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史记故事>

史记的小故事

燕青分享

  《史记》记载了从神农氏到汉朝的兴衰成败和各个朝代的著名人物的故事。那你知道史记的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史记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史记的小故事:远走他乡

  微子开(启)是商朝国君帝乙的长子,是商的末代君王帝纣的同母哥哥。商纣即位后,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老百姓中一片反对之声。微子多次向他进谏,纣都听不进耳朵里去。后来他听说周西伯修行德政,势力在逐步扩张后,担心他将来威胁到殷朝的统治,便又来奉告纣王。纣王却说:“我和我的国家的寿命都是上天赐予的,他一个西伯侯能把我怎么样呢?”微子认识到纣王顽固不化,至死也不能清醒,所以就打算一死了之,或者离开纣王。但是自己又一直犹豫不决,便去问太师、少师征求意见说:“商朝现在没有清明政治,已经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了。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建立了稳固的基业,可是纣王现在一味地沉溺在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严重地扰乱败坏了汤王的德政。商朝的平民也都热衷犯上作乱,朝廷的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乱纪,国家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了。朝廷要是乱了,老百姓也一定会发动起义,到时候,天下就失去了协和的局面,我们国家距离亡国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微子继续说:“太师,少师,纣王不听从我的劝告,我该怎么办呢?我们的商朝还能保住吗?”太师顺着说道:“王子啊,商纣上不畏天、下不畏民,又不采纳长者老者的意见,殷朝的臣民也不断地违背和诬秽天神的意旨,这是天帝要降临灾祸灭亡商朝啊。现在,假使真能救治殷朝,把国家治理好,我们即使自己死了也心甘情愿啊。可如果自己死了国家也得不到治理,那还不如远走他乡呢。”微子最终听取了太师和少师的建议,离开了商朝。

  史记的小故事:兄弟相让

  宋宣公在位的时候,和他的弟弟和非常要好。宣公的太子名叫与夷,公元前729年,宋宣公得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临终的时候他留下遗言说要把王位让给弟弟和。他说:“父亲死了,儿子继位,哥哥死了,弟弟继位,这是天下普遍的道义,况且和非常贤能,所以我决定立他为国君。”和多次谦让,不忍即位,可是最后实在推脱不过,便继承了王位。和就是宋穆公。

  宋穆公在位九年。公元前720年,他感到大限已至,活不了多久了,就对大司马孔父说:“先君宣公舍弃太子与夷而把君位让给我,这样的恩德我一辈子都不能忘怀啊。所以我死后,你们一定要拥立与夷为国君。”孔父却说:“可是大臣们都希望立您的儿子公子冯啊!”穆公说:“不要这样做,我绝不能辜负了宣公啊。”为了减轻与夷即位的压力,穆公把冯派遣到了郑国并让他居住在那里。穆公去世后,他的哥哥宣公的儿子与夷即位,这就是殇公。当时的君子听说这种情况后,评论说:“宋宣公可以算是知人善任了,立自己的弟弟为国君,这样既保全了道义,又最终让自己的儿子享有国家。”

  史记的小故事:华元秉政

  华元是宋文公时宋国的大夫。公元前607年春天,楚国让郑国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做统帅,率领军队出来迎战。华元在作战前杀羊犒劳士兵,也许是由于他一时的疏忽,忘了把肉分给他的车夫,恰巧他的车夫是个心胸狭窄的小人,所以就对华元怀恨在心。等到战斗一开始,他便驾着车拉着华元跑到郑军中。宋军由于自己的主帅跑到了敌人那里,一时群龙无首,军心大乱,所以很快就被打败了,而华元也被郑国囚禁了起来。最后宋国打算用一百辆兵车、四百匹毛色漂亮的马赎回华元。但是还没等这些东西完全送到楚国,华元自己就逃了回来。

  公元前595年,有一次,楚国使者路过宋国,宋国因为以前和楚国有仇,于是就逮捕了楚国的使者。楚庄王知道后怒不可遏,想不到一个小小的郑国竟敢对自己如此无礼。所以就亲自带领军队包围了宋国国都。包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594年,达五个月之久。这时候宋国的京城内已经弹尽粮绝,形势极为不利。于是华元便在一天夜里偷偷地潜到城外会见楚国将领子反,将宋都的情况如实地告诉了子反。接着子反又禀告给了楚庄王,庄王问:“现在城中的情况怎么样了?”子反回答:“大王,听说城内现在已经没有粮草了,城里的居民没有东西吃,只好劈开死人的骨头做柴烧,交换小孩来充饥,真是惨不忍睹啊。”庄王这个人一向对人比较仁慈,于是就说:“这话是真的吗?那真是太悲惨了,现在我军也只有两天的口粮了,我们不如就此撤军吧。”

  公元前589年,宋文公去世,儿子共公瑕立为国君。宋国给他实行了厚葬,浪费了大量的财物,而华元却没有进行劝阻。由于他没有尽到为人臣的职责,所以遭到了当时君子的讥讽。

猜你感兴趣

1.《史记》中的故事

2.史记里面的小故事

3.史记中经典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