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人物故事
元朝(公元1271—1368年)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政权。那你知道元朝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元朝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元朝人物故事:成吉思汗与郭宝玉
郭宝玉是唐朝名臣郭子仪之后,金末封汾阳郡公,蒙古大军至,金军败,郭宝玉举军降蒙古。
郭宝玉降蒙古并不是因为胆怯,恰恰相反,他浑身是胆,勇冠三军,不久,成吉思汗决定西征,郭宝玉在出征将官之列。考虑到西域山高池险,成吉思汗向郭宝玉征求攻取之策,郭宝玉说出一番惊天动地的豪言:“他们的城池要是在天上,那我们攻取不了,若不是在天上,至则取矣!”成吉思汗一听,也不得不服,名将之后,果真不同凡响啊。
一次战斗中,郭宝玉胸中流矢,生命垂危,成吉思汗命人剖开一头牛的胸腹,将郭宝玉放置其中,过了好久,郭宝玉才渐渐苏醒了,捡回一条命来。将垂危的重伤员放在牛腹中治疗,是早期蒙古族的一种治疗严重创伤的办法,虽然不见得有科学依据,但对于重要将领,成吉思汗往往下令不惜一试,属于当时的“天价手术”。
郭宝玉率军参与了著名的攻克撒马尔罕城的战斗,据说撒马尔罕城惨遭屠城,如果属实,郭宝玉恐怕也难辞其咎。阿姆河边的战斗十分激烈,敌人筑十余座堡垒在岸上,河中布列战船,恃险迎战西征军。郭宝玉下令用火箭射击敌方战船,将其一举烧毁,乘胜直出对岸,击破护岸敌兵五万之众,斩大将佐里,“遂屠诸垒,收马里四城”。当年,郭宝玉率军追击残敌,直至印度河畔。
郭宝玉是成吉思汗西征大军中的一柄尖刀,成吉思汗指向哪里,郭宝玉就打到哪里,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元朝人物故事:沈万三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佑由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南浔沈家漾迁徙至周庄东宅,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土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官,在南京还建造了“廊庑1654楹,酒楼4座……”有了舒适的住宅,但不久,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沈万三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立业之地,“万三住宅在焉东北半里许,即东庄地及银子浜,仓库、园亭与住宅互相联络”(清《周庄镇志》卷二),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明。杨循吉《苏谈》)。尽管他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的封赏,但他不愿离开这块宝地。“元。王行字止仲,吴县人,沈万三延为西宾,每一文成。沈酬金一镒”(清《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可见,他连自己的子孙都要留在这块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养,使沈家久盛不衰。
关于沈万三发财致富的原因。大致有“垦殖说”、“分财说”和“通番说”三种。
一、垦殖说。许多史料上都有记载,但真正完善地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昆山文管会陈兆弘在“明代经济史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明初巨富沈万三的致富与衰落》一文。文中重点提出,沈万三从“躬稼起家”,继而“好广辟田宅,富累金玉”,以至
“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沈万三依靠垦殖发富,乃至成为豪富,号称江南第一。
二、分财说。有人认为,“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清《周庄镇志》卷六。杂记),又有人说“元时富人陆道源,皆甲天下……暮年对其治财者二人,以资产付之”,“其一即沈万三秀也”(杨循吉《苏谈》),总之,沈万三是得到了吴江汾湖陆氏的资财,才成为江南巨富的。
三、通番说。据《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一家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这说明沈万三是由于把商品运往海外贸易,才一跃而成为巨富的。
事实上,沈万三之所以成为江南巨富。以上三个因素缺一不可,是密切关联的。如果说沈万三“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业弗替,尝身帅其子弟力穑,”说明他有了立业的根本。沈万三得到了汾湖陆氏巨资,更由于“治财”有方,显示了他出色的“经济管理”的才能,才有了致富的本钱和关键。他有了这样的巨资后,一方面继续开辟田宅,另一方面他把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蚬江(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走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带的丝绸、陶瓷、粮食和手工业品等运往海外,开始了他大胆“竞以求富为务”的对外贸易活动。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沈万三就是从贸易中赚下的一部分钱,购置田产,另一部分钱作经商的资本。所以说,沈万三是以垦殖为根本,以分财为经商的资本,大胆通番,而一跃成为巨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实为沈万三父子之功。”
沈万三富得连朱元璋都眼红。但在遭受朱明王朝三次沉重的打击后,又很快衰落了。
