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摘抄
看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人,都被里面的历史故事所吸引。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摘抄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摘抄,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摘抄:武则天当女皇帝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才人(唐代一种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她称帝后,又特地造了一个“瞾”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当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则天等妃嫔被遣送到感业寺当尼姑.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在太宗宫中见过武则天,彼此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须听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太宗临终时托付过后事的顾命大臣.为此,他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去说明心愿.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李治迎娶的,不能轻易废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应当从名门望族中选择更好的女子.武则天的父亲,当年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只是因为帮助高祖李渊起兵,后来才当了工部尚书,封为应国公.因此武则天的出身实在很低微,不配做皇后.
他们的意见,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武则天代表的则是庶族地主阶级.从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就在不断跌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则在不断上升.而唐高宗当时又想摆脱顾命大臣对他的控制,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一天,属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便问他:“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执,坚持认为不可.他是顾命大臣,事情弄到这样,该怎么办?”
李回答说:“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外人!”
听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决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又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或诛杀,或放逐,连他的舅父、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头晕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处理朝政.武则天对政治很有兴趣,而且权力欲也很强,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从此以后,武则天便参与国政.她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久就凌驾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台侍郎上官仪便对高宗说:“皇后专权,有失民心,请陛下废黜她.”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报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赶来,厉声责问高宗.高宗吓得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在上官仪身上.不久,武则天就找了一个罪名,杀掉了上官仪.
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帘并坐.不论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说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称天皇,武后称天后,朝廷内外,将他们二人并称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则天先立儿子李显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个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则天说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从小小的参军提升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为侍中.
武则天对此十分愤怒,立刻把中宗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但只过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废了,改元为光宅,亲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则天随便地废立皇帝,是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挑战,也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着她的势力横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开反对她.
先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揭竿而起,他们公开提出口号:推翻武太后专权,拥护李显复位.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攻占了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淮阴等地.为了号召全国响应,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的骆宾王,还亲笔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则天责骂得非常厉害,但武则天看了以后却赞不绝口.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朝廷没能任用骆宾王,实在是“宰相之过”.由此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则天派大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压了徐敬业.此后又有唐宗室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但也被武则天镇压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自己加尊号“圣神皇帝”.就这样,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摘抄:况钟治理苏州府
明成祖死后,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不到一年死了,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年号宣德.
明宣宗时,苏州府赋税、吏治、治安问题突出起来.这里经济繁荣而赋税特重;贪官污吏、恶霸劣绅相互勾结,上盗国库,下欺良民.难以忍受剥削压迫的农民大量逃亡,国家赋税也收不上来.真是民穷国困.苏州府属于难以治理的州府之一.
明宣宗急了,想派一位廉明能干的人去做苏州知府,扭转这种情况.大臣们推荐了况钟.
况钟是江西靖安人.他从“书吏”(办理事务的小官)做起,因有成绩,明成祖时,升到礼部做了个小官,以干练闻名,多次得到明成祖的嘉奖.据说,当时礼部要发一封公文到江南去采购皇宫中用的皮鼓,要求文书既说明白质量与制作的要求,又要简明.好几个官员拟的稿,不是罗嗦,就是意思含糊.况钟看过稿,仅加了“紧绷密钉,晴雨同声”八个字,就全都说明白了.
这次与况钟一道出京的,还有同时任命的另外八个府的知府.皇帝为他们设宴送行,又每人给一封诏书,要求他们到任后放手清理赋税,兴利除害,不怕威胁,不受利诱,不被欺骗.有违法害民的官员,立即逮捕送到京城治罪.
况钟公元1430年农历七月到达苏州.到任后,他首先整顿当地吏治,严惩贪官污吏.他自己做过多年的官衙办事员,熟悉奸差滑吏勾结地方豪强做坏事的各种手法.因此,他没有下车伊始,就指手画脚,而是观察环境,了解情况.头一个月,他一点不动声色,皇帝的诏书也被他藏起来,以免打草惊蛇.
