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燕青分享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那你知道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林则徐虎门销烟

  十八世纪后期开始的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就像贪婪的魔鬼,带给中国人的是无穷的灾难,带走的却是中国无尽的财富。

  鸦片的毒烟在中国的大地上蔓延,让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让无数士兵失去了挥动刀槍的力量,让无数的官吏为筹烟款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贪污受贿。白银则像水一样流到英国人的海船上。

  朝廷的有识之士对烟害忍无可忍。湖广总督林则徐力主禁烟,上书道光皇帝说:“不革除烟害,十年后国家将没有可以筹集的饷银,没有可用之兵。”

  道光皇帝感到了鸦片对满清统治的威胁,同意了林则徐的禁烟主张,任命他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

  林则徐深知官场黑幕对禁烟的阻碍,先微服到广州召见两广总督邓 廷桢和水军提督关天培,以求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了解广东烟害,暗查与洋人勾结走私鸦片的官吏。

  一切准备停当后,邓 廷桢召集两广官员到总督府议事。待官员们到齐,邓 廷桢突然起身高声宣布:“钦差大臣林大人到!”

  官员们一震,未等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林则徐已在大堂肃然坐定。林则徐威严地扫视一眼堂下的官员,令官员们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不宁和恐惧。

  林则徐正气凛然地说:“此次奉皇上之命到广州禁烟,凡勾结洋人贩卖鸦片者,一律严惩,自首者从轻处罚。”

  堂下一片嘈杂,但无人站起招认。

  林则徐冷笑一声,蓦然喝道:“伍绍荣、伊里布……!”

  被点贪官顿时魂飞魄散,惊恐中哪里会想到林大人微服查访,早掌握了他们助纣为虐勾结洋人情况。

  关天培早已布下兵士,此时冲进大堂,将这些贪官污吏绑了起来。

  肃清了内奸,林则徐立即向英国商人下书,勒令他们缴出全部鸦片。

  “这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颠地在英国商馆高叫着,他是最大的鸦片商人,“一箱鸦片都休想从我手里拿走。”

  “可是我们的许多鸦片就在码头的仓库里,林则徐已经封锁了港口。”一个英商说。

  “那就把码头上的交 出去。其余的藏起来。”

  颠地出面要将码头上的一千余箱鸦片上缴给中国政府,暗中却联合英商将两万余箱鸦片藏了起来。

  林则徐对英商丢卒保车的伎俩嗤之以鼻,严令英商必须缴出全部鸦片,并传讯抗拒缴烟的颠地。

  颠地躲进英国商馆,恰逢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从澳门赶到广州。

  义律将颠地叫到商馆的密室。“颠地先生,你必须离开这里。”义律说。

  颠地懵懂地问:“到哪里去呢?”

  “到海上,我们的军舰上。向他们报告这里发生的一切,做好开战的准备。”

  颠地明白了义律的用意。“怎么走呢?”他问。

  义律诡异地一笑:“扮成中国人。”

  午夜,颠地穿上中国人的长袍马褂溜出了商馆。

  夜空无月,只有点点的星光。颠地隐身在黑暗中,感谢上帝给了他这样好的时机逃脱。他脸上得意的笑容还没有消失,两双大手骤然将他按倒在地下。邓 廷桢早派兵将英国商馆监视起来了。

  林则徐连夜审讯颠地。

  “颠地先生,你想逃到你们英国人的军舰上去是吗?想通知他们准备与中国开战是吗?”林则徐凛然怒斥颠地,“告诉你,中国的沿海炮台早已严阵以待,只要英舰敢犯,必将葬身大海!”

  颠地颤抖着,不敢直视林则徐。

  “回去告诉义律,天亮前不缴出全部鸦片,谁也不许离开商馆!”

  颠地狼狈地被押送回英国商馆。义律听完颠地带回来的林则徐的口信,不相信林则徐真会动武,仍拒绝缴出鸦片。

  义律捱到天亮,揉揉困乏的双眼,打开了窗户。一瞬间,他的眼睛因惊悸呆滞了。他无法相信商馆的四周已站满了中国的士兵。

  更令义律和英商想不到的是,商馆所有为英国人服务的中国人都跑光了。商馆里的生活用品均需从外面运来,中国人走了,也就断绝了商馆里的水和粮食。

  可义律还想抵抗下去。他教颠地再去见林则徐。

  夜晚,颠地带两个年青的英商,抬着一只皮箱来拜见林则徐。

  林则徐冷眼相讥:“颠地先生,是来缴鸦片的吗?怎么就一箱?”

  颠地没有回答,嘴角含着诡谲的微笑打开了皮箱。里面装着满满的银元。

  林则徐拍案而起。“盖上你的皮箱,别肮了我的屋子。”他的双眼似乎喷出了怒火,大喝一声,“滚出去!”

