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的名胜古迹介绍
天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1000—2100米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天水的名胜古迹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天水名胜古迹盘点
天水的名胜古迹1: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新华街文化广场北侧,原名“兴谷寺”,俗称“官寺”,建于元代至顺年间(1330年-1332年),明代列为秦安八景之一。该寺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由金刚殿、天王殿、接引佛(韦驼)殿、钟鼓楼和主体大殿般若殿组成。其主体建筑般若殿保留了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是甘肃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为研究元代建筑特征和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81年9月,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水的名胜古迹2:伏羲庙
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地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庙内古建筑包括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共10座;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计76间。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文祖殿,迎面为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祖殿。此殿虽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绘风格却保持了明代暖色基调,向为专家所称道。穿过仪门,来到中院。由于场面开阔,令人襟怀顿觉释然。这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民间说法,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现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
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创建的太吴宫是其前身,但原宫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1523年)扩建,时榜书“先天”。嘉靖十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间屡经重修,始成今制。面阔7间计26.4米,进深5间计14.05米。殿宇雄踞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屡经重修,依旧呈明代风貌。上檐殿身七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正面明间、次间、尽间隔扇门窗雕以盘龙、团凤、仙鹤、糜鹿等吉祥物图案,饰以牡丹、艾叶、松枝等植物,华丽精美。因阅历久远,色彩斑驳,时显沧桑气息。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襟危坐神龛之中,灵气逼人。像右原有龙马雕像、左置河图洛书石盘,民国30年(1941年)被十三临时教养院生产合作社拆除,现已依原样恢复。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在正中)相伴装饰,井口天花镶嵌伏羲六十四卦卦象图①,而藻井施绘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将装饰和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别具特色。明月之夜,置身中院,月光从古柏枝桠缝中筛落下来,银辉泻地,而先天殿檐牙上的老铁钟迎风摇曳,叮当声轻盈入耳,犹如超人化境。
天水的名胜古迹3:后街清真寺
后街清真寺是甘肃省天水市的清真古寺之一,始建于元至正(1341—1368年)年间,占地面积1730.93平方米,寺庙整体建筑为,殿内古朴典雅,肃穆庄严。
后街清真寺是中国伊斯兰教西北地区著名清真寺之一,该寺历史上地理位置因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城西关东北角,故又称西关清真寺。寺北原毗邻天水旧城墙北垣,城墙拆毁后,始临今人民路。1970年代因清真寺正门改在后街澄源巷,后通称后街清真寺。
初建
旧《天水县志》记载,后街清真寺创自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其殿五楹,琉璃碧瓦,丹楹刻桷。
修缮重建
1986年,天水穆斯林群众捐资兴建了该寺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东楼二层十八间,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二楼为教长室、学生宿舍和教室,一楼为水房子和殡仪室。
1993年又建起二层南楼,上下十二间,250平方米。楼上为妇女礼拜殿、寺管会办公室,楼下为厨房。
2001年北外环路拓宽,原寺门被拆,在原方位新修了砖雕大门,简朴大方。
2003年7月5日,后街清真寺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后街清真寺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水的名胜古迹4:秦安文庙
秦安文庙位于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约4.5亩),
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前,道光十八年(1838年)极具规模,曾是天水地区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崇圣尊孔之地
秦安文庙自创建以来,历代都进行过保护修缮。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
万历年间相继维修。清代顺治十六年(1659年)又增修,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遭大地震,殿宇被毁,六十一年(1722年)修复。此后经乾隆、嘉庆、道光年多次修建。解放后文庙先后由县兵役局、财政局、水电局、县二中使用,后大成殿交由县博物馆作为文物库房使用。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