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时的故事

燕青分享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传说的时期。那你知道三国时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国时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三国时的故事:诸葛亮辅佐幼主重结吴蜀联盟

  刘备占据益州之后,势力迅速扩大,给孙权造成很大威胁。于是孙权派兵攻取荆州,结果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共占荆州。后关羽又一意孤行,使吴蜀联盟出现裂痕。

  刘备为了夺回荆州,给关羽报仇,不顾后果,违背联吴抗曹的根本方针,率军攻吴,结果在夷陵全军覆没,刘备只身退回白帝城,极度懊悔又加上身染痢疾,就此一病不起。临终前把辅佐幼于刘禅完成复兴汉室的重任嘱托给诸葛亮。

  当时,蜀国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力量大大削弱,吴蜀联盟彻底破裂,蜀国完全陷于孤立无援之境。诸葛亮深知要使蜀国摆脱两面受敌的困境,得以恢复元气,惟 一的出路是重结吴蜀之好。那时孙权虽已向曹魏称臣,受封为“吴王”,但并非出于本愿。况且吴、蜀关系恶化以后,对孙权也十分不利。这些都使吴蜀重新和好成 为可能。因此诸葛亮很快果断决定,派精明强干之士,出使东吴重新结交两国盟好关系。正当诸葛亮为人选问题拿不定主意时,恰逢邓芝来见,并提出意见说:“今 主上幼弱,初即帝位。应该派人出使东吴,重新恢复两国联盟。”诸葛亮见这一建议正与自己不谋而合,便立即决定派邓芝出使东吴。

  建兴元 年(223年)10月,邓芝到达东吴,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孙权犹豫不定,未立即接见邓芝。邓芝急中生智,上表孙权说:“我这次出使,并不单为蜀国,更是为 吴国的利益着想。”孙权感到此言其中必有缘故,便接见邓芝说:“我早就想同蜀国重新和好,但又恐蜀国刚遭不幸,幼主年小,势单力薄,一旦遭到曹魏进攻,我 也会自身不保,故而犹豫不决。”于是邓芝阐明两国联盟的好处说:“吴,蜀两国据有四州之地,大王是天下闻名的英雄,诸葛亮也是当今杰出之士。蜀国地势险 要,吴国以长江天险为屏障。两国唇齿相依,如果联合起来,则优势更为突出,进可以夺取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这个道理不是很清楚吗?如果大王和曹魏保持关 系,曹丕早晚会让您入朝,以太子作为人质。大王如不听从,一定会遭到曹魏的讨伐。那时,蜀国也趁机顺流东下,恐怕大王就不会拥有江南之地了。”听罢邓芝一 席话,孙权沉思半晌,觉得确实很有道理,于是下决心拒绝曹魏,与蜀国重新恢复盟好关系,还立即派张温出使蜀国谈和。

  建兴七年,孙权主 张吴、蜀并称二帝,遭到蜀国一些官吏的反对,再次提出两国绝交。诸葛亮从统一大局出发,以《绝盟好议》为题发表谈话,做说服工作。指明绝盟的危害,肯定继 续联盟的必要,主张从长远利益着想。接着又派使者去祝贺孙权称帝,再次订立吴、蜀联盟。诸葛亮努力维护吴蜀盟好关系,为南征和北伐创造了必要条件。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为蜀国制定的正确方针和外交策略。当时,三国鼎立已成必然趋势,吴、蜀为维护各自利益,只能走联合抗曹之路。

  三国时的故事:诸葛亮弹琴退魏兵

  诸葛亮错用马谡守街亭,不久即为魏将张郃领兵攻占。诸葛亮顿足长叹,急命关兴、张苞各领兵3000去武功山小路,作疑兵防止魏兵继续进攻;命张翼领兵 修整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令大军暗地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再令马岱、姜维去山谷中埋伏,准备为大军断后。诸葛

  诸葛亮错用马谡守街亭,不久即为魏将张郃领兵攻占。诸葛亮顿足长叹,急命关兴、张苞各领兵3000去武功山小路,作疑兵防止魏兵继续进攻;命张翼领兵 修整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令大军暗地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再令马岱、姜维去山谷中埋伏,准备为大军断后。诸葛亮安排已毕,便自领5000兵到西城县搬运粮 草,准备撤退。就在这时,哨兵前来报告,说:“司马懿领15万大军,向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无大将,只有一班交官在侧,所领的5000士兵 已有半数搬运粮草先走了,只有2500人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皆面如土色,心想这次算完了,2500人如何能抵挡敌人的15万大军呢?