奸官滑吏们也在摸新知府的底.第一天坐堂,吏员们就送上一大堆卷宗,让他审批.有的是疑难杂案,有的是做过手脚的舞弊案.况钟装出糊涂的样子,一一询问他们,这件该怎样批答,那桩又该怎样办理.并依照他们的意见,签押办理.但他都逐件记下,什么人什么主张,并作秘密调查.
奸吏们见新知府如此好说话,非常高兴,以为又遇到一位昏庸糊涂的上司,依然可以放心大胆地干营私舞弊的勾当.有些人还在背后取笑况钟.况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表面上不露声色.
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况钟升堂,突然命令立刻召集府中官员和属吏,又请来了地方上的长老,当众宣读了皇帝的诏书.接着就一个个地当堂问话:
“张三,你哪一天收了谁谁多少两银子,将他的仇人诬陷下狱.”
“李四!你又在哪一天私放了一个罪犯,得到多少肮脏钱.……都有没有这些事?嗯?”
这批平时欺上瞒下,狐假虎威的贪官污吏们,个个心怀鬼胎,被问得胆战心惊,呆若木鸡,多数不敢分辩.个别胆大的还想狡辩,况钟取出他的记录,指出他在某件事上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在另一件事上又是怎么阻挠知府办案的,等等,证据凿凿,难以抵赖.况钟当堂处死了六个罪大恶极的奸吏.其余的官吏都战战兢兢地退下,等待发落.
当时苏州府下辖吴县、长洲、吴江、昆山、常熟、嘉定、崇明七县.十多个县令、县丞,有的勾结恶势力,贪赃弄法;有的老迈昏庸,办事糊涂;有的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况钟一连罢免了十一个.
苏州各县农村有一种四围围堤的低洼田,叫圩田,管理人员叫圩长、圩老,共有九千人.这些人多数是地方恶霸,专门欺压善良本分的农民.况钟顶住上司的反对,坚决将他们革除掉.
况钟的行动雷厉风行,震动了整个苏州府,贪官污吏、恶霸劣绅个个胆战心惊,不敢不有所收敛.
苏州田赋之重,举世闻名.当时全国一年夏秋两税的总数是三千多万石,苏州一府七县就要收二百八十一万石,近十分之一.这是朱元璋明初定下的惩罚性的加重赋税,已经非常不公平.可是当不堪重负的农民逃亡之后,他们留下来的税额,却加在没有逃亡的农民身上,农民的赋税负担越来越重.此外,还有种种苛捐杂税.况钟经过细致的调查、统计和计算,奏准朝廷,减免了全府官私田租共一百六十多万石、欠税数七十万石,多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朝廷实际收到的赋税,反而有所增加.
此外,况钟在苏州还大力平反冤狱,兴修水利,设置“济农仓”,救济灾民,兴学育才,为苏州人民做过不少有益的事.当地人民称他为“况青天”.
况钟在苏州一连做了三任知府,每次任满,照例要迁升,全苏州的百姓都挽留他,多次联名上书朝廷.朝廷不得已,只得让他连任,而将他的官衔从正四品,提升到正三品.长期的操劳,使他积劳成疾,公元1433年,他六十岁的时候,终于死在任上,这时他已经做了十三年的苏州知府了.
在执法除贪、锄恶济民的活动中,况钟有一个好伙伴、好上级,他就是周忱.周忱当时任江南巡抚,善于理财.他全力支持况钟的治理整顿.有许多措施,是他与况钟一道调查、研究、决定的.没有周忱的坚决支持,况钟对苏州的整治,不会一帆风顺.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摘抄:李渊建立唐朝
李渊出身贵族.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与丞相并列的中央高级官员),李渊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隋炀帝的母亲.所以说,李渊不但是贵族,还是隋朝的皇亲呢!他继承了祖上的爵位,称为唐国公.
公元617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被派去镇压农民起义.虽然打过几次胜仗,但农民起义队伍越来越强大,隋王朝眼看快土崩瓦解,他不得不为自己考虑起后路来.
