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文化传说>

北京故事历史传说

燕青分享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那你知道北京故事历史传说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北京故事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北京故事历史传说:豫王府的院墙高三尺

  豫王府原在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东口。民国初年,美国人出资买下豫王府,改建成协和医院。据传说在拆豫王府时挖出了金窖、银窖,光金银宝物的价值比美国人的出资和建院费用加在一起还要多。

  豫王府现在虽然看不见了,但北京的老辈人还常说起它。因为它建筑特别,一是它的府门前有一对石狮子,前爪曲伸,趴在地上,神态懒洋洋的,称为懒狮;再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院墙比别的王府高三尺。为什么高三尺,这里头有个讲头。

  老豫王多铎为奠基清业曾立下汗马功劳,被太祖封为铁帽子王。所谓铁帽子王就是子孙后代辈辈为王,见了皇帝不参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懒王。

  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喜好下棋,乾隆也喜欢下棋,两个人棋艺都不错,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乾隆皇帝经常到豫王府找小豫王下棋娱乐

  一次,乾隆又邀豫王下棋。豫王说:“这次不能白下,得论个输赢,比个高低。我要是输了,您抠掉我一颗门钉。”

  “那好。”乾隆皇帝说。

  “您要是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豫王提出条件。

  “好!”乾隆在兴头上答应得也挺痛快。

  条件讲好了,二人就摆开棋式,走马拨炮,攻防进退,拼力厮杀。乾隆胸有大略,着棋自如,攻防有序,长驱直入。豫王着法高明,后发制人,稳扎稳打。二人全神贯注,各费心机,你攻我防,你杀我拼,几步棋下去,乾隆就将死了豫王。

  “这盘棋我输了,您抠我一颗门钉吧。”豫王说。

  第二局开局拼杀更烈。豫王改变战术,由守变攻,中局以立马车战胜乾隆。

  “您输了——给我加一份俸禄。”豫王提醒乾隆。

  “好。继续杀!”乾隆答应了。

  乾隆和豫王继续交战,二人相持不下,越战越激烈,只因棋逢对手,各有胜负,对奕十盘,杀了个五比五平。

  “我输给您五盘,您抠我五颗门钉。我赢您五盘,您给我加五份俸禄。”豫王要求兑现诺言。乾隆没辙,只好勉强答应。

  乾隆回宫后,越想越不是味儿。心想:我赢他五盘,只抠他五颗门钉;输给他五盘,给他加五份俸禄。这不是欺负人吗?于是乾隆下旨:豫王有欺君之罪。但因豫王是铁帽子王,不能加罪。乾隆皇帝为了出这口气,说:“不能加罪,我也得臊臊他。”他下旨让工部把豫王府的院墙加高,比别的王府高出三尺,和大狱的院墙一般,意思就是囚禁豫王终身。

  北京故事历史传说:八宝山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八宝上下的山洞里藏着金牛、金马、金鸡、金碾子、金磨、金豆子、金簸萁还有金筐萝这么八样宝贝,但是却无人知晓。

  山下住着这么一户人家,老李和老伴儿,岁数也大了,人也都老实,就是无儿无女,靠种丝瓜为生。说有这么一年,按着往年的经验浇水、施肥、松土,这步骤一样都没差,但是却就长瓜秧不结果,这可把老两口给急坏了。没想到,过了些日子,丝瓜没长出来,倒是在瓜秧深处开了一朵花,更没想到的您猜怎么着,后来结了个上粗下细的丝瓜。老两口这可琢磨坏了,这丝瓜不像丝瓜,倒像个倒挂的葫芦。

  有一天,有个道士模样的老头儿打村南头儿过来了,路过老两口的门口盯着这丝瓜看了半天,掐指一算,再向老两口作了个揖,张口说道想高价买下这个丝瓜。老两口心里也犯难,这么一年就结了这么一个丝瓜,还等着当种子用呢,这可怎么是好呢。这老头儿看出老两口的难处,接着说道,这丝瓜是为了给孙子治病当药材的。这下老两口可心软下来了,一下就同意了这事儿,还满满的说不要钱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约定着等瓜成熟了就来取。

  眼见着冬天都要来了,这老头儿还没来取,老两口心善就把这瓜摘下来小心地保存了下来。过了些日子这老头儿来了,看见瓜被摘了下来惺惺地拿了走了,转头就上了山。老两口觉得老头儿鬼鬼祟祟的跟着也就上了山了。这一上山可什么都漏了馅了,眼瞧着这老头儿用这么个丝瓜跟一个门一样的跟前儿画了一个圈儿,这门露出了一条缝。

  嚯!里边金光闪闪的就是金豆子、金鸡这些个宝贝。说时迟那时快,老李头一把抓住了老头儿拿着宝贝的手,老头儿一看自己理亏,一出溜儿就跑了!这一山头的宝贝就这么留在这里了,因此传说叫八宝山。

  北京故事历史传说:李莲英与永寿斋

  永寿斋一组建筑,地处慈禧居住的乐寿堂东跨院北侧。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在颐和园的住处。

  寿斋的正厅从外外面看是五间房屋,但当你进屋后,马上会发现室内特别宽敞,原来这是把前后两个五间合在一起的双五间正厅。精美的雕花 扇,把室内分隔成几块,形成几个别具一格的空间。这组建筑,西邻乐寿堂,东靠近光绪皇后隆裕居住的宜芸馆。

  李莲英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有人说李莲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等于是不挂名的宰相。

  在清朝初期,对太监涉政是有严格规定的。清朝入后的第一个皇帝,清世祖顺治对此曾发布"上谕"说:"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结有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由此可见,在清朝开国初期,是严禁太监干涉朝政的。当时,宫内太监总数不过9000人,是明末的十分之一,但到慈禧执政时期,由于后妃干政,太监在宫中的作用又加强了。故先后出现了安德海、李莲英等有权有势的太监。

  按清制,太监在宫中的地位是很低的,不能住正房。但是李莲英一反常规,不仅住了正房,而且占了一个很大的院子。永寿斋的室内比光绪皇帝居住的玉澜堂还宽敞。但是,人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院不是标准的四合院。有人说这个院子之所以建成三缺一(缺西房)的形状,可能与李莲英的太监身份有关系。

  现在,永寿斋院内布置了三个展室。第一展室介绍了中国太监的形成和发展,并用泥塑展示了光绪、慈禧由紫禁城来颐和园的情景;第二展室,用泥塑形式向人们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几个太监,如秦朝的赵高、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等;第三展室,基本上按原状陈列,展示了李莲英在此居住的实景。人们通过对三个展室的参观,不仅看到李莲英住颐和园时的情况,还会对太监--我国历史发展上的这个"怪胎"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猜你感兴趣

1.北京的传说故事

2.关于北京的历史故事

3.故宫的故事和传说

4.北京名胜古迹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