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国清朝历史故事

燕青分享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入主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那你知道中国清朝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国清朝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清朝历史故事:整顿财政清查贪吏

  阎敬铭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担任户部尚书一职,在任期内,他利用审计手段,清理整顿当时极为混乱的财政收支,严厉查处了一批贪官污吏,政绩卓著,被时人交口称颂。

  阎敬铭早年曾在户部担任过户部主事,深知户部弊端,尤其天下财赋总汇的北档房,积弊更深。他决心革除积弊,实行改革。上任第一天他就亲自看账,并找来档房司官问账。结果无论是领办、会办、总办都不知道库里存银几何以及出纳情况和盈亏怎样,甚至连算账、看账都不会。眼看关系国家财政命脉的户部档房之账竟如此糊涂,为官员贪污提供了极大方便,阎敬铭立即给皇帝上奏折说:“满员多不谙筹算,事权半委青吏,故吏权目张,而财政愈葬,欲为根本清厘之计,凡南北档房及三库等处非参用汉员不可。”由于当时清政府库款困乏,也有整顿度支的迫切要求,所以同意了阎敬铭的奏请。

  阎敬铭查了账目再查三库。所谓三库,是指户部管辖的银库、绸缎库和颜料库。其中绸缎、颜料两库为天下实物贡品收藏处,库内堆积如山,毫无章法,颜料、绸缎、纸张混在一起,月积年累,大都霉烂得无法使用,加上鼠咬虫蛀,毒蛇成群,进出账目更是二百多年的流水账,无清无结。银库的问题比想象的大得多,管理银库的差役、官员没有不贪污的,甚至连做苦力的库兵都利用搬银子的机会,把银子塞在肛门里面偷出来。职掌出纳的掌库、书办以大秤进、小秤出,天平砝码异常不等,十个里面最多有一个是准的,真是弊端累累。阎敬铭一反过去堂官所为,花了很大力量,亲自入库清点,认真查对出纳档案,并清查了二百余年的库藏和出纳账目。他的做法和态度震动了朝野。通过查账查库,阎敬铭当场斥逐了一批书办和差役,并奏参了号称“四大金刚”,原在户部担任司官的姚觐元、董俊汉、杨仅典和满族人启某。姚、董等四人受到清廷“革职回籍”的严厉惩处。清查三库,是清末一次很重要的查账理财活动。通过这一次清查,朝廷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国库到底存银几何,对自己的财政有了详细彻底的了解。

  阎敬铭担任户部尚书之初,各地报交户部的银库存银都很少。例如山东省报交户部的银库存银只有几千两,阎敬铭对此十分怀疑,因为他曾在山东担任巡抚一职,对山东的财政收入比较清楚。于是他命令对山东的财政活动进行审计,那些有贪污行为的幕僚们极力宣称审计不可行,并且订立了攻守同盟,百般阻挠。阎敬铭掌握这一情况后非常气愤,警告说:“有敢阻挠者斩。”幕僚、差吏们都知道阎敬铭能够说到做到,再也不敢胡言乱语阻挠此事。审计公务得以顺利进行,按照朝廷规定的各项财政、财务收支标准,核对审查山东省各州县的财务收支,相应的贪污舞弊行为也都被揭露出来。随后,阎敬铭报奏朝廷对贪污舞弊的幕僚、差吏予以严厉制裁:查抄了一百五十三人的家,斩杀差吏数人,辞退幕僚十余人。他又对山东省的财政活动订立了一项制度,规定山东各级官府赋税的征收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逾期不报,即将负有主要责任的官员立刻革职。自此,幕僚、差吏们不敢再复效前辙,侵冒贪污了。几年之后,山东省银库存银由数千两增至五百万两。

  阎敬铭整顿户部积弊,掀开了户部的许多黑幕,最惹眼的是掀出了云南省军费报销案。在清朝,军费报销向来是报销者和户部司官、书办的贪污门路,报销者可以把并非军费的款项纳入军费中去报销,而把大量报销所得的多余款项揣入私囊。户部明知有弊而给予报销,就要私收贿赂,通同作弊。云南的军费报销,早在阎敬铭入京执掌户部的半年前就已开始舞弊,云南巡抚派粮道崔尊意和永昌知府潘英章,携带巨款,来京打点门路。他们先找军机处章京、太常寺卿周瑞卿,通过周瑞卿找到署理户部尚书的军机大臣王文韶、景廉行贿游说。然而户部书办一口要13万两银子的巨额“打点费”,潘英章等人嫌太多,正在讨价还价的当儿,传来了阎敬铭即将进京接管户部的消息。他们深知阎敬铭的为官为人,赶紧抢在前面,以8万两白银的贿款,把云南军费报销了结。

