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文化传说>

安徽的传说故事

燕青分享

  安徽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那你知道安徽的传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安徽的传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安徽的传说故事篇【1】

  在安徽省宿松县郊外有一座高达百米、风景秀美独树一帜的奇山,山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山体俊美,坐落在波浪涛涛的长江里,三面环水,只有一面挨着陆地,方便世人的出入,因此也叫“长江第一关”,在古时地形险要,是兵家必争的风水宝地。此山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如撞钟,北观啸天龙,非常壮观奇特,香火旺盛,不知多少善男信女来此一游,抽得灵签一支,以求得妈祖娘娘的保佑。

  此山叫小孤山,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传说,而我最喜欢的是故乡老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故事。

  话说从前有一位富有的员外,员外夫人早逝,只留下一爱女小姑。小姑天性活泼美丽,又聪明灵巧,深得父亲的宠爱。小姑十三岁那年,员外又娶了一位娇妻柳氏,柳氏本是一风尘女,对员外百般娇嗲,妩媚风情,直哄得员外对她眉开眼笑,疼爱的程度,不亚于对小姑。

  柳氏久不生育,表面上对小姑也还不错,但是小姑对她却敬而远之。每天除了吃饭,一家人在桌上相遇,小姑对她以礼相待,剩下时间,小姑总是躲在自己的闺中做女工,有时和丫环梅儿一起出去走走逛逛街市。

  小姑闲时无事,好坐在窗户前观看外面的景色,特别是对面一条街市,街市上繁华昌盛,日夜都很热闹,让她常常忘记对母亲的痛苦思念,有时一呆,就是几个时辰,也不觉得疲累。

  日子一久,她已养成了这个习惯,却不知楼下时常有一个后生在看她。一个楼上,一个楼下,天天如此,小姑却浑然不知。后生叫达古,住在小姑家的大宅子后面,只是家境一般,与老母相依为命。达古喜欢读书,一边种几亩薄地,虽说不是富贵,但日子也过得算是平静,自从发现小姑喜欢站在窗户前,他也习惯了天天看上几回,一日不瞧上一眼,心里就难受,夜晚也难以入眠。他很想接近小姑,但是人家是员外小姐,自己怎么可能有机会呢?

  小姑喜欢在街市上东转转西转转,看到喜爱的什物会买一些回家。小姑特别喜欢吃瓜子,所以常常光顾一些卖瓜子的小摊,差不多都尝遍了,味道也差不多。这天,小姑正走着,看见有一家瓜子摊前挤得人满为患,一时好奇,叫梅儿前去看看。梅儿赶紧上前一瞧,脸色高兴起来,对小姑招了招手,那意思小姑自然懂得是瓜子好吃的意思,这是她们一贯的行为。

  小姑等在旁边,好不容易才等得人散尽,方看见瓜子摊前货已经不多了,原来小摊主很会做生意,第一天开张,买一送一,怪不得人都来抢呢。小姑有些失望,正准备走,摊主抬起头,对她一笑,说:“小姐,别走,这里还有上等的货色,不知小姐愿尝否?”

  小姑回身一望,吃了一惊,卖瓜子的摊主年轻俊美,一脸英气,全不像别的摊贩风尘仆仆不修边幅的样子。特别是他一双明亮的深眸正牢牢的的盯着自己,那一抹温柔让她心动,两人四眸交错,都红了脸。

  小姑轻轻的问:“有什么上等的货色还要藏起来?”

  摊主微微一笑,浑厚的声音很磁性:“小姐有所不知,这两包是我挑上等的瓜子单独制成,并且放在玫瑰花里特别浸泡过,加上几种调料味道香浓,清香怡人,吃起来也奇味无穷,这种瓜子我每日只炒两包,留给有缘人,看来小姐就是我今日的有缘人了,对有缘人价格我也不会贵到哪里去,卖的是一分快乐心情。”说着,他在筐下面掏出两包瓜子,和别的包装没什么区别,只不过不同的是用红绳捆扎,红绳绾成蝴蝶结的模样,甚是好看。梅儿不等他递过来,迫不及待的抢过来递给小姑,小姑接过来看了看,也不打开,酡红着脸,转身就走。梅儿赶紧付过钱,撵上心慌意乱的小姐。

  安徽的传说故事篇【2】

  古井集团的所在地亳州市(古称谯)古井镇,过去称减店集,古名减王店。关于“古井贡酒”的传说,在当地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有趣、美丽的故事。

  一说:道教始祖李耳,即今天国内外人们所称赞的老子,两千三百年前在减店以杖划地成沟,因系太上老君仙杖所画,地涌仙泉,故减店之水能酿名酒。如今这条“柱杖沟”距离古井集团二里多远,沟内有水,清澈可见游鱼。二说:东汉末年曹操在亳州为汉献帝选妃,献帝见一村姑骑在土墙上,不悦。那村姑原是真人不露相的″清风仙子″,未被献帝选中。“清风仙子”知道献帝昏庸,汉室将倾,遂盛妆而现出绝伦美色,微笑着投入古井之中,自此,井水甘美无比。

  再传:减地一姓陶女子八岁父母双亡,只得跟着哥嫂采桑喂蚕。一天忽听杀声四起,原来有一被人追赶,遂把用辘轳筲藏在井中。这被救的,后来把陶女接到宫中,封为减王后,齐心合力治理国家。再后来,减王死了,陶女的泪水把坟地冲成一口井,这口井里的水,就像奶汁一样芳香浓郁,后人便取水造酒……

