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

有关隋朝的故事

燕青分享

  隋朝建立后百事待举,百业待兴,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是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那你知道有关隋朝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隋朝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隋朝的故事:隋文帝杨坚灭陈统一中国

  隋开皇元年(581年)九月至十一年春,隋文帝杨坚出兵北击突厥、南灭陈朝及平定江南的统一战争。

  南北朝末期,北周、突厥和陈朝三个主要政权并存。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是为隋文帝。时隋疆域大体为长江以北,长城以南,东至沿海,西达四川的广大地区。拥有1100余县、2900余万人口,封建经济、文化较发达。

  杨坚为统一中国,革除弊政,发展生产,亲自讲武,整顿军队,并陆续采取一些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国力、军力。北方突厥为游牧奴隶社会,自6世纪中期崛起,至沙钵略可汗时,控制着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兴安岭以西,黑海以东的辽阔地域,拥有骑兵数十万。因隋王朝停止对其献礼、和亲,不断兴兵南犯,威胁隋的统治。但当时突厥有4可汗,各拥重兵,沙钵略与阿波、达头等可汗不和,为隋制胜突厥提供了有利条件。江南陈朝传至后主陈叔宝时,保有长江以南、西陵峡以东到东南沿海的400余县、200余万人口。政治腐朽,上下猜忌,赋税繁重,府库空虚,刑法残暴,人民怨声载道;后主沉醉于酒色,疏于戒备,凭借长江阻遏隋军进攻。

  杨坚曾准备先灭陈朝,后击突厥。为巩固北部边防,防止突厥攻扰,在边境增修亭障,加固长城,并命上柱国阴寿镇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京兆尹虞庆则镇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屯兵数万以备之。开皇元年三月,即派大将贺若弼、韩擒虎分任吴州和庐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庐江(今合肥),作灭陈准备。九月,陈将周罗喉攻占江北隋的胡墅(今江苏六合西南)。杨坚命尚书左仆射高颎节度行军元帅长孙览、元景山率军伐陈。此际,突厥沙钵略可汗因其妻为北周千金公主,便以为北周复仇为借口,联合原北齐营州刺史高宝宁,于十二月攻占临榆镇(今河北抚宁东,一说今山海关)。并联络各部,准备大举攻隋。杨坚根据隋朝新立,边防不固,实力尚不够充实等情况,决定变更原来计划,改取南和北战,先败突厥,后灭陈朝的战略。

  二年春,杨坚调整部署,于并州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在洛阳(今洛阳城东)置河南道行台尚书省,以秦王杨俊为尚书令;在益州(治今成都)置西南道行台尚书省,以蜀王杨秀为尚书令;并不断调兵遣将加强北方各要地守备,以御突厥。在元景山部击败陈将陆纶水军,攻占损口(今湖北汉川东北损水入汉江之口)、沌阳(冷湖北汉阳东),陈被迫归还胡墅、遣使请和后,又诏令高颎撤军,与陈朝结好,准备北击突厥。杨坚利用突厥各可汗间的矛盾,采纳奉车都尉长孙晟建议,实行“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策略,先后派出使臣结好西面的达头可汗和东面的处罗侯(沙钵略之弟),以分化、削弱沙钵略的力量。

  二年五月,沙钵略率本部与阿波等各可汗兵40万突入长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隋军曾分别在马邑(今山西朔县)、可洛峐(今甘肃武威东南)击败来犯突厥军,但未能阻止其攻势。十二月,突厥大军深入到武威(今属甘肃)、金城(今兰州)、天水(今属甘肃)、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延安(今延安东北)等地,大掠牲畜、财物等。在周桨(今甘肃庆阳南)之战隋军顽强抗击沙钵略主力后,突厥达头可汗不愿继续南进,引兵自去。长孙晟乘机通过沙钵略之侄染干诈告:铁勒等反,欲袭其牙帐。沙钵略恐其后方生变,遂撤兵北返。隋经三年防御作战,争取了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反攻准备;而突厥则因隋之分化、离间政策,内部矛盾加深,加以灾荒严重,其势愈加不利。

