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汾阳的历史传说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吕梁山东麓,太原盆地西沿。那你知道有关汾阳的历史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有关汾阳的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有关汾阳的历史传说:神泉的传说
八洞仙家之一的吕洞宾常在汾阳地而上走动。一次,他得知西北部石山与土梁相交地带的庄上、敖坡、石老等村卜分缺水,不禁动川则隐之心,想去那岭为黎民百姓种些水。于是,问张果老借卜毛驴,问铁拐李借上宝葫芦,晃晃悠悠骑驴往门面山下的庄上村而来。
进村时天已擦黑,从夹沟里吹来的十月秋风凉丝丝的。吕洞穴心想时候已经不早,不如先住一宿待明天一早明明亮亮地再去选合适地方种水也不迟。
他轻轻地叩响村边—家的街门,不一会儿出来个中年女人。吕洞宾刚说了句投宿的话,那女人见他是个穷老汉打扮,还拉着—头又瘦又小的毛驴,谅也是个白吃白喝白住的货,就不耐烦地说“我们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窄窄迫迫的还住不下哩,哪有空闲房子留客,你还是牵-上你的毛驴到别处去吧。”
吕洞宾见是个女人家没有怪意,就又走到一家街门上敲了起来。出来的是一个中年汉子,得知他要借宿,这人乜斜了眼前的老汉一眼后冷冰冰道:“我们家没留客的习惯,你走吧。”
碰了两回钉子,吕洞宾好生不快,忽然见不远处有一座小庙,心想,百姓家不留客尚可,寺庙里岂能不行善事?就朝山门而来。 敲了好一阵子功夫,听见里面有慢腾腾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粗声粗气的嗓门问道:“谁在外面敲门?”
吕洞宾赶紧隔门道明了来意,只听门里答遭:“我道是谁来了,原来是个投宿的路人。喂,山门不是客店,你寻你的落脚地方去吧.”说罢,连门也没有开就转身哲回去了。
吕洞宾孤伶伶地立在门外,一股恼怒之气不禁油然而生罢了,走!
于是,吕涧宾一怒之下改变了原先在庄上种水的主意,连夜踏山路去了石老等村。那里的人待穷老汉还算不错,出村后,吕洞宾打开宝葫芦的盖子,用食指沾了珠看准个地方弹了去。后来,石老村有了—线泉,敖坡村有厂四头沟的水。
又后来,他骑驴继续向西走,进入白彪岭下的峡谷里时,山上突然传雷鸣的虎啸,小毛驴惊得撒腿就跑,吕洞宾一时收勒不住缰绳,仓忙之中,竞将怀中的水葫芦跌落在地上。
待吕洞宾拢住小毛驴又弯回来拾宝葫芦时,水正汩汩地从葫芦嘴上往出冒。他赶紧把宝葫芦扶起,盖好塞又骑驴朝阳匣沟陀方向走去。后来那里有了桃花泉。
在落过种水葫芦的地方,一股旺盛的泉水哗哗泻出沟外,银花飞溅,奔流不息,成了后来的峪道河水。人们把这里的山峡就叫成了葫芦峪。
不久,庄上村的人们得知在石老、敖坡、神头种水的老人,就是在村中投宿受到冷遇的穷老汉时,无不痛责有眼无珠之人的不义之举。但时过境迁又有什么用呢?只好“唉”地长叹一声.....
有关汾阳的历史传说:无字天书
爱子村有一女人,打小做了邻村郭姓人的童养媳,男人死时交给她一张家谱,说上面记载着郭家后花园地窖的情况,嘱咐她好好保存。
郭氏家谱只有两张,另一张已流传到祁县。可惜女人改嫁时将家谱交与老父保管,不料几次搬家,还是给弄丢了。
家谱上说郭家有地窖,就在爱子村龙王庙后郭家花园中,窖口在龙王庙西北角,气眼在仁岩老桥下。
地窖为三眼砖窑,很深很宽,铁门紧闭,铁锁高挂。据说,里面保存着汾阳王郭子仪的盔甲和兵器,还有一件御赐的珍珠汗衫,一条玉带,一个金香炉。
有关汾阳王郭子仪的家世,有人说是陕西华县人氏。可在评书记载和说书人的讲叙中,那是汾阳爱子村人。而且到现在,爱子村的老人们还始终这样认为。在爱子村,还流传有不少汾阳王的传说,尤其是无字天书的故事。
相传,郭子仪小的时候,时常跟孩子们一起在龙王庙玩耍,玩累了,就躺在龙王庙前的石阶上歇息。
一天,村里来了位云游的老和尚,只见他气宇轩昂,一身正气,油亮的大脑门十分引人注目。他身背一只大木箱,口口声声说是来找天下奇才国之栋梁的,见龙王庙前孩子特别多,于是便停住了脚步。
孩子们见了很奇怪,呼啦啦一下子围了过来,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问个不停。只有一个孩子例外,不声不响从家里拎出一砂锅水来,让老和尚饮用解渴哩!