李渊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最有才华、胆识.当时太原北面的突厥多次来犯,李渊出兵抵抗,连吃几个败仗,正在担心让隋炀帝知道了,追究起责任来,那可怎么办.在封建社会,反抗朝廷被视作大逆不道的首恶,会遭致灭门之灾,即使亲如父子,彼此也不敢轻易道破.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李渊的处境越来越危险,李世民才抓住机会,劝父亲起兵反隋.
李渊听李世民一说这个建议,吓得直哆嗦,责怪道:“你怎么说出这种犯上作乱的话来?如果我向上一报告,你就要被砍头的!”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说:“父亲尽管去邀功请赏告发我,儿子才不怕呢!”
李渊无可奈何地摇摇手,叮嘱儿子以后再也不要说这种话了.
可是第二天,李世民又来和父亲谈这个话题:“您受命来当太原留守,现在又要讨伐造反的人马,又要抵挡突厥的进攻,实在是力不从心.即使您再有功劳,当今皇上猜忌心重,您的处境就更危险了.儿子觉得您现在只有一条路,就是赶紧起兵反隋.”
李渊叹了一口气,犹豫地说:“你的话也有道理,我就是拿不定主意.一旦失败,那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啊!”
李世民见父亲松了口,便继续说道:“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官军力量分散,不难对付.我有个朋友叫刘文静,现在关在晋阳(今山西太原)牢里,他是个人才,还可以帮我们招兵买马.”
李渊听从李世民的劝告,立刻把刘文静从牢里放了出来,派他去招集人马;同时又召回在河东打仗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一看形势不妙,就想要阻止.李渊先下手为强,给他俩加了个“勾结突厥”的罪名,抓起来杀了.
李渊采纳李世民的建议,派刘文静去跟突厥结交,并送去一份厚礼,说服突厥可汗与自己一起反隋.当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渊没有了后顾之忧,才正式起兵.他把士兵都称作“义士”,自称“大”,分别封李建成和李世民为左右领军大都督,封刘文静为司马.
李渊的策略是先取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他依照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太原官仓,救济贫民,收取人心,并发檄文声讨隋炀帝的罪恶.随后,就带着三万人马朝长安杀来.
攻占关中的第一个硬仗,是拿下了地势险要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全军上下士气大振.一路上继续招兵买马,所到之处都打开粮仓救济贫民.老百姓对这支队伍很有好感,加入进来的人越来越多,当攻打长安时,已经成了一支有二十多万人的大军.
李渊攻下长安后,取得号令关中的地位,立即废除隋朝的苛法暴政,并宣布约法十二条,受到百姓的欢迎.
李渊见时机没有完全成熟,暂时还是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yòu)做个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自己以唐王、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一切军国大政.
这时,各地起义军都发展起来了,如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等,都给隋军以沉重的打击.隋炀帝干脆躲到江都,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第二年夏天,护卫隋炀帝的禁卫军将士,眼看着暴君的末日就快到了,不想跟着送死.大将宇文化及乘机发动兵变,攻进行宫,把隋炀帝软禁起来.
隋炀帝起初还嚣张地问道:“是谁带头这样做的?”
将士们气愤地说:“天下所有的人都恨透了你这个暴君,恨不得把你千刀万剐,还需要哪个来带头杀你吗?”
隋炀帝吓得低下了头,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便解下巾带交给看押他的卫士.
公元618年,李渊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勒死的消息后,便把杨侑赶下了台,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唐朝,历史上称他为唐高祖.
隋炀帝虽然死了,但东都洛阳还在隋炀帝的孙子杨侗和大臣王世充手中.王世充拥立杨侗为皇帝,即隋越王,仍打着隋朝的旗号,继续与起义军为敌.
王世充打败了李密统帅的瓦岗军后,就把杨侗废了,自己当皇帝,国号为郑.这时,窦建德也自立为帝,国号叫夏.他们都是刚建立起来的唐朝的强大对手.
李渊派李世民等先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直到公元623年,才使唐统一中国的战争基本结束.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要内容
下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主要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