  诸葛亮登城远望,只见魏兵果然分为两路,向西城县浩荡而来,所过之处,尘土蔽日。诸葛亮立即传令:“赶快把所有的旗子藏起来,所有士兵守在城中别动,不 可随便行走及高声喧哗,否则格杀勿论。立即打开四门,每一门安排20个士兵,分作百姓的模样打扫街道。如魏兵到了,切不可随便乱动,我自有妙计退敌。”说 罢,诸葛亮披上鹤学,戴上头巾,带着两名童子走到城楼之前,凭栏而坐,弹起琴来。

  再说,司马懿的前锋部队来到城前,见了诸葛亮如此安 排,不敢进兵,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信,便命令大军原地待命,自己亲自飞马来看。果然看到诸葛亮焚香弹琴,笑容可掬。左边有一重子手持宝剑,右边又有 一童子手持谨尾。城门内外有20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扫地,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司马懿看罢大疑,急命前军作后军,后军作前军,赶快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 昭说:“莫非诸葛亮手边真的没兵,所以故作此态吧?”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小心,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必有埋伏。我若进兵,便中了他的计了。” 于是,两路魏兵全部退走了。

  诸葛亮见魏兵远去,大笑而起。众官此时尚在惊骇,便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令统15万精兵到此, 见到了丞相您,他便退兵而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诸葛亮说:“司马懿一生谨慎,不敢冒险。见我如此安排,必然怀疑我设有埋伏,所以才撤退了。我也不愿冒 此大险,只是事不得已,只好冒险一次。”众官一听,心里恍然大悟,齐声说:“丞相的用兵,果然是神鬼莫测。如果是我们,早就突城逃跑了。”诸葛亮笑着说: “我也不是不想逃跑。只是我军只有2500人;如果弃城逃跑,肯定逃不了多远便会被司马懿抓住了。所以,只好用空城计冒险吓走他。”

  各位读者应知,诸葛亮的空城计虽然奇妙,却决不是用兵的正招。倘若他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对手如果也不是用兵谨慎的司马懿,只怕西城县早已化作西粉了。还是他本人说得好,用空城计实在是冒险,不过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已。所以,虽是妙计,却不可随便用之。

  三国时的故事:邓艾奇兵度阴平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地广人多,实力最强。公元263年,司马昭执政时,准备一举灭蜀。于是派出三路人马:邓艾和诸葛绪各统率3万大军,钟会带领10万大军,分路出击。此时的邓艾已是一位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大将了。

  魏军攻势凶猛,连连获胜,不久就攻占了蜀国许多座城池。邓艾一直攻到阴平一带。钟会合并了诸葛绪的人马,兵力更强。他率大军直逼剑阁。蜀军统帅姜维,带 领将士,依凭着剑阁险要的地势,顽强地抵挡住了钟会大军的进攻。钟会兵力虽强,却奈何姜维不得。加上军粮供应跟不上,就想退兵回去。

  这时,邓艾从阴平赶来。当时,邓艾手下只有3万人马,而钟会却统领着13万大军。他自恃兵多将广,根本不把邓艾放在眼里。

  邓艾早已闻知钟会在剑阁受阻。他心里暗自盘算:剑阁过不去,能否找到别的通道可直通蜀国都城呢?于是,在阴平时,他派出。许多探马,让他们查明当地地 形、环境,终于探得一条从阴平通往成都的小路。这条小路,四面都是奇山峻岭,很难行走。据说是汉武帝南征时开凿的,已有三四百年无人通行了。

  邓艾闻报,心中大喜。心想:真乃天助我也2此路既是有好几百年无人行走,那蜀军必定做梦也想不到我能率军从此路偷袭成都,更不会加以防范了。

  于是,他先赶到剑阁,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钟会。钟会本来就瞧不起邓艾,又听他讲出这种异想天开的计策,更是只限于嗤之以鼻。但他很想看邓艾出丑,于是也不加阻拦。

  邓艾不知这些情况,一心想着完成自己的计划。他马上率人马回到阴平,集合队伍,给大家讲清了他的打算。众人士气很高,都表示愿听邓艾吩咐,为国立功。邓 艾派儿子邓忠率5000名精兵,手执斧头、铁凿,作开路先锋。他带领大军,备足了干粮、绳索,紧随其后。途中道路非常险阻,但每个人都坚持下来了。大军每 前进100里,就留下几千士兵扎下一个营寨,以保证前进的军队能与后方保持联系。

  大军最后只剩下2000余人了。这一天,邓忠匆匆地跑来向邓艾报告说前面碰到一座陡峭的悬崖,人马难以通过。邓艾忙带领将士前去观看,果然看见那悬崖十分陡峭,崖下山谷深不见底。有些士兵胆怵了,心里直打退堂鼓。有人说:“白费了这么多功夫,撤回去算了!”

  邓艾见状,严厉地说:“我们已经克服了那么多困难,现在胜利在望,成功与否,就在此一举了。我们要坚持住,就算再难过去,也一定要设法通过。”说到这 儿,他忽然计上心来,转身下令让大家先把行装、兵器扔下悬崖,然后自己拿过一条毡毯,裹住身子,高喊一声:“大家照我的样子,滚下悬崖!”话音未落,带头 滚了下去。

  将士们深受感动,都像邓艾那样,纷纷越过了悬崖。邓艾重新集合队伍,未伤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江油城。接着又向绵竹进发,经过一番苦战,又胜利地占领了棉竹。

  这时,邓艾大军已迫近成都。蜀国皇帝刘禅接到战报,想调回剑阁姜维的人马,已经来不及了,只得出城投降。

  邓艾一举灭亡了蜀国。此时的钟会,还在剑阁城外攻城呢!

  此计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全称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是楚汉战争时韩信运用的一个计谋。此计适合在我方不便正面进攻,而又另有可“渡”之路的情况下使用。一明一暗,使敌人不能正确判断我方的意图,从而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猜你感兴趣

1.三国小故事有哪些

2.三国演义中的故事200字

3.关于三国的小故事

4.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5.经典的三国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