  三年春,沙钵略再率各可汗兵南犯。四月上旬,杨坚下达“清边制胜”诏令,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20万分道反击突厥,以从根本上击破沙钵略,稳固北部边防。隋军先后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高越原(今甘肃武威北)、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和龙(今辽宁朝阳)等地各个击败突厥各部,并乘机说服阿波可汗归隋,进一步促成突厥内乱,使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四年春,达头降服于隋。秋,沙钵略因屡为隋军所败和阿波军不断攻击,也向隋求和称藩。隋军反击突厥获胜,北部边患基本消除,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隋文帝加紧灭陈准备。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力役制,在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在地方推行州、县制,改革府兵制等措施,以利于发展社会经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又经过几年励精图治,国力、军力显著增强。七年,杨坚君臣多次谋议灭陈之策,决定采纳高颎、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人的建议,根据长江地理形势与陈军分散守备之特点,实行多路进兵而置重点于长江下游的部署;在战前多方误敌、疲敌,破坏其物资储备,欲乘敌疲惫懈怠之机,然后突然渡江,东西呼应,一举突破取胜;在长江上游大造战船,加强水师;向江南大量散发诏书,揭露陈后主之罪,以争取人心。

  八年十月,隋文帝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置淮南道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山南道行台尚书令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高颖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51.8万人的水陆军,统由杨广节度,从长江上游至下游,分8路攻陈。十二月,隋军发起攻灭陈朝的大规模作战。杨素率舟师出巴东郡(治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与荆州刺史刘仁恩军相配合,一举袭占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继而攻克岐亭、延洲(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江中),击破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东撤之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以西,为下游隋军主力进攻陈都建康(今南京),创造了有利形势。

  九年正月,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配合钳击建康,至行军总管宇文述军占据石头(今南京城西清凉山),隋军主力已完成对建康的包围。随后,贺若弼军与陈军主力激战于白土冈(今南京城东),陈军全线溃退。韩擒虎军首先进入建康城,俘陈叔宝。杨广入城后,令陈叔宝以手书招降上游陈军。吴州(治吴县,今江苏苏州)、湘州(治今长沙)等地陈将拒降,二月间均为隋军击破。岭南数郡共奉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冼夫人为主,保境拒守。隋派使臣安抚岭南,杨广亦命陈叔宝致书冼夫人,劝其归隋。冼夫人以其孙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结束了东晋以来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隋文帝统一南北的大业。

  隋灭陈后,在江南地方推行抑制士族豪强的政策,引起士族豪强势力不满。他们利用隋欲移民关中的流言,乘机煽动民众叛隋。十年十一月,婺州(治金华,今属浙江)汪文进、越州(治会稽,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叛隋,并自称天子。乐安(今浙江仙居)蔡道人、温州沈孝彻、泉州(治今福州)王国庆等,亦自称大都督,起兵响应,杀官吏,攻州县,致使原陈故地多数皆反。隋文帝遂命内史令杨素为行军总管领兵攻讨。杨素率水陆军,分路进击,逐个歼灭,至次年春,所有叛军均被消灭,江南遂安。

  有关隋朝的故事:杨坚代周立隋

  南北朝时期,北方最后一个朝代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北周。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周宣帝昏狂暴虐,诛杀宗室和大臣,用法苛刻,举朝为此不安。次年,宣帝传位于子静帝,而自称“天元皇帝”,号所居为“天台”。580年,宣帝病卒,时静帝还幼,大臣郑译、刘昉等遂引杨坚入宫辅政,由他总揽朝政。杨坚原籍为弘农华阴,父杨忠为北周的开国功臣,府兵十二大之一,被封为“随国公”。后杨坚袭父爵,并将长女嫁周宣帝为后,地位显赫。宣帝死后,杨坚自为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杨坚当政引起部分朝廷贵族不满,群起叛乱,但很快就为杨坚所平。接着他又诛杀周室诸王,率兵平定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的叛乱,逐步为自己登帝位而铺路。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静帝而自立,是为隋文帝,改元“开皇”。

