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史记故事>

有关史记中的故事

燕青分享

  《史记》记载了从神农氏到汉朝的兴衰成败和各个朝代的著名人物的故事。那你知道有关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史记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史记中的故事:籍福献策

  武安侯田蚡显贵后,想当丞相。于是,他对宾客谦恭有礼,推荐那些闲居在家的知名人士为官,想用这种办法赢得天下士人的支持,压倒魏其侯以及其他的将相大臣。

  汉武帝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被免职,天子打算任命新的丞相和太尉。籍福劝田蚡说:“魏其侯显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天下的人士平日里都来归附他。如今,您势力刚刚兴起,比不上魏其侯。假如天子任命您为丞相,您一定要让位给魏其侯。魏其侯担任了丞相,您一定会出任太尉。太尉与丞相是同等的尊贵,而您却有了让贤的好名声。”于是,田蚡将此事委婉地告诉了王太后,让她去暗示天子。因此,天子任命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窦婴出任丞相以后,籍福去向他祝贺,顺便劝谏他说:“您的天性是喜欢好人、憎恶坏人。如今,好人颂扬您,所以您当上了丞相;可是您又憎恨坏人,而坏人是很多的,将会毁谤您。如果您能够同时容纳这两种人,那么,您的相位就会保持长久;而假如您不能这么做,很可能马上会遭到人家的毁谤而丢掉官位。”魏其侯却没有听从籍福的忠告。

  有关史记中的故事:日渐宠信

  公孙弘见闻广博,常说皇帝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人臣的毛病在于不节俭。公孙弘盖着布被,吃饭也十分节俭。他后母死了,他也依礼守丧三年。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总是先陈述种种选择,让皇上自己去定夺,他从不肯当面驳斥某个人的观点,也不在在朝廷上与他们争论。皇上暗中观察他,发现他的品行忠厚,善于言谈,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而且还能用儒家学说加以文饰,皇上非常喜欢他。两年之内,他就被提拔为左内史。武帝曾经召见他和主爵都尉汲黯,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皇上常常很高兴。他所说的事情也常被采纳,从此,公孙弘一天天受到皇帝的亲近,地位也显贵起来。

  一次,他与公卿们事先约定好了要与皇帝辩论,但到了皇上面前,他却违背约定,顺从了皇上的意旨。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齐地的人多半都欺诈而无真性情,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现在全都违背了,他不是个忠厚的人。”皇上责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厚,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厚。”皇上赞许公孙弘的说法。皇上身边受宠的大臣每每诋毁公孙弘,但皇上却从没往心里去,而是越发厚待公孙弘。

  有关史记中的故事:人臣之极

  汉武帝元狩元年,天子立了太子,并在群臣之中为太子选拔老师。石庆有幸从沛郡太守调任太子太傅,七年以后,升任御史大夫。

  元鼎五年的秋天,丞相犯罪被罢免。天子下诏说:“先帝十分尊重万石君,他的子孙也有孝行。因此,朕任命御史大夫石庆为丞相,册封为牧丘侯。”当时,朝廷正在南边征讨南越、东越,在东边攻打朝鲜,在北边驱逐匈奴,在西边攻打大宛,国家处在多事之秋。天子也忙着巡查全国,修复古代的神庙,到名山祭祀天地,鼓励礼乐。结果国库空虚,国家财政吃紧,桑弘羊等人开辟财源,而王温舒那样的官吏推行严苛的法律,儿宽等人推行文学。这些人做到了九卿官,交替当权。因此,国家的大事不由丞相来决定,丞相只是成了忠厚、谨慎的摆设罢了。

  元封四年,关东地区遭灾,出现了两百万的流民,其中没有户籍的人就有四十万。公卿大臣们私下议论此事,打算请求天子把这些流民迁徙到边疆地区,以示惩戒。天子认为,丞相年老、谨慎,不会参加这样的议论,就赐丞相休假回家,然后,派人查究御史大夫以下议论上奏的人,竟敢扰乱皇帝的视听,干扰皇帝的决断。石庆很惭愧,认为自己不能胜任职守,便上书说:“臣有幸位居丞相,但才能低下,没有办法来辅佐天子治理国家,致使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臣的罪过滔天,理应被处死,而天子不忍心惩罚我。因此,臣上书告老还乡,以便为贤能之人让出道路。”天子看过奏章以后,回复说:“粮仓已经空虚,贫苦的百姓已经流散,而丞相却想请求朝廷迁移他们,给国家造成动摇、危害之后,丞相再辞去职位,你想要把国家的危难推给谁呢?”石庆反而受到天子的责备,他十分惭愧,又重新开始处理政事。

  石庆在职九年,没有能够发表什么匡正时弊的言论。好不容易有一次,他曾经打算请求惩办天子亲近的大臣所忠、咸宣,但是没能让他们服罪,自己反而因此获罪,后来只能出钱赎罪。太初二年,石庆去世,朝廷赐他谥号为恬侯。平日里,石庆十分喜爱他的二儿子石德。于是,天子便让石德继承了石庆的爵位。后来,石德担任太常,犯法应该被处死,家里出钱给他赎了罪,他被贬为平民。

  石庆担任丞相的时候,石家的子孙中,官至二千石级别的就有十三人。

猜你感兴趣

1.《史记》中的故事

2.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3.有关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4.关于史记中故事有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