  像这样的行贿,在户部早已习以为常,百官们明知内情也不敢揭发,因为它往往牵连朝中大员,故而积弊愈深。阎敬铭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整顿,使百官们打消顾虑,逐渐打开言路。首先是御史陈启泰上了一道奏折,揭露太常寺卿周瑞卿和户部司官在云南报销案中受贿的事实。事关重大,朝廷不能不问,但谕旨只派刑部审查,并轻描淡写,对王文韶、景廉明显有保护的意思。可是谕旨一发,案子想收也收不住了,御史洪良品把知道的底里一古脑儿揭了出来,要求对景廉、王文韶即行罢斥,听候查办。随后邓承修、张佩纶、盛呈等人也都连上奏折,呼吁严行审理云南军费报销案,对王文韶等人严厉制裁。与此同时,阎敬铭以户部的账目不清、三库混乱,参奏户部司官“含混草率”,进一步把矛头指向原为户部尚书的景廉和王文韶。清政府在阎敬铭等人的敦促之下,加紧对案件审理,并派他会同刑部审理此案。案子到了阎敬铭手里,自然就有了结果。与案情有牵连的数十名大小官员,都受到了应得的惩处,如受赃的户部云南司主事孙家穆革职赔赃,徒三年;太常寺卿周瑞卿革职赔赃,流三千里;潘英章、户部主事龙继栋、御史李郁华等也都被革职流放;军机大臣景廉、王文韶都受到降级处分,王文韶被逐出了军机处。其他如户部侍郎许应、崇礼、工部侍郎翁同龢和兵部侍郎师曾、孙家鼎、徐同仪、福志、现任云贵总督岑毓英、户部侍郎奎润等也都有失察之责或有一定瓜葛,分别受到降职罚薪等处分。

  云南报销案的处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大事。当时如果没有阎敬铭参与审理,很难想象能有谁去揭穿这样的黑幕。

  中国清朝历史故事:圆明园里有“金砖”

  圆明园的“金砖”不是人们想象的“金”砖,它是我们国家古代独有的一种建筑材料。由于它做工精细,是砖中极品,又为皇家专用,所以人们称之为金砖。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档案中记载又称做“津砖”。

  金砖创制年代无考,但据有关文献记载,金砖在明代已有大量生产制造了。到了清代的乾隆年间,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高峰。

  金砖规格分为一尺七寸、二尺、二尺二寸,厚二寸五,均为正方形。liuxue86.com由于它系“钦工物料”,为皇家所用,所以地位特殊,加之严格的选料、精细的加工,使之烧成后颜色纯青,敲之声音悦耳,断之无孔,细如端砚,因此身价百倍。

  据《天工开物·造砖图说》等书记载,造砖过程分为: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入窑、烧制7个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详细分工。如选土分捶、晒、舂、磨,澄浆分淘、晾、揉、踏……入窑烧制得用文火熏烧,仅烧制的时间就长达130天。成砖后还得浸油,前前后后需2年时间尚可完成。

  因为皇家工程是不能停工待料的,所以从制坯到烧制成砖,从运输到使用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要估计到。为了保证质量和施工用量,往往工程上用一块砖同时要多制6-7块砖。清乾隆年-间烧制质量最好时,也要1:1,大型砖要1:2。也就是说不同规格的砖,为保证工程需要最少也要1-2倍地烧造。为了分清责任,每块砖上都要烧制上年代、产地、监造者、制造者、规格,以备查验。例如笔者家收藏的圆明园的金砖,边款记有“乾隆四十八年辰造,细料二尺见方金砖,永记、杨德山、除玉山,鲍文华造,督造官江南苏州知府、付刚德”等字样。字迹虽经百年,至今清晰如初。

  让人遗憾的是,100多年前已不再烧造金砖了,技术也因此而失传。解放后因财力物力原因,虽曾试制过但未成功。故宫现在尚存的金砖数量也是极为有限。

猜你感兴趣

1.历史故事

2.清朝历史故事精选

3.中国古代著名历史故事

4.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