  有关隋朝的故事:杨广的逆行

  三征高丽失败之后,往昔强盛的大隋帝国境内已经烽烟处处,形势非常危急。但是就算到了这个危急时刻,如果隋炀帝能痛下决心,放弃征讨高丽,全力安抚国 内的民众,讨伐国内的反叛者,那么局势依然大有可为。隋炀帝并未能把握最后的机会,他接下来的所作所为,使得帝国的支柱――官僚、地主、豪强与读书人对他 的最后一丝期望化为泡影。

  大业十一年(615),也就是第三次征伐高丽的次年,杨广突发奇想,又突然跑去雁门视察边塞。当然这事情他 不是第一次干,就在大业三年(607)时,他曾率领五十万大军动用了十万匹马出塞巡边。那时候的他可谓风光无限,塞外诸胡在他面前俯首帖耳,东突厥启民可 汗甚至要举族更换汉服,以表示自己的臣服。在对高丽国的军事行动上数次失败的杨广又想起了昔日的辉煌,于是想在塞外再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当年的盛况 能够重现。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隋帝国经过三次征高丽,元气大伤,国内烽烟处处,早已不复往日强国的荣光。而东突厥经过休养生息之后实力大 增,再加上之前臣服于隋帝国的启民可汗已经去世,新上台的始毕可汗是个硬茬子,他对前任向隋帝国臣服的政策不满已久,现在杨广送上门来,那自然要好好照顾 一番。始毕可汗率数十万骑兵将杨广团团围困在雁门关,隋军数度出战均遭败绩,雁门四十一座城池被突厥人攻下三十九座。突厥人日夜猛攻,隋军死伤不计其数。 此时隋炀帝才收起了昔日目空一切、舍我其谁的狂态,吓得像个女人般抱着自己的儿子赵王杲哭得双眼红肿。士气低迷,眼看就要支撑不住,此时众大臣纷纷劝皇帝 加重赏格,并且宣布停止征高丽。杨广为了保命不得不答应臣子的要求。在重赏的刺激下,隋军人人用命,终于保得城池不失,直到全国勤王军队纷纷到来,突厥人 才撤兵而去。

  就在这些将士们满心以为皇帝会兑现诺言的时候,杨广却把之前的话全盘否定,不但绝大部分将士都没有得到应得的赏赐,而且 皇帝居然宣布要继续征讨高丽!令将士们愤懑不已。杨广不知道自己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其实是犯了身为皇帝的大忌!在民间的众多小说戏文当中“君无戏言”是一 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可是“君无戏言”这句话并不仅仅存在于民间传说中,而是有着很现实的政治意义。中国的皇帝号称天子,他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种至 高无上的政治象征,他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政策。之所以要君无戏言,就是因为国家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要有统一的政策导向,这样君主就必须谨 言慎行。而杨广对这种关乎他统治基础的大事似乎没有丝毫的自觉,他以为皇帝真的就是天之子,在帝国内他可以随心所欲。杨广的做法极大地损害了帝国军方与门 阀地主阶级的利益,使得支撑帝国的基础阶级对皇帝彻底失望,帝国的危机从此不再仅显现在下层劳动人民上,而是蔓延到帝国的中上层阶级了。

