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陕西宝鸡的民间故事

燕青分享

  陕西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那你知道陕西宝鸡的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陕西宝鸡的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宝鸡的民间故事:搅团的故事

  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搅团要好,72搅。做搅团不难,只是很费劲,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面杖,把面粉均匀地倒入开水锅里,同时不停地搅拌,搅至没有干面粉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冒泡时,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第二次注入开水加热,待熟后,最后一次搅匀,一锅搅团就做成了。醋水好,搅团香,吃搅团做醋水也挺讲究的,醋水要有香油、辣椒、蒜泥、姜沫、芝麻等。

  搅团,在60-70年代可以说是农家的救命饭。那时,农民的口粮标准低、粗粮多。农家几乎每顿饭不离搅团。原因是搅团含水量大,少量的面粉可以做出大体积的食物,用以充饥;搅团是用高梁面、玉米面做的,与醋水一块吃,掩盖了粗粮的缺陷,口感好,又增强食欲。

  提起搅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哩!这故事发生在1966年的春季。

  1966年正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盛年代,火药味极浓,动辙上纲上线,人人自危,稍有不慎,就挨批斗。年初,千阳这个山区小县,省从中央、省内各地抽调上百名干部进驻千阳县县级机关、公社、大队、生产队,开展了斗争异常激烈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县东的南寨、沙家坳、崔家头、黄里、千川等5个公社,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络联部长沙风(后任国家农业部长)带队,成员有总政司局级干部、总政文工团干部组成。军民关系十分好,工作妥稳。解放军与群众相处的日子,留下了吃搅团的故事。

  60年代农民的日子过得很紧巴,饮食以粗粮为主,搅团是家常便饭。社教工作组人员吃的是派饭。从村子的东头,挨家挨户的吃到西头。又从西头吃到东头。那些从京城里来的人,从未吃过搅团。到群众家里,只见一碟子辣椒水,一大碗面糊糊,便愣住了,不知咋吃哩。主人看出客人有难言之处,便直桶桶地说:"蘸着吃"! "蘸" 和"站"同音,从京城来的人,理解为站立起来吃,就从木凳子上站立起来,端起醋水勉强地喝,咽下肚肠,酸辣难忍,又端起大碗,只觉得然呼呼的,难以下咽,硬是憋着气吃完了这顿饭。

  饭后,那些京城里来的人走在一起交谈,相互询问,吃的什么饭,其中一个用京腔唱道:"吃的浆糊,喝的辣椒水!"另一个说:"吃的是三个一样,菜是高梁面搅团,喝的是高梁面糊汤,吃的是高梁面馍。"在场的人都笑了。

  久而久之,京城里来的那些人,不仅会吃搅团,而且喜欢吃搅团。特别是女同志,到群众家里,点名要吃搅团,还跟着农村妇女学着做搅团。

  社教结束后的第二年,沙家坳史家坪贫协张主席等几名乡亲、带着全村人的深情厚谊,上北京看望社教干部。吃饭时,席间交谈千阳的人和事,当谈到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时,京城的人深情地说"你们那里做的搅团,很好吃,我们就是不会做。"张老汉执意要给客人现场做,主人也满心欢喜。于是就在蜂窝煤炉子上的钢金锅里做开了。张老汉用力一搅,把钢金锅捅了个洞洞,未做好的搅团撒了一地,主人笑了,客人难为情了。不久,这件事在千阳传开了。人们还编了个顺口溜。"史家坪有个张老汉,上了北京打搅团,钢金锅戳了个黑眼眼,搅团撒了一地毯。"

  陕西宝鸡的民间故事:宝鸡茶酥的来历

  传说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名叫秃娃的当地人始作一种小吃,取名茶酥, 并渐有名气,其茶酥作得色、香、味、型具佳,被誉为“秃娃茶酥”。后秃娃的手艺由徒弟根诚继承。民国16年(1927年),当地人鲁金诚、鲁子清兄弟俩拜根诚为师,学做茶酥的小吃,得其真传,所做茶酥味美可口,在宝鸡地方享有盛誉。1956年鲁子清参加集体企业,在宝鸡市三好食堂收张秋兰为徒,使得茶酥技术相传。从此,茶酥作为一种地方名吃,被人们喜爱而传颂。

  据考证,茶酥之名实为“嚓酥”由外嚓里酥而来(嚓为宝鸡方言,形容茶酥入口时脆酥声音)。食用时,当以香茶为饮,品茶带酥,别具风味。故“嚓酥”又称“茶酥”。随后制作工艺的改进,现如今也有将韭黄炒鸡蛋或香椿炒鸣蛋加入刚出熬的茶酥内,真香味更加浓郁可口。

  制作以白精粉、猪板油、菜籽油、调料为原料,合面以油为主,用平熬锅上烤下烙油煎而成,主要在于掌握火侯。做成的茶酥,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层松软、油而不腻,入口酥脆味道美,层层落花放异音。

  陕西宝鸡的民间故事:韩干画马

  韩干,宝鸡人。少时在一家酒店当学徒,经常到王维的府上去送酒。年幼贪玩的韩干喜欢在地上画画儿,时间长了,画个人呀马呀的,居然维妙维肖。精通丹青的王右丞看了,十分惊奇,觉得他的画已初具神韵,意赶不凡,便把他叫到书房,与他亲切交谈绘画。最后告诉韩干:“今后我每年供给你二万钱,你好好去学画吧”!韩干听了十分感激,决心致力于丹青。

  始师曹霸。十年以后,玄宗时,他作了大府寺丞的官友,绘画技术已相当高超,善写人物,尤工鞍马,在京城颇有些名声。

  当时元宗皇帝爱马成癖,御厩好马达四十万,诏令韩干为他的御马图形,韩干画成了名骏图《玉花聪》、《照夜白》,为千古丹青之绝笔,祖国艺术宝库之珍品。

  安史之乱时期,韩干闲居无事,一日忽然有人进门自称鬼使,要求给他一匹马,韩干于是画了一张马给他烧了,过了几天,果见鬼使骑着那匹马前来向他致谢。

  天宝初年,韩干入朝作了供奉,当时有位叫陈宏的画家,画马也很出名,很得唐明皇赏识,明皇令韩干拜陈宏为师,干不奉诏,明皇问他:“为何不愿师事陈宏?”韩干答曰:“臣自有师,陛下之内厩马,皆臣师也。”唐明皇听了,更加器重韩干了。

猜你感兴趣

1.陕西民间传说故事

2.陕西民间故事

3.陕北民间故事

4.民间故事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