  颠地颓然回到商绾。义律望着饥喝难熬的英商们,再无计可施,只得同意缴出鸦片。

  1839年6月3日清晨,广州军民像节日一样涌向了虎门海滩。

  海滩上早已挖好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中灌满了水。林则徐一声令下,民夫们将鸦片扔入池水中,然后将生石灰倒入池里。顷刻,池中腾起白色的烟雾,像开锅一样翻滚起来。围观民众放起了鞭炮,欢呼跳跃。在鞭炮和欢呼声中,销烟池开启了通向大海的闸门,销毁的鸦片被汹涌的池水咆哮着冲向大海,随着波浪消失在大海的深处。

  虎门销烟的磅礴气势震惊了世界,就像巍峨的昆仑山挺起了中国人民的脊梁。它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成为我国近代史反对外来侵略最光辉的篇章。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韩信恩报漂母

  淮陰城下流淌着一条清洌的小河,河水中倒影着岸上婆娑的柳枝和韩信舞剑的雄姿。

  这里很静,没有人围看他的剑术,他也不希望淮陰的人看懂他的剑术。剑为士者魂,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人,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汗已沁透了前胸的布衫。他饿了,昨天晚饭的两条小鱼实在支撑不住晨曦中近一个时辰的剑术演练。他收起剑,拿起鱼杆坐在河边钓鱼。他企求鱼儿上钩做他的早饭。他还要研读兵书,没有鱼儿充饥,书上的字就会在他眼前跳跃,向他抗议饿读对书的不敬。

  霞云随着朝陽的升腾在天空舒展,下游的不远处又热闹起来了,是几位老婆婆结伴来河边漂洗棉絮。搅水声、杵衣声加杂着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使静谧的河边变得喧闹和富有生气。

  但韩信的鱼是钓不成了,鱼儿早惊出了百步远。他不恼,收起鱼杆,转而凝望着洗棉絮的婆婆。

  他是那么小就失去了母亲,在他刚懂得男儿立志为天下的道理时,父亲又撒手尘寰。贫困无依,却又要为了宏大的志向读书击剑,于是他想出了钓鱼充饥的办法

  饥饿可忍,亲情难觅。韩信望着洗棉絮的婆婆,好像看到了母亲,脸上露出粲然的笑,肚子似乎也不饿了。

  富人一日三餐,穷人早晚两顿。太陽从城头升起一杆高时,洗棉絮的婆婆们收起衣服,拎着盛食物的篮子到柳荫下吃早饭。这些婆婆每年都要来河边漂洗棉絮,一洗就是几十天,早饭便在河边吃。

  韩信依然望着婆婆们。他特别注意一个梳着高高的发髻,面庞清瘦的婆婆,很像他梦中的母亲。

  婆婆们也开始注意河边这个总是望着她们笑的年轻人。

  “哎,看那个小伙子总看着你。”一个婆婆对梳着高髻的婆婆说。

  “是呀,怕是看上你了吧?”

  “莫瞎叫,”高髻婆婆说,“我的儿子和他一样大。”

  “他为什么不吃饭?我看到他在舞剑。舞剑的人怎能不吃早饭呢?”

  “一定是没有吃的。”高髻婆婆说着起身拎着食篮向韩信走去。

  韩信望着渐渐走近的高髻婆婆,兴奋得睁大眼睛。

  高髻婆婆走到韩信面前。“孩子,为什么不吃早饭?”

  “没有。”

  “母亲呢?母亲应该给你准备早饭。”

  “死了。”

  “父亲呢?”

  “也死了。”

  高髻婆婆一震,随后长叹一气,将食篮递给韩信。“孩子,吃吧。”

  韩信接过食篮,眼睛湿润了。他觉得眼前的高髻婆婆就是他的母亲。

  吃完了篮中的食物,韩信小心翼翼地问高髻婆婆:“您明天还来吗?”

  高髻婆婆慈祥地说:“来,一定来。”

  第二天,高髻婆婆果然来了,食篮里盛着足够她和韩信俩人的食物。

  就这样一连数十天,高髻婆婆每天都拎着食物到河边给韩信吃。

  多少年来韩信第一次像个人一样吃饱了饭。他感激地对高髻婆婆说:“您真像我逝去的母亲,我将来一定报答您。”

  高髻婆婆生气了:“谁要你报答。我是可怜你啊!好男儿志在四方,可你连肚子都混不饱。我只希望你活得像个顶天立地的男人。”

  高髻婆婆的话像一声惊雷震撼了韩信。清洌的小河、静谧的柳荫再也留不住韩信的身心。第二天,他收拾起宝剑兵书投奔了汉王刘邦。

  在辅佐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中,韩信立下赫赫战功。戎马倥偬,他不能忘怀的是高髻婆婆的饭菜和对他的教诲。

  刘邦做了皇帝,韩信官封王侯,衣锦还乡。回到淮陰的当天,韩信便将高髻婆婆接到府上,扶她坐到上座,向她行跪礼,然后奉送上一千两黄金。

  “我不能收你这么重的礼物。”高髻婆婆说。

  韩信谦恭地说:“在我最饥饿的时候,您给我吃的;在我最彷徨的时候,您教诲了我。是您使我有了今天啊!您不要我的报答,可我说出了口就要做到。您要我做一个好男儿,好男儿就要信守诺言,这也是您的教诲啊!”

  漂母(后人对漂洗棉絮婆婆的尊称)匀饭给韩信是件小而又小的事情,可在困境中的韩信眼里却是情深似海的大事,使他在征战中也没有忘记报答漂母的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种知恩图报的思想,真实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明理诚信的品德。

猜你感兴趣

1.中华传统美德寓言故事

2.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3.关于传统美德小故事

4.传统美德故事演讲稿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