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州民间故事
福州称"左海" 福州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称"左海"。那你知道关于福州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福州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福州地区的陈靖姑传说
相传五代时期,王审知在泉州任刺史时,因泉州城外洛阳江风高浪阔,阻隔两岸,曾着手兴建洛阳大桥。王审知被封为闽王加中书令后,迁于福州大都督府统管闽地(闽国的地界,基本上即为后来“福建省”的省界);他委派其次子王延钧任泉州刺史,责令其继续完成建桥工程。但王延钧无所作为,仅一味施加压力于承造官宋忠。宋忠苦于工程浩大、钱粮难筹——富绅们大多吝于题捐,贫穷人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而造桥期限又勘为急迫,因而烦恼奔忙,终日坐立不安、形容憔悴,唯有在观音大士神像前频频祈祷,乞求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垂怜相助。就在承造工程的官府束手无策、企盼桥梁早日建成的百姓望眼欲穿之时,突然出了桩天大的奇事震动了城内城外。原来是江上飘来了一只漂亮的彩船,船上端坐着一位美丽的姑娘;这姑娘让人传出话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用银两去抛掷她,谁能掷中她的身子,她就跟谁结为夫妻!这下子可不得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众百成千、千成万,转眼之间,洛阳江两岸聚人似潮、抛银如雨,谁都想碰碰运气掷中美女娶她为妻。可更奇怪的是,任凭你怎么抛,怎么掷,眼看就要抛中了,结果却总是差那幺一点点,银两只纷纷飞落到船上沾不到美人。这美人却也分文不取,倒叫人将这些钱财一船一船地运给官府造桥使用。
这件奇闻越传越广,也传到了城里一位卖菜小哥王小二耳朵里。王小二连忙带上多年辛勤积攒的一些银两,兴冲冲地赶往江边也来抛掷;慌忙之中,却让一个名叫阿富的纨夸子弟撞倒在地。这阿富原本带着家丁抛掷过许多银子,都掷空了,越发不甘心,又命家丁们挑来一大批银子,非要将船上的绝代佳丽弄到手不可;此时把王小二撞翻在地,不仅不赠礼道歉,反倒仗势欺人,说什么穷小子撞坏了他的桃花运,破口就骂,动手便打,还一把抢下小二的银两扬长而去。小二无奈,只有哀哀哭泣。事有凑巧。这时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正好云游经过洛阳江上空,因见江岸上人头攒动、众声喧哗,当即按下云头,化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挤在人堆里想看个究竟。他见小二坐在地上啼哭,便上前问明了缘由,听后不规劝道:“小哥呀小哥,不是老朽说你。既然任谁都无法掷中美人,你又何必枉费血汗钱财,也来凑什幺热闹,想聚什么美人呢?”小二听了连忙辩解说:“不不,老伯您误会了。小二前来抛掷争两,并非为的聚那美女。我只钦慕这位姑娘容貌好、心地更好,为咱们造桥不惜献身聚财;倘若是每个人都有这份热心热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洛阳桥又何愁不早早建成呢?因此我小二也该为造桥大事尽一份心意……”还说他今天带上一点银两,原只想掷到船头捐助造桥大事罢了。吕洞宾听小二说得这么言词恳切,正在暗暗赞叹而又半信半疑,突然身旁掀起一片欢腾,原来美人的彩船恰也飘到眼前的江面。吕仙手搭凉棚一看,心中顿时明白了:那美人哪里是什么凡间女子,分明是南海观音大士化身而来,为的是聚集钱财襄助人间建造洛阳桥;故尔任凭众人银两怎样抛掷,自然无法掷中她的佛身。吕仙看在眼里,并不点破,却有心同观音大士开个玩笑,同时也想借此机会试一试小二究竟是为了造桥还是为了美女;于是暗地点石为银,拿在手里,对小二说:“来来来,小哥不必悲伤,待我赠你些许银两,且有妙法包你将美人掷中聚来,你看可好?”小二连连摆手说:“不好不好!老伯呀,包我掷不中倒是使得,包我掷中却是万万可!”吕仙惊怪道:“小哥你糊涂了!掷去银两,能助造桥;掷中美女,又可聚妻。如此两全其美之事你又何乐不为?”小二发急道:“老伯差矣,老伯休提!若是掷中,叫如此美丽善良的千金小姐,嫁与我这个穷酸的卖菜小子,岂不是把人家冤死屈煞了么!”说着掉头便要走开。吕仙只得连忙改口说:“好吧好吧,中与不中,且都由你!这点银耳就算是老朽捐赠造桥的小小心意,只烦你代我将它随意掷去如何?”