  又传:一千多年以前,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派大军攻打谯郡,北魏独孤奉命出城迎战,两军对垒,厮杀甚烈,独孤终因寡不敌众而兵败阵亡。死前,将金锏长戟投入井中。这一带为盐碱地,水味苦涩,只有投戟之井,水质清冽甘爽,矿物质丰富,用来酿酒,酒体饱满,窖香浓郁。

  传说与神话弥漫着古井这块神秘的土地。正是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醇厚甘爽的古井贡酒。

  安徽的传说故事篇【3】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今安徽风台县)人,历史上被称为神童。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

  战国时期,秦国宰相甘茂,公正廉明,深受百姓的爱戴。可秦王听了奸臣的坏话,故意找茬儿要杀甘茂。满朝文武纷纷跪下求情,恳求赦免老宰相。秦王不好推托,就说:“看在众卿的面子上,饶你不死。不过,死罪虽免,处罚难饶,限你三天以内,送上两个公鸡下的蛋和一盏晚上点起来最亮的灯。如不能照办,罪加一等。”其实,秦王还是想治老宰相的罪,故意出了这样的难题。

  老宰相说:“谢万岁不斩之恩。”就起身退出宫廷,长吁短叹地回家了。

  眨眼间,三天的期限已经过了两天。老宰相饭不思,茶不饮,愁眉不展,唉声叹气。两天的工夫,头发全愁白了。

  他的小外孙甘罗,见老爷唉声叹气,就缠着问为嘛愁成这个样子?甘茂说:“小孩子家,懂得什么,一边玩去吧。”甘罗说:“您不是常说‘有志不在年高’吗?老爷,您就说说嘛,俺准给您出个主意。”老宰相经不住甘罗的纠缠,就把秦王出的难题,从头至尾讲了一遍。末了,他又说:“你小小年纪,能办得了这样的事?”

  甘罗想了一会儿,就说:“老爷,这有什么难处,赶明儿,我替你上朝回复秦王。”老宰相说:“胡扯!你想去送死吗?”甘罗不急不躁,附在老爷耳朵上叽咕了一阵子。老宰相说:“好孩子,事已如此,那就这样试试看吧。”www.gs5000.cn

  第二天,甘罗代替老爷上朝,到了金銮宝殿,秦王问:“你是何人?”

  甘罗答道:“甘茂的外孙甘罗叩见万岁。”

  秦王问:“你老爷为何不来?”

  甘罗答道:“在家里生孩子。”

  “一派胡言!男人怎么能生孩子?”秦王生气了。

  甘罗接过话,说:“男人不能生孩子,那么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秦王被甘罗说了个愣,一时无言以对。停了一霎,秦王又说:“那盏最亮的灯拿来了吗?”

  甘罗说:“这灯要在晚上才好送过来。”

  秦王叫甘罗暂时回去,到晚上带灯来见。到了晚上,甘罗空着手到王宫来了。秦王问:“最亮的灯在哪里?”

  甘罗指指天上的一轮明月说:“万岁,这就是俺给您送来的最亮的灯。”

  秦王生气地说:“那是月亮,怎么说它是灯?欺骗寡人,该当何罪!”

  “回万岁,这是天灯,它照耀整个大地,六合之内无处不明。大王威镇四海,德配天地,只有这盏灯,才能使秦国国土到处是明亮的。万岁要最亮的灯,我看没有比它再亮的了。”

  甘罗的这番回答,把秦王说笑了,就不经意地说:“这孩子真够个相国的材料。”

  “谢万岁封赏。”甘罗赶忙跪下磕头。

  秦王后悔自己不该说这样的话。君王口中无戏言,只得任甘罗为相。但是,小小年纪,怎么能掌管国家大事?便派在宰相吕不韦手下,做了辅臣,很少上朝议事。

  有一天,秦王又提出了个问题: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要满朝文武对答。回答得好,加官晋爵;回答得不好,就撤职查办,贬为庶民。有个说甘茂坏话的奸臣,升官心切,就找到甘罗,问他该怎么回答。甘罗想:想铲除这个国贼,正愁找不到机会哩,这回他自己找上门来了。于是就对那个奸臣说:“老大人,这很好答,‘茄子高,萝卜低,冬瓜东,西瓜西’嘛。”这个奸贼就是逢迎拍马爬上去的,他一肚子青苔屎,狗屁不通。他认为甘罗说得对,就记在心里。

  第二天,群臣来到金銮宝殿,那个奸臣抢先把甘罗说的那套话向秦王说了,秦王一听,就生了气,说:“你身为国家大臣,却说了几句小孩语,真是地地道道的庸才!要你何用?”秦王要撤他的职,贬为庶民。这么一来,那个奸臣没招了,忙说:“万岁,这是辅相甘罗说的。”秦王就把甘罗传上金銮宝殿,问:“茄子、萝卜、冬瓜、西瓜,这些话出自你口?”

  甘罗说:“万岁,这是什么话?臣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秦王说:“你能回答我提出的那个问题吗?”

  甘罗随口答道:“君王高,臣子低,文官东,武官西。”

  秦王听了点头称赞,满朝文武也都暗暗佩服。甘罗又说:“万岁,这位老大人的回答,是恣意侮辱圣明,谩骂满朝文武,还要嫁祸于人,其罪当斩!”

  “再说得明白些。”秦王命令道。

  “他把大王比作茄子,把文武百官比作人们常说的‘憨瓜’,还要加害为臣,难道不该斩首示众吗?请万岁裁夺。”甘罗添油加醋,众文武也趁热打铁,把这个奸臣所作所为全都抖搂出来。秦王听了勃然大怒,就下令把这个奸臣斩了。

猜你感兴趣

1.安徽民间故事传说

2.关于安徽的民间故事

3.有关安丰塘的传说故事

4.安徽亳州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