  突厥的危机一过,杨广故态复萌,又开始忘乎所以地随心所欲了。对他来说,下层人民的起义根本不是问题,而他身边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对他的威胁更大。有一 段很著名的对话就清楚地反映了隋炀帝的这种心态。一次,杨广问身边的大臣如今全国的盗贼是多了还是少了。左翊卫大宇文述奉承他说:“已经渐渐少了。” 杨广又问:“那比以前少了多少呢?”宇文述又说:“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这种阿谀逢迎的话自然有人听了不舒服,但是杨广的性格是听不进直谏的,于是重臣 之一苏威就退到了大殿的柱子后,想要眼不见心不烦。可是杨广眼尖,看到了苏威的小动作,就把他叫到面前问同样的问题。苏威的回答也很有趣,说:“臣不负责 这个,所以我不太清楚盗贼到底增加还是减少了,我只是担心盗贼的远近而已。”杨广很奇怪,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苏威说:“以前盗贼的踪迹在长白山那 边,现在盗贼已经到汜水了。以前正常的国家租赋丁役现在全都收不到了,这些人都去哪里了呢?还不是都落草为寇了?现在大家纷纷谎报军情,说剿灭了多少盗 贼,其实越剿越多。另外皇上你之前说过不再征讨高丽,现在又反悔,那盗贼能被平定才怪!”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的话让杨广这个好面子的皇帝下不来台。不过杨 广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过了一段时间又跟苏威商讨如何征讨高丽。苏威倒也没有反对,只说了一句话:“征讨高丽简单啊,都用不着出兵,只要大赦群盗,立马就 能有一支几十万的军队,再让他们征讨高丽,戴罪立功,那为了免罪还不人人争先?这样高丽很快就能被灭掉了。”杨广闻言,愤怒地破口大骂道:“这个老不死的 奸徒居然拿盗贼来威胁我!”从这一番对答中可以看出,在杨广的心中所谓的盗贼完全没有什么威胁,而像苏威这种位高权重的大臣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

  自东汉以降,中国的政治权力就掌握在门阀贵族手里,其中既包括汉人中的士族,也包括胡人中的豪酋。隋朝的根基就是这样一批以关中为基础的军事贵族集团, 史称“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身为隋朝开国皇帝的隋文帝杨坚就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杨坚秉承南北朝时期“篡乱相继”的风格,以权臣的身份登上皇位,自然会担 心自己手下的这些同属门阀贵族的大臣们有一天同样会篡杨姓的皇位。而杨广得到皇帝这个宝座同样靠的是宫廷阴谋。靠着结交权臣杨素在最后时刻干掉了认清楚杨 广真面目,想另立太子的父亲。因此在杨广的心目中,所谓的小民百姓根本不足一提,倒是权臣的威胁让他如芒刺在背。因此杨广觉得当务之急根本不是尽快平定叛 乱,而是如何摆平手下这班不听话的大臣。在感觉到大部分的大臣并不赞同他的政策之时,杨广害怕了,感觉这个被众多关陇门阀贵族包围着的帝都长安不再安全, 于是又干了一件蠢事,那就是下江都。

  一个皇帝置国家的政治中心不顾,却流连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小城。这样不但大大增加了控制国家的行政 成本,而且打乱了之前已经成熟的政令渠道,使得整个上层无力控制幅员辽阔的帝国,不过如果站在杨广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杨广下江都其实顺理成 章。杨广在隋文帝开皇八年为行军元帅,统辖九十路总管,雄兵五十一万八千渡江灭陈,结束了南北朝长期的对峙,统一全国。开皇十年(590),在平定南方的 陈朝之后,为了巩固对江南的统治,隋文帝任命杨广为扬州总管,出镇扬州即江都。比起长安,江都才是杨广真正的老巢。待在江都远比待在贵族门阀林立的长安更 能令杨广舒心。当然盗贼蜂起也是杨广最终下江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隋末的农民起义,北方的情况比南方严重得多。苏威的那番关于盗贼越来越近的说法虽然让 杨广非常生气,但也确实起到了警钟的作用。杨广身前有蜂起的盗贼,身后又有众多居心叵测的贵族门阀,于是下江都就成了他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

  但是,在杨广看来符合逻辑的事,却产生了极为不良的效果。在江都他固然可以摆脱关中那些势力强大的贵族门阀,也可以远离越来越多的“盗贼”,但是同样 的,他也失去了对帝国北部的实际控制。在前朝北周的苦心经营下,关中大地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均十分雄厚,又是府兵制施行的重点地区,有着整个帝国最庞大的 军事力量。杨广离开了长安就意味着他完全放弃了对关中的支配权。所谓“得关中者得天下”,秦汉以降莫不如此,觊觎这块肥肉的野心家大有人在。杨广在远离了 危险的同时也同样远离了自己的根本,最终与整个帝国一起走向毁灭。

猜你感兴趣

1.关于隋朝的故事

2.隋朝的著名故事

3.隋朝历史故事

4.隋朝时期的小故事

5.隋朝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