小二闻言,转怒为喜地满口应承。他手里接过银两,心中暗暗得意:老伯呀老伯,你说是包我掷中,我却是包掷不中!待我专掷船头不掷美人就是……却不料信手一掷,偏偏不高不低、不左不右,银子居然恰恰掷中了美人,牢牢沾住她的衣襟!这自然是吕仙暗中作法所致。一时间两岸欢声四起,有人赞叹小二能耐,有人妨嫉小二好运,有人催唤美人上岸与小二成亲……唯独小二以倒如坠五里云中,半天说不出一句言语,唯有瞪着大眼、张着大嘴、淌着大汗呆如木鸡;忽听得有人催叫美人上岸,才慌忙着彩船拼命摆手申辩道:“姑娘不必当真!小二我并非存心掷中,也并未掷中于你……”急得连话都说得语无伦次。小二这一呼喊不要紧,那花花公子阿富却顿时乘虚而入。只见他猛的推开小二,冲到岸前狂叫起来:“对对对!美人美人,你不是他掷中乃是我掷中,快快上岸与本少爷拜堂成亲!”说罢就命家丁们登船抢人。小二见状大吃一惊,赶紧连声高喊:“姑娘姑娘,你是被我掷中,与他无干;我绝不为难于你,你快快开船走啊!快快开船走啊!”一边呼叫,一边冲上前去拦阻家丁……岂料猛一失足,竟跌落江中,撞上礁石,立时气绝身亡!出了人命大事,两岸顿时大乱。美人连同彩船也转眼消失了,众人只得扫兴散去。那喜欢戏闹的吕仙这才后悔不迭,正想施法拯救小二性命;又见观音大士从天而降,料想大士自有分教,便连忙腾云驾雾继续游历去了。
观音大士经过点算早已了然于心,却也不同吕仙计较。她径直来到小二身旁,轻赞一声道:“小二小二,果然忠信不二。好人自有好报,尔亦不必再以卖菜为生了。”屈指又一点算,古田教谕刘通其人忠直处世,仁厚成家,其妻朱氏临盆在即,恰是小二的好去处。于是尘拂一挥,着小二的魂魄飞往刘府投胎转世。大士正要离开,想想仍觉过意不去;吾既被其掷中,此事亦当有所交代才是。正在思忖,又忽然看到江中有一条硕大的白蛇游窜而去,略一点算,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吕仙作法让小二掷中大士时,大士也曾仓促应战,作法令银两化为灰尘反向吕仙飞扑;吕仙的一根白发恰被银尘紧紧粘住,霎时断落变异,化为一条白蛇悄悄逃离去了。大士料定此蛇日后必然成精作怪危害人间,于是剩上莲座、驾了祥云返回空中,咬破中指,滴下鲜血;那鲜血化为一颗硕大的杨梅,落到福州闽江下渡。大士口中念念有词道— 杨梅一颗吾血凝之,福州下渡葛氏可食;孕育慧女取名靖姑,婚配刘杞同心济世。大士念毕飘然而去。过不多时,福州下渡陈昌之妻葛氏果然前来江边淘米洗菜,她看到一颗又大又红的杨梅顺水飘到跟前,便好奇地随手捞起往嘴里一送,那杨梅竟骨碌一声滚进她的喉咙,落入她的腹中。葛氏由此怀了身孕,十个月后,于正月十五日生下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娃,这便是后来与刘府公子结为伉俪、与妖孽势不两立的临水夫人陈靖姑。人都说,只因靖姑原是观音的鲜血化身,且受命于观音的嘱咐降世,所以她诞生时,陈府祥云绕屋,紫气盈庭,异香满室;靖姑自幼出落得美丽端庄、聪明贤淑,不仅饱读诗书满腹学识,还一片虔诚地拜观音、诵经卷,胞怀大志,人人都说她绝非寻常女子,父母更是将她视为掌上明珠。这女婴便是后来的伏妖降怪的靖姑。
