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

燕青分享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抗匈将领,是一位少年。那你知道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霍去病的死亡原因,欢迎大家阅读。

  霍去病的死亡原因

  第一种

  病死之说,是最广为流传的,也是官方的说法。此说最早出自西汉时的褚少孙,他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补记,借霍光之口说霍去病是病死,但没记载是啥病。这就让后世的猜测更玄乎。

  霍去病年纪青青,武将出身,出征万里都没问题,何况一个小病。不过猝死的证据倒是有的——霍去病的儿子霍嬗也是年轻猝死。但这种可能性到底多大,谁也说不清楚,或许考古学能给我们答案。

  第二种

  后世的电视、电影里,普遍以这种说法为准。《汉武大帝》里更是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匈奴撤到漠北,为了与汉军周旋,谋臣中行说让单于把得瘟疫而死的动物丢到水源里,霍去病率领的军队正好喝了这些水。回长安后霍去病杀李敢,被汉武帝贬往朔方,路上就得病了。死后武帝悲痛万分,想再看他一眼,被侍者拦住,只能下令厚葬。(此剧中把杀李敢和霍去病死的时间连到了一块,但实际上霍去病是在杀李敢后第二年才死的)

  然而,瘟疫这一说的漏洞是明显的:若匈奴确实传播了瘟疫,当时军士肯定也难以幸免,不说大面积传染,但死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军事史上哪次瘟疫事件死的人少了?(蒙古军队当年就用鼠疫把卡法城变成一座人间地狱)

  但史书上无论是霍去病列传,还是匈奴列传,为何找不到大面积死亡的相关记载?一起出征漠北的们也没有一个有得传染病而死的记录。如果发生了但没有记载,那就是司马迁的不对,但这不太可能。最重要的漏洞是:这类瘟疫潜伏期一般不会长,而霍去病是在漠北大战后两年才死去。这期间的时间差,用瘟疫一说显然很难解释清楚,可能性非常之低。

  霍去病的死的影响

  一、军事上

  史记《匈奴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初,汉两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卒物故亦数万,汉马死者十馀万。匈奴虽病,远去,而汉亦马少,无以复往。匈奴用赵信之计,遣使於汉,好辞请和亲。天子下其议,或言和亲,或言遂臣之。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破,困,宜可使为外臣,朝请於边。”汉使任敞於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去病死,於是汉久不北击胡。

  说的是,从漠北大战后,双方损失惨重,汉朝兵士死数万,马匹则根本不够再战。双方在和谈上面产生冲突,匈奴对汉朝的态度并不软弱,而是扣押了使者。武帝大怒,决定发动一场新的对匈战争,于是“汉方复收士马”,就是准备战略物资、兵马的意思。但就在这个时候,对匈战争中最重要的霍去病死了。然后这次极可能就此消灭匈奴的战争就在备战中途流产了。这时,离漠北大战已经很长时间。

  所以,霍去病的英年早夭,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历史存亡,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历史发展。

  二、政治

  武帝在漠北大战后,封卫青、霍去病两人皆为大司马,其用意在于平衡卫青这边的势力——虽然卫青不养门客、不党不朋,但实际上霍去病得宠后,卫青这边不少人倒向霍去病。《史记》中特地记载了这么一笔“举大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显然二者利益产生对立。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是不容怀疑的——几乎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战术思想代表。在备战的局势下,霍去病的死,不但让武帝失去了重要军事助手,更是失去了一个平衡权力的依托。卫氏利益集团少掉了一个重要的对手,但恰巧失去霍去病后卫青却被闲置了。

  霍去病的简介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与卫青被称为帝国双璧。河西之战,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闪电战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赵云、岳飞都引用过霍去病的名言辞让皇帝赐予的华屋美宅,也足见名将与名将之间的相互认同感,至于唐诗宋词中霍嫖姚、汉家大将、封狼居胥更是用老了的典故。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虚岁)。

猜你感兴趣

1.霍去病怎么死的

2.霍去病之死的真相

3.霍去病之死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