老和尚喝了水,转身打开木箱,取出一个黄布包袱放在箱子上,让孩子们猜一样东西。猜对了,箱子上的东西归你。谜面是:木上火下灰中物,五行缺水非石土。里里外外三层布,赠予朝廷栋梁柱。
有孩子说:是干粮吧,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出门在外还能忘了带干粮? 有孩子马上反对:“一定是水壶。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水是人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离家远行,还能少得了水壶?” 又有孩子提出了异议:“应该是银子!只要有了银子,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 只有那个拎水出来的孩子没有做声,若有所思的样子,倒象是胸有成竹。 “你以为是什么东西哩!”老和尚见那孩子不声不响,笑着问。 “是一个金香炉!”那孩子不容置疑说。 “为什么是金香炉呢?” “因为木上火下灰中物,应该是香炉,而五行缺水非石土,那自然一定是金香炉了。至于说这里里外外三层布么牵”那孩子边说边将黄布包袱抖落开来,果然是三层布包裹着一个小金香炉。 “好孩子,这箱子上的东西全归你了!”老和尚高兴地拉着孩子的手,左看右看,总也看不够,爱煞人了。 随后,老和尚坚持要孩子带他回家,见了孩子的父母,却说要带孩子上山学艺,将来要报效朝廷呢?
据说,那老和尚就是当时有名的铁头僧,汾阳王郭子仪的文韬武略,都是从他那里学的。那里里外外三层布,就是评书中说的无字天书,郭子仪南征北战驰骋疆场,多少次都是靠着无字天书逢凶化吉的。
后来,那金香炉一直保存在郭家。汾阳王死后跟他的遗物一起存放在地窖里,几经大水淹没,窖口的砖让人取走了,地窖成了一个坑,有人想挖开了看个究竟,就用铁锹去挖,结果,挖过的地方很快就涌出水来。
村里曾有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金福子,老想着发财去挖地窖,挖着挖着,只觉得头痛欲裂,回家后就病倒了,三年后方爬起来,从此再没有人敢打郭家地窖的主意了。 粮仓在冀村镇爱子村西头,有一块叫“粮仓”的地土光,据说是因为汾阳王郭子仪曾在此屯集兵粮,故而才有了粮仓之称。可是,村里也有人将此地叫“狼腔”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传说,“粮仓”这块地里并不长庄稼,满地杂草野蒿丛生。夜晚时常有人的狼嚎传出,村里时不时也有鸡鸭畜生葬身狼腹,所以人们才叫“狼腔”。这块地古怪得很,种了庄稼,辛辛苦苦一年却是颗粒无收,每当说起这块地,有点年纪的老人总要念叨“收了狼腔,饿死黄狼”的口头禅。
那一年,“狼腔”地里忽然闹起了妖,一到月黑星稀的晚上,那里便闪现一道道白光。伴随着一声声凄厉的惨叫,村里的牲畜一头接一头,莫名其妙地失踪了。白天,人们在地里还能找到畜牲的皮毛血迹。
当时,正值汾阳王郭子仪回乡养病,听说此事老王爷有点奇怪,夜幕降临的时候,他提枪跨马来到“狼腔”地里,悄悄隐下身观察动静。
天黑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忽听得几声惨叫,地里猛然闪出几道灵光,老王爷悄悄靠近那灵光,原来是一只白虎在张牙舞瓜,眼似铜铃、目光如电,也许是闻到了马和人的气味,那白虎竟冲着老王爷扑了过来……
老王爷策马上前,与那白虎战在了一处,直杀得天昏地暗的,那白虎渐渐地支持不住了,老王爷的宝剑猛地刺破了它的脖颈,那白虎惨叫一声,化作一道白光飞走了。老王爷催马就追,一直追到郭家祠堂的郭明楼前,白光不见了,村里头一片宁静……但是,他将郭明楼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有找到白虎的下落。
第二天一大早,汾阳王郭子仪又来到郭明楼,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个角落,生怕有所遗漏而后患无穷。沿着楼上那依稀血迹,老王爷来到了供奉圣旨的阁楼里,只见那幅御赐的画儿《白虎图》竟然展开了,一头栩栩如生的白虎正仰颈号啸,颈部有一窟窿,明显是枪扎的痕迹。见老王爷走了进来,那白虎显得甚是慌乱,仔细看时,虎额上涂有一团殷红的血印“王”字,分明是人中指上的血。老王爷明白了,原来是高丽国那帮小人下的蛊。《白虎图》本是赠予唐王,想让白虎吃掉皇帝的,谁知唐王见郭子仪白发苍苍但虎威犹在,于是便赐给了他,那白虎是人中指血点画成精了。
老王爷卷起画轴,转身来到院子里,吩咐兵丁点起一堆大火,待火势正旺时,飞快地将画扔进火中,只听得一声惨叫,熊熊的火光中一头白虎翻滚着,远远地,人们还可以闻到皮毛烧焦的臭味儿。
过后,老王爷觉得“狼腔”这块地闲着十分可惜,带人烧了杂草野蒿,撵跑了狐兔狼獾,建起了一座储存军粮的仓库,因此也便有了粮仓之称。
后来,两地点人们混合着叫,时间长了也就分辩不清了。有叫狼腔的,也有叫粮仓的,一直叫到现在,依旧含浑不清。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