靖姑自幼聪颖,七岁读书到十五岁,四书万卷腹中存。传说她十五岁往闾山(传说在福州下渡龙潭角水下)学法,拜许真君为师,学成设醮法、呼风唤雨、缩地腾空、退病祛疫等法术。十八岁师满,别师下山,嫁与古田刘氏为妻。下山时,师父让她不要回头,径直走去。可是,她依恋师恩,走二十四步回头望师父,从而天定她只有二十四岁寿数。她二十四岁那年怀孕居家,正遇大旱,稻田龟裂,禾苗枯黄,民不聊生。堂兄陈守元奉令祈雨,半个月不应, 闽王欲焚诸道士,守元不得已再三哀求靖姑相助。为解除久旱拯救百姓,也不顾自己胎孕三月,脱胎于陈府,到福州南台岛龙潭角披发仗剑,吹角拜斗步天罡,祈雨。左手执龙角,右手持宝剑,渡片席立江中,念真言焚血云,立时乌云密布,大降甘霖,旱解, 施泽万民。此时,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作祟,风浪翻滚,草席漂流欲沉。在这危急时刻,闾 山大法院许真君得知靖姑有难,派出四个仙童在闽江变为四只鸭牳,各衔草席一角,从闽江 万寿桥的上游随水漂流而下, 到闽江下流﹙今台江第六码头﹚一块沙坡上时,她弃席上岸, 驾云而归。于是,后人便把这块沙坡地叫做“鸭牳洲”﹙即今瀛洲街道所辖的竹排埕、尾墩、 排尾等一带地方﹚。白蛇精、长坑鬼结伙乔装靖姑回家,窜入靖姑母房盗胎并食之。靖姑得 知大怒紧追之,长坑鬼逃落水口,白蛇精飞入临水洞,靖姑施法压蛇精,令其永不出洞。由 于她未学救产之术,产后因受大雨湿身,又曾坠落水中,风寒侵入不能自救,遂于蛇精洞门 坐化,终年仅2 4 岁。闽王加封她为“崇福昭惠临水夫人”,俗称“临水奶”。
陈靖姑羽化后,世人感其斩妖除怪、扶危济难的恩德,在这里建起仿宫殿建筑的庙宇临水宫奉祀。传说她羽化后,成了神,经常扶佑百姓,威灵显赫,不断受到历代皇帝的赐封,有“临水夫人”、“天上圣母”、“顺懿夫人”等。为此,临水宫历代香火兴旺,文人墨客慕名前往游览朝拜者甚多,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其中,在《道园诗钞》中,清代文人魏杰的诗更为珍贵留传至今。诗云:“欲谒龙源路问津,寻真瞻礼洞中神。蛇投古井妖氛伏,螭驾丰碑往迹陈……
陈靖姑的传说是美丽的,陈靖姑的故事是感人的,其事迹具有内容丰富、故事完整、形象生动。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蚂蚁补天
有一个晚上,秀才在房间里温习功课。突然,天色大变,雷声隆隆,哗啦啦下起雨来。
不一会儿,门外的地面上就涨满了水。一群小蚂蚁来不及躲回洞里,在水洼里挣扎着。“救命啊!”“救命啊!”
