是他的资质聪明,知人善任,深的大臣与国民的爱戴,得民心者的天下

  客观原因

  政事方面 实行国野分治的方法,国都为国,其他地方为野。国中设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每五家为一轨,轨设轨长。每十轨为一里,里设里司。每四里为一连,连设连长。每十连为一乡,乡设良人。再为臣设三卿,工设三族,商设三乡,泽设三虞,山设三衡,加强管理。对于野,以三十家为一邑,邑设邑司。十邑为一卒,卒设卒帅。十卒为一乡,乡设乡帅。三乡为一县,县设县帅。十县为一属,属设大夫。全国共有五属,设五属大夫分别治理。并划分各级官员的职权范围,属大夫管形狱,县帅管划分田界,乡帅管一般政事,要求他们兢兢业业,不许荒废政事,不然处以刑罚。每年正月,五属大夫要向桓公汇报述职,桓公根据政绩来进行奖惩。 军事方面 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规定士乡的居民必须服兵役。每家出一人为士卒,每轨为一伍,伍由轨长率领。每里五十人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领。每连二百人为卒,卒由连长率领。每乡两千人为一旅,旅由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为一军,十五乡共三军,桓公、国子、高子各率一军。农闲时训练,由战事时出征。这样既提高了士兵战斗力,也不必支付养兵的费用。另外,为解决武器不足的问题,规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赎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赎罪,犯轻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赎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属赎罪,铜用来铸兵器,铁用来铸农具。诉讼成功则要交一束箭。从此,齐国的兵器也渐渐充足起来。

  经济方面 通过减少税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从而提高齐国的总体人口数量。对商业特别是盐商加以重税,以补足税收的差异。并实行了粮食,“准平”的政策,避免富人抢夺穷人的粮食,进一步限制贫富的差距。也间接承认了农民自由买卖粮食的权利及自由私田的合法性,并且还保障了私田农的生产利润。这种经济政策,亦为经济层面的国君集权。并在齐国各处设立“女闾”,将战犯或罪犯的寡妇充于其间,并抽以税收。这样的做法导致了许多秦人、晋人慕名而来到齐国,大大地充实了齐国的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