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史记故事>

关于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概括

燕青分享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那你知道关于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概括:成汤仁政

  成汤是契的第十三代孙。从契到成汤的这段时间里,殷人迁徙过八次国都。成汤即位以后,为了效仿古代圣人的事迹。把都城又迁到帝喾曾经定都的地方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县城)。

  成汤有征伐诸侯的权利。诸侯葛伯不奉行祭祀,成汤听说以后,立即去征伐他。他告诫葛伯说:“你不能恭敬地顺从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惩罚你,绝不会有半点宽恕。”葛伯因此改邪归正。成汤曾经说过:“人以水为镜就可以看见自己的形貌,君主观察民众的状况就会知道国家治理情况的好坏。”臣子伊尹听了这番话,赞美他说:“英明啊!如果君主能够听从进谏的言语,治理国家的方法就会得到改进。而君主爱护百姓,那么凡是有善良品行的人也会因此受到他的提拔,在王府里任官。因此请您多多努力吧!”

  有一次,成汤出行,看见野外捕猎的人张开了四面大网。他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就向捕猎的人请教。捕猎的人说:“我这样做是希望从天上、地下和四方来的猎物都进入我的网中。”成汤慨叹道:“你这样做太绝情了,会把所有的猎物都捕尽的!”于是成汤命令他去掉捕网的三面,并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想从左边逃去的猎物,就让它从左边逃去。想从右边逃去的猎物,就让它从右边逃去。那些不按照我的想法逃去的猎物,就进入我的网中。”后来四方诸侯听说了这件事,无不赞美说:“成汤的仁德达到了极点,竟然把恩惠布施到了禽兽的身上。”

  关于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概括:仁爱的古公亶父

  后稷的后代几经飘荡,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农业生产的传统,最后在豳地岐下(即今陕西省岐山南之周原)定居下来。古公亶父继位后,他以德治国,广施仁义,百姓都十分爱戴他。但这时戎狄的薰育族时常来侵扰周族,夺取财物。古公亶父为避免冲突,就主动满足薰育族的要求,给了他们许多财物。但薰育族贪得无厌,又想要夺取周族的土地和人口。周族的人民都很愤怒,忍无可忍,想起来反抗。但古公说:“人民拥立君主,是想让他给大家带来好处。现在戎狄前来侵犯,目的是为了夺取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跟着我或者跟着他们,有什么区别呢?人民为了我的缘故去打仗,我却牺牲别人的父子兄弟却做他们的君主,我实在不忍心这样做。”于是古公带领自己家众迁居到岐山脚下。周族的人扶老携幼,又都跟随古公来到岐山之下。其他邻国的人听说了古公的仁爱之心,也都纷纷前来归附。于是古公带领人民营造城郭,建筑房舍,让人民定居下来。民众都谱歌作乐,歌颂他的功德。

  关于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概括:秦戎之战

  秦仲是非子的曾孙。他在位第三年,周厉王暴虐无道,丧失民心,诸侯们开始反叛王室。周朝西部边境的西戎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它先后灭亡了犬丘和大骆家族。给周王室构成了严重威胁。周宣王即位以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受命攻打西戎,不幸在他执政的第二十三年被西戎杀死。

  秦仲一共生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年长的一个名叫庄公。周宣王召来了庄公和他的弟弟们,打算让他们继承他们父亲的事业,效忠周王室。便分给他们七千名士兵,命令他们再去攻打西戎,为他们的父亲报仇。经过多次激战,庄公等人终于打败了西戎。西戎的威胁解除以后,周宣王十分高兴。于是,周宣王效仿先王,再次赏赐非子的后代,将他们的先人大骆受封的犬丘之地也一同划归庄公一族所有,并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

  庄公及其族人居住在犬丘故地,他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世父说:“西戎杀害了我的祖父仲,我如果不杀死西戎王替祖父报仇,就绝不再回来。”于是,世父率领士兵去攻打西戎,把族主的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襄公,襄公便成了太子。

  庄公在位四十四年,他去世以后,太子襄公即位。襄公元年,为了巩固、加强秦人的地位,襄公决定与周王室联姻,他把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给了周丰王做妻子。一年以后,西戎突然发兵包围了犬丘。世父率兵进行反击,结果不幸被俘。一年多以后,经过秦戎双方的谈判,世父被释放。

猜你感兴趣

1.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概括

2.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

3.司马迁史记里的故事概括

4.司马迁史记中的故事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