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古代著名战役>

清缅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淑贤分享

  清缅战争起因最早是因为缅甸贡榜王朝对中国云南等边境地区进行频频挑衅,当时乾隆正集中全力平定准噶尔,并没有将他们的挑衅放在眼里。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清缅战争爆发的原因,希望对你有用!

  清缅战争爆发的原因

  清缅战争起因最早是因为缅甸贡榜王朝对中国云南等边境地区进行频频挑衅,当时乾隆正集中全力平定准噶尔,并没有将他们的挑衅放在眼里,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他们,这使得缅甸变本加厉,在乾隆三十年的时候,他们的侵略行为空前频繁,清军开始反击,清缅战争正式拉开帷幕。

  缅甸的贡榜王朝建立后军事力量强大,在迅速征服中缅边境的一些小土司后,他们开始向中国境内的土司进行军事威胁,让他们向贡榜王朝交出贡赋粮钱,迫于自身安全,这些土司不得不听之任之。这是清缅战争起因之一。有些不愿屈服的土司派出人马给当地官府报告此事,朝廷听说后却采取绥靖政策,以忙于平定准噶尔、没有空闲时间顾及南方为由拒绝了土司们的请求。直到乾隆完成了平定新疆之后才开始对缅甸的行为进行反击,中缅的关系越来越向着无法挽回的紧张局势进展。

  乾隆二十七年的时候,缅甸的贡榜王朝再次向中国境内的土司征收贡赋被土司拒绝,恼羞成怒的缅甸军方直接派兵侵入云南,这一事件成为清缅战争的导火索,正式引起了两国边境问题的冲突。入侵的缅甸军队不仅焚烧中国土司的房屋,更是进行财物掠夺,虽然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但由于清政府的不作为和缅甸的军事压迫,他们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缅甸。乾隆三十年,由于缅甸在暹罗战场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们就将目光转向了中国车里,车里成为他们掠夺物质的总目标,这件事成为最终的清缅战争起因,至此,长达七年的清缅战争正式开始。

  清缅战争的背景

  缅甸方面

  缅甸贡榜王朝建立后,凭着其军力,迅速压服中缅边境上的诸多土司。在对原缅属各掸族土司确立统治后,开始派出小股部队配合这些掸族土司的部队以军事威胁向中国管辖的内地土司强制要求征收传统的“花马礼”(即为贡赋钱粮,处于中缅两国边境上的各掸族土司在历史上为谋求自身安全曾向两国都缴纳这贡赋)。这些内地土司有些屈服于缅甸的兵威,有些并不屈服。这些不屈服的土司派人向云南地方官府请求军事支援。但当时乾隆皇帝忙于平定准噶尔,无暇南顾,不愿与周边国家发生军事冲突,因此云南地方官府对此事一直是奉行偏向绥靖政策。而当乾隆皇帝从平定新疆这一事情脱身后,开始对缅甸这种压迫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和挑衅中国国威的行为采取强硬态度,中缅边境局势逐渐紧张。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缅甸方面再次向这些内地土司征收贡赋未果, 遂出兵入侵中国。正式点燃了中缅两国边境冲突的导火线。

  入境骚扰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冬,缅甸木邦的土司率领自己的部队以及贡榜王朝的军队约2000人侵入中国孟定和耿马两内地土司的管辖区域,劫持了孟定的土司,焚烧了耿马土司的衙署和一些当地的民居。当时清朝在当地的军事驻扎力量有三种:一为云南地方官府派驻的绿营兵,二为各地土司自己掌控的土练,三为边境一些矿场为自保建立的场练。

  耿马土司逃出后,立即率领土练和场练反击追杀缅兵,于滚弄江畔击败缅兵,先后斩杀约200人。但为了息事宁人,耿马土司随后还是通过木邦土司向贡榜王朝缴纳了“花马礼”。虽然那时云南地方官府沿滚弄江一带布防,但仍偏向于绥靖,不想多事。所以在第2年,边境一矿场场长带兵过江擒杀缅兵,却被认为是“杀良冒功”而处死。

  然缅甸方面却没有收敛的意思。孟定和耿马两内地土司稍微平静些时,但车里土司(今西双版纳)管辖地带却依旧不平静。乾隆二十七到二十九年(1762-1764年),缅属孟艮土司带领自己的部队和贡榜王朝的军队连年入界骚扰。特别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骚扰规模骤然升级,缅兵进入车里土司多处地方勒索钱粮和掳掠民众。其原因在于,当时缅甸正和其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交战,制定了沿清迈、万象一线进攻暹罗的方针,而车里正处于其进军路线的旁侧,需要大量的钱粮以及劳力为军队的进军做后勤保障。

  清缅战争的结局

  时隔18年后,即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四月,缅甸国王孟云为应付周边暹罗等国的压力,主动改善对华关系,派出使节奉表纳贡,此事才圆满结束。换句话来说,中缅关系又被重新纳入了东亚朝贡体系,中国得了面子,缅甸得了实惠。

  清缅临时和约的正式文本没有保留下来,而双方向各自国君禀报的内容又有出入,双方战后交涉还因此拖延了二十年。

  中国方面的记载:一、缅甸遵照古礼奉表进贡;二、缅甸永不犯天朝边境;三、缅甸将所有清朝战俘释放。

  缅甸方面的记载:一、逃往云南的所有缅属土司,清朝都要交还给缅甸,并承认缅甸对所属土司的主权;二、所有战俘一律释放;三、商道重开,准许两国商贩自由贸易;四、每隔十年两国君主交换使节,互通友善书信,并致送礼物。

  看来是缅方的记载比较靠谱些(大约只漏了不侵犯中国边境这条),而中方的内容明显是为了应付乾隆。

  不过,到最后,双方国君都对这份和约不满意。缅王孟驳撕掉前线送回来的和约文本,罚缅兵统帅及其他将领的家属头顶清兵馈送的礼物在王宫外跪了三天三夜。这时缅甸曼尼坡发生叛乱,老官屯缅兵不等孟驳命令,就直接进军曼尼坡平定了叛乱,这才平息了缅王的愤怒。中国因为缅甸没送贡表(对中国而言,这个面子的东西最重要),而缅甸因为清朝方面只放了孟拱土司,木邦和蛮暮土司安置内地没给回缅甸,又继续禁止双边贸易,别说贡表,连清朝方面的使者也扣押下来,还发了封出言不逊的文书过来,双方打起了漫长的外交战。乾隆皇帝虽然憋气,但也清楚要再次动兵很困难,单气候水土问题就非常头疼,像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七月,回到北京不久的傅恒就因此病死了。加上小金川再次叛乱,于是暂时押在一旁不理。


猜你喜欢:

1.清缅战争产生了多大影响

2.清缅战争为什么失败

3.清缅战争双方参战人数有多少

4.清缅战争简介