第一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前后。据清《周庄镇志》记载,“《明史。马后传》洪武时。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分之一,请犒军,帝怒日:‘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谏曰:‘不祥之民,天将诛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除沈万三充军云南之外,他的第二个女婿余十舍也被流放潮州。在此之前,沈万三除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外,还以龙角贡献,并献有白金2000锭,黄金100公斤,甲士10人,甲马10匹,建南京廊庑、酒楼等。这次打击不仅使沈家失去了沈万三这个当家人,而且富气也减去了大半,可谓人财两空。不仅如此,沈万三当时被捕时,周庄镇上株连甚多。有尽诛周庄居者之说,幸亏镇人徐民望不避斧钺,告御状至京城,才救下周庄全镇老小。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絏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清《周庄镇志》卷三-冢墓)。这次沈万三子沈旺的两个儿子沈至、沈庄(伯熙)又为田赋坐了牢,伯熙当年就死在牢中,后移葬于周庄杏村。这样,从根本上动摇了沈家的基业。
第三次打击是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奏学文与蓝玉通谋。诏捕严讯,辞连妻女,及其仇七十二家。…‘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清《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这次沈万三女婿顾学文一家及沈家6口,近80余人全都被杀头,没收田地,可谓是满门抄斩了。沈万三苦心经营的巨大家业,急剧地衰落了。“沈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存。亦不甚宏大”,沈家大族遭受如此三次沉重的打击,只能家破人亡。
就这样,号称江南第一豪富的周庄沈万三,由兴盛走向了衰落,但他毕竟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借鉴的人物,他在周庄的遗迹,也使中外旅游者及专家学者深感兴趣。
元朝人物故事:元代大旅行家汪大渊
汪大渊(1311年~?),元朝时期的民间航海家。字焕章。南昌人。至顺元年(1330),年仅20岁的汪大渊首次从泉州搭乘商船出海远航,历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横渡地中海到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莫桑比克,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经澳洲到加里曼丹、菲律宾返回泉州,前后历时5年。至元三年(1337),汪大渊再次从泉州出航,历经南洋群岛、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至元五年(1339)返回泉州。
汪大渊第二次出海回来后,应泉州地方官之请,开始整理手记,写出《岛夷志略》。《岛夷志略》分为100条,其中99条为其亲历,涉及国家和地区达220余个,对研究元代中西交通和海道诸国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引起世界重视。1867年以后,西方许多学者研究该书,并将其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公认其对世界历史、地理的伟大贡献。
经历
元代著名航海家汪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西文学者称他为“东方的马可·波罗”。
幼时
汪大渊生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从小聪明好学,深得父母钟爱,望其长大成才,故取《论语》中“焕章”。汪大渊果然不负所望,成为举世闻名的航海家。
青年
他先游历一当时中国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世界最大商港之一的泉州。看到各种肤色和操各种语言的人们,摩肩接踵;看到琳琅满目的中西厅贷,堆积如山;港湾里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大小般只,特别是那些中外商人、水手所讲的外国风情,是那 样的生动、有趣,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汪大渊的好厅心,后来促成了他两度远洋航行的壮举。
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年仅二十岁的汪大渊搭泉州远洋商船,从泉州港出海了,一直到元统二年(1334年)夏秋间才返回泉州。这次航行从泉州经海南岛、占城、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缅甸、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再横渡地中海到西北非洲的摩洛哥,再回到埃及,出红海到索马里,折向南直到莫桑比克,再横渡印度洋回到斯里兰卡、苏门答腊、爪哇,再到澳大利亚,从澳大利亚到加里曼丹岛,又经菲律宾群岛,最后返回泉州。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 年),汪大渊第二次从泉州出航,游历南洋群岛,印度洋西面的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地中海、莫桑比克海峡及澳大利亚各地,两年后才返回泉州。
岛夷志
汪大渊远航回国后,便着手编写《岛夷志》,把两次航海所察看到的各国社会经济、奇风异俗记录成章,作为资料保存下来。当时泉州路正在修郡志,泉州地方长官(称达鲁花赤)与主修郡志的人见此书在为赞赏,即将《岛夷志》收入《泉州路清源志》中,作为附录。后来汪大渊回到久别的故乡南昌,将《岛夷志》节录成《岛夷志略》,在南昌印行。这本书才得以广为流传。但《岛夷志》一书却在元末兵乱中大部分散失,明朝后终于失传。
猜你感兴趣:
2.元朝经典故事
3.元朝的历史故事
4.历史励志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