秀才看见了这群奄奄一息的小蚂蚁,他觉得蚂蚁们好可怜呀!于是,秀才急忙捡来一根树枝,伸到水洼里。“可怜的小家伙们,快爬到树枝上来吧!”
小蚂蚁们一只接一只地从水洼里爬到树枝上,全都得救了。
“谢谢你,”蚂蚁们对秀才说,“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第二天秀才参加了考试,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但是有个错别字:试卷中的一个“天”字少了一横,变成“大”字。
考官看了他的卷子,连连叹气:“可惜啊,因为这个错别字,他得不了状元了。”
过了一会儿,考官又拿起秀才的试卷看。奇怪,试卷上的错字没了,好好的一个“天”字。“咦,不会是我看花眼了吧?考官揉了揉眼睛,再认真一看,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在“大”字上面排成一横。
考官觉得很惊奇,找来了秀才,得知秀才救了蚂蚁的事情。考官觉得,秀才不仅有才华,人也善良。他对秀才说:“既然蚂蚁已经替你被‘天’了,就不算你写错字,你得了满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小蚂蚁都知道知恩图报,做为更高级的人类我们对这个世界一定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多行善事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累积福德,善有善报是人世间一条不变的真理。
关于福州民间故事:福州蛇王庙及风流神的传说
大隐隐于市。繁华的台江三捷河畔,有一座外观华丽的商住楼,楼上楼下商铺林立,五楼以上是架空层和原地拆迁户的住宅,朴素、简洁。而让人意外的是,在架空层中央却意外地隐藏着一座小庙,局促、简陋。门前立一大红福字屏权当照壁,匾题:古迹玉环境九使庙,玉封广利侯。旧时福州一乡的社庙俗称“境”,这一带属于玉环境。对联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烛长明万寿灯”,通俗却缺乏特色。神龛供奉五尊神像,中间略为高大者是九使神灵坐像,方脸长须身着蟒袍。两旁分别为十使、十一使,陈太后、许总政。拜垫已旧,香火常新。
据一位自称九使庙“理事”的人介绍,这庙原是坐落在附近的三通桥弄“比现在阔多了”,坐东朝西,面向三捷河,前后殿,规模颇大,是明代古迹。供奉蛇神蛇王九使,也就是蛇神蛇王庙了,不熟悉的要寻找难免周折。信徒们是不敢直呼九使的,大多恭恭敬敬称为“九爷”,一般人也称“九使爷”。原来诸神分祀,主祀九使、十使、十一使三尊神,配祀陈太后和一些杂神如许总政等。拆迁后,委身在这高楼大厦之中,地盘狭小,只好委屈诸神,混杂合祀了。
陈太后,即福州地区十分著名的乡里守护神临水夫人,其信仰非常昌盛,被誉为“救产护胎佑民女神”,多见。九使、十使、十一使都是蛇神,福建简称“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里释为“闽,东南越,蛇种也”,可见古闽人以蛇为祖,崇拜蛇。唐宋以来直到明清近代,福州各地崇蛇习俗仍很流行,很多地方建有蛇王庙,塑神像,奉香火。明·王应山《闽都记》载,闽县东有一龙窟,“山穴有蟒,天骄蜿蜒,额有王字,人以为龙也,祀之,故名”。类似的蛇神庙,明清时常见,九使庙即为其一。
“九使”蛇神的传说主要流行于闽中各地,据明人徐火勃《榕阴新检》引《晋安逸志》载:“唐僖宗时,福清黄蘖山有巨蟒作祟”,乡人刘孙礼其妹三娘被蛇精摄入洞中为妻。刘孙礼后去学法,“归与蟒斗,是时,其妹已生十一子,孙礼杀其八。妹奔出,再拜,为蟒请命。孙礼乃止,其后三子为神曰:九使、十使、十一使,闽中往往立祀之。”封神后,蛇神三兄弟常巡游乡里,驱赶精妖,为民除害,逐渐成为民间保护神。成书于清乾隆时期的福州方言小说《闽都别记》,对这些故事、传说,多有演绎。
又据《榕阴新检》记载:明朝“侯官高盖山亦有一蟒,山下有齐姓百余口,世受毒”乡人娶妇,“婿必他宿以让之,次夕乃敢成婚。嘉靖初,有一妇先知此事,乃令人祷于九使庙,密怀利刃以往。”在九使化为“金甲人”的帮助下,此妇女终于杀死了入室的“白衣少年”,“明日,有蟒死于山中,其怪遂绝”。类似的传说在福州流传甚广,于是妇人祭祀九使的渐多。而位于九捷河畔的九使庙,信众更具特殊性。
晚清及近代,台江地区商业畸形发展,街市繁荣,烟花场所密集。近代翻译家林琴南在《冷红生传》一文自述,“读书苍霞洲,洲左右皆妓寮”。清诗人张际亮著《南浦秋波录》一书,专言榕垣南台(即台江)妓院之胜,那时三捷河一带歌院比邻,层台傍水,香巢小结,深巷垂杨。书中记载倡门“九月重九日,诸姬家祭神曰‘九使’”,民间传说九月初九为九使神诞。只是后来蛇神“九爷”在此地有了新的附会,衍生出一个并非蛇神的“九爷”又称“柳九爷”来。
旧时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祖师爷、行业神的, 清代学者纪昀说“倡族(娼妓)祀管仲,以女闾(宫妓)三百也”,指的是春秋时齐桓公的大臣管仲正式设立娼妓制度,“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管仲是娼妓行当的始作俑者,理所当然成了祖师爷和行业神受到膜拜。但在台江,九使庙因地处花柳场所,妓女们另辟蹊径就近拜起“九爷”,并视之为行业神、保护神。只是不知何时这“九爷”又成了“柳九爷”。
“柳九爷”是个风流神,原名归守明。据清乾隆《福州府志》记载:归守明为唐五代时闽王王延钧的内臣,实为男宠。“美晳如玉,延钧嬖之,尝呼为归郎。延钧素多疾,守明侍禁中”乘机宣淫内宫,后国乱被杀,草草埋在城内的冶山。《闽都别记》中借一老叟之口说:“此乃冶山,有个柳九爷,不是人是鬼。此鬼乃风流鬼,不时去人家迷妇女,外人皆见之,有称九使爷”,此时已经与蛇神九使相混淆了。“柳九爷”名称的来由,据说是因为归守明死后埋在冶山第九棵柳树下,又经常寻花问柳。或许是由于这风流鬼魔力特别强,人们迫于淫威不得不弯腰祭拜,于是风流鬼变成了风流神。
至于“玉封广利侯”,清代郭柏苍《乌石山记》中认为“福州社神通称广利侯王,不知何指,多塑夫人像并祀”。现代有人考证认为,这是借用了另一类九使庙中的九使封号。在福建的一些地方如福鼎秦屿,现尚存一座九使庙但祭奉的九使是,明代山西藉人士汤仁汤义汤德同胞三兄弟。三兄弟七岁时,同往黄辟山白云洞学习武艺,二十六岁时同时下山,跟随明太祖打天下。因战功显赫,分别受封为威烈、显烈、英烈,统称为“广利侯王”。因有功于国、有利于民,玉皇大帝赐封他们为“九天巡使”简称九使,这传说显然比福州地区九使的出现晚了很多。当然神灵以及神灵的封号是无法较真的
经过上百年的演变,人们大多已分不清坐落在三捷河畔的这座九使庙,祭祀的是何方神灵。在现代信众眼里,只知“敬神如神在”,认为膜拜九使可以保佑平安、禳灾祛病,因此不吝香火,屈居楼隙的这座九使庙每逢神诞仍十分热闹蔚成民俗。
猜你感兴趣:
1.福州民间故事3个
2.经典民间传说故